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哈尔滨市培养学科后备带头人基金(RC2009QN002149)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3
相关作者:刘丙万张晶虹张丹顾丽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哈尔滨市培养学科后备带头人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生境
  • 2篇种群
  • 2篇种子
  • 2篇蒙古栎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东北虎
  • 1篇动物
  • 1篇多样性
  • 1篇信息系统
  • 1篇野生动物
  • 1篇野猪
  • 1篇幼苗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啮齿
  • 1篇啮齿动物
  • 1篇青云
  • 1篇种群更新
  • 1篇种群扩散
  • 1篇林场

机构

  • 5篇东北林业大学

作者

  • 5篇刘丙万
  • 2篇张晶虹
  • 1篇张丹
  • 1篇顾丽

传媒

  • 3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生态学报
  • 1篇野生动物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黑龙江青云林场野猪危害调查及防治被引量:16
2012年
人和野猪的冲突已经成为日益关注的问题。2010年6~10月,在黑龙江省尚志市青云林场利用走访和问卷调查对野猪危害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散布东北虎粪便、放置东北虎图像、播放东北虎声音的方法对野猪危害进行了防治并与当地居民防治野猪危害的措施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1)野猪危害多在夏初至秋末,主要危害玉米和西葫芦,受危害的农田多是林缘地和林间地。(2)把野猪第2次进入农田与第1次进入农田的间隔天数作为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评估指标,研究发现利用东北虎粪便、图像、声音防治野猪危害的有效期分别是3.00±0.58 d、1.33±0.33 d、5.25±0.63 d。(3)林场84.09%的居民会采取防治措施,防治措施有效期一般是3~7 d。(4)利用东北虎粪便和图像防治野猪危害的效果与林场大多数居民采取的防治措施效果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利用声音防治危害的效果只与利用塑料绳围栏(P=0.029)和干扰物(P=0.029)的防治效果相比差异显著。利用东北虎粪便、图像和声音防治野猪危害效果不理想可能和这个地区东北虎消失时间比较长有关。
张丹刘丙万
关键词:野猪东北虎
地理信息系统在野生动物生境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野生动物生境研究作为野生动物研究的重要内容,通常涉及到大时空尺度和动态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因在数据收集、处理及结果展示中的高效、精确和可视化特点而被广泛应用。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在野生动物生境研究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与发展趋势。
顾丽包黎明刘丙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野生动物生境
啮齿动物捕食和搬运蒙古栎种子对种群更新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2010-2011年,在东北林业大学城市林业示范基地研究了啮齿动物对蒙古栎种子的捕食和搬运。结果表明,蒙古栎种子捕食率在年际间无显著差异,但2010年的蒙古栎种子搬运率显著高于2011年,存留率显著低于2011年。啮齿动物在胡桃楸林、樟子松林、水曲柳林和白桦林内对蒙古栎种子的总捕食率和总搬运率分别达到(5.7±13.5)%和(27.1±37.1)%。蒙古栎种子在樟子松林内的捕食率和搬运率均最高,胡桃楸林内蒙古栎种子存留率最高;2010年蒙古栎种子在与蒙古栎林边缘距离0,10,20,30,40,50m组间的捕食率无显著差异,搬运率和存留率有显著差异,但2011年蒙古栎种子在不同距离组间的捕食率呈显著差异,搬运率和存留率无显著差异。与蒙古栎林边缘距离20m处蒙古栎种子的捕食率最高。2010年和2011年,分别有(37.8±49.7)%和(27.7±49.8)%的蒙古栎种子被啮齿动物利用,这表明啮齿动物是林业示范基地内蒙古栎地表种子的主要捕食者。冬季食物匮乏秋季贮藏种子是造成啮齿动物对蒙古栎种子有较大捕食、扩散压力的主要原因。因此,啮齿动物对蒙古栎种子的捕食和搬运影响了蒙古栎林的种群更新。
张晶虹刘丙万
关键词:啮齿动物蒙古栎捕食种群更新
生境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工作。通过查阅文献,分析了生境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指出生境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生物多样性随生境变化而变化,在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方案时,应该考虑生境的管理。
沈才智刘丙万
关键词:生境生物多样性
东北林业大学城市林业示范基地蒙古栎种群扩散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2010—2012年,在东北林业大学城市林业示范基地内蒙古栎林周边的胡桃楸林、樟子松林、水曲柳林和白桦林内,采用样方法和样带法研究了蒙古栎种子和幼苗的密度,开展了蒙古栎种群扩散研究。结果表明:除2011年没有在水曲柳林内发现有活力的蒙古栎种子外,在各年份各林分中均发现有活力的蒙古栎种子。2010年有活力的蒙古栎种子在胡桃楸林、樟子松林、水曲柳林和白桦林内的密度分别为(0.5±1.2)、(0.5±1.1)、(0.5±1.1)、(0.7±1.5)粒/m2;2011年分别为(0.1±0.3)、(0.2±0.5)、(0.0±0.0)、(0.2±0.4)粒/m2;2012年分别为(1.5±4.3)、(0.4±1.3)、(0.6±1.1)、(1.4±4.3)粒/m2,这为蒙古栎幼苗建成提供了可能。不同林分蒙古栎幼苗密度呈显著差异,蒙古栎幼苗密度最大的林分是樟子松林:2010年(1 657.1±954.7)株/hm2;2011年(5 935.7±3 424.9)株/hm2;2012年(3 242.9±1 870.2)株/hm2,其后依次是在白桦林:2010年(1 242.9±715.5)株/hm2;2011年(3 457.1±1 993.9)株/hm2;2012年(1 814.3±1 045.4)株/hm2;水曲柳林:2010年(964.3±554.7)株/hm2;2011年(2 307.1±1 330.0)株/hm2;2012年:(1 121.4±645.4)株/hm2;胡桃楸林:2010年(250.0±142.3)株/hm2;2011年(542.9±311.3)株/hm2;2012年(228.6±129.9)株/hm2。2010—2012年,4种林分内的一年生幼苗数量比重分别为44.7%、49.3%、38.1%。
张晶虹刘丙万
关键词:蒙古栎种子幼苗种群扩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