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KJ2008A41ZC)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高家荣吴溪孟楣魏良兵韩燕全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中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枣仁
  • 3篇酸枣
  • 3篇酸枣仁
  • 3篇子药
  • 2篇五味子
  • 1篇单煎
  • 1篇单煎液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指纹
  • 1篇指纹图
  • 1篇指纹图谱
  • 1篇数据分析
  • 1篇特征指纹
  • 1篇特征指纹图谱
  • 1篇中医
  • 1篇中医应用
  • 1篇五味子醇甲
  • 1篇煎液
  • 1篇合煎

机构

  • 3篇安徽中医学院...
  • 2篇安徽中医学院

作者

  • 3篇吴溪
  • 3篇高家荣
  • 2篇魏良兵
  • 2篇孟楣
  • 1篇吴德林
  • 1篇谢道俊
  • 1篇都嘟
  • 1篇吴亦菲
  • 1篇王晓玉
  • 1篇夏伦祝
  • 1篇韩燕全
  • 1篇王丽
  • 1篇陈莉
  • 1篇祝艳萍

传媒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成药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酸枣仁-五味子药对不同配比的中医应用数据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应用统计分析方法探究酸枣仁与五味子不同配伍比例的方剂与疾病科属的关系。方法: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检索出含酸枣仁与五味子的262首方剂,建立数据库,对其配伍比例、主治疾病以及疾病所属科属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含有酸枣仁、五味子的262首方剂中,两者剂量以1∶1配比的方剂出现的频次最多,占总数的46.95%;所治疾病科属以内科的方剂出现的频率最高,为66.41%。结论:运用频次统计等数据分析方法,能有效发现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吴溪高家荣吴德林谢道俊王丽祝艳萍都嘟
关键词:酸枣仁五味子数据分析
酸枣仁-五味子药对的单煎液、单煎混合液与合煎液UPLC特征指纹图谱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采用UPLC法对酸枣仁-五味子药对的各单煎液、单煎混合液与合煎液的UPLC特征指纹图谱进行相关性研究,考察配伍对药对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体积流量0.25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分别建立10批酸枣仁与五味子药材各单煎液、单煎混合液及合煎液的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获得对照指纹图谱。结果酸枣仁单煎液指纹图谱中以斯皮诺素为参照峰,确定11个共有峰,五味子单煎液指纹图谱中以五味子醇甲为参照峰,确定10个共有峰,酸枣仁-五味子药对单煎混合液和合煎液指纹图谱中以五味子醇甲为参照峰,确定了16个共有峰,并初步对各共有峰进行归属判断。结论酸枣仁与五味子药材的各单煎液、单煎混合液及合煎液的化学成分种类差异不大,但从峰面积大小看斯皮诺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乙素成分的溶出在配伍前后表现为药对单煎混合液>酸枣仁(五味子)单煎液>药对合煎液。
高家荣吴溪韩燕全魏良兵孟楣夏伦祝
关键词:酸枣仁UPLC指纹图谱
酸枣仁-五味子药对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优选酸枣仁-五味子药对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酸枣仁-五味子药对中五味子醇甲含量和水提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超高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醇甲含量,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水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药材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1.5 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高家荣魏良兵吴溪孟楣陈莉王晓玉吴亦菲
关键词:正交试验五味子醇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