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333)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4
相关作者:包维楷闫晓丽雷波贾渝庞学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苔藓
  • 3篇植物
  • 2篇原始林
  • 2篇云杉
  • 2篇维管植物
  • 2篇皆伐
  • 2篇迹地
  • 2篇海拔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后
  • 1篇养护
  • 1篇养护管理
  • 1篇养护管理措施
  • 1篇遗产地
  • 1篇英文
  • 1篇幼林
  • 1篇幼林地
  • 1篇云杉林
  • 1篇云杉人工林
  • 1篇震后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作者

  • 7篇包维楷
  • 6篇闫晓丽
  • 2篇雷波
  • 1篇周志琼
  • 1篇庞学勇
  • 1篇贾渝
  • 1篇朱珠

传媒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草原与草坪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高海拔区云杉林皆伐迹地早期自然恢复进程中苔藓组成与发育程度评估被引量:3
2008年
为评估皆伐迹地地表苔藓组成与特点,同时为苔藓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作者于2006年7–10月调查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区壤塘二林场云杉(Picealikiangensis var.rubescens)林皆伐迹地自然恢复过程中苔藓植物和维管植物的组成和结构;采用方差分析法对苔藓层结构参数进行差异性检验,对苔藓层结构参数和环境因子作非参数Spearman相关性分析,并对显著性因子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在9–27年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不同阶段苔藓植物群落优势物种组成发生了更替。一些个体较小、易产生孢子、喜阳、抗干扰的顶蒴藓物种侵入并占据优势;而一些出现于早期采伐迹地、喜湿、对环境变化较敏感的侧蒴藓物种消失。(2)随着迹地植被自然恢复,苔藓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迹地上样方间苔藓层盖度和生物量波动较大,但随着自然恢复进程而迅速减少,群落结构趋向简单化;(3)维管植物发育程度与苔藓层发育关系密切;草本层生物量对苔藓盖度和种丰富度起主导作用,草本层高度是对苔藓生物量有显著影响的主导因子。综合分析表明,早期采伐迹地的自然恢复进程中由维管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导致的生境差异对苔藓植物发育影响较大。
闫晓丽包维楷
关键词:维管植物
旅游干扰对九寨沟原始森林岷江冷杉树干附生苔藓植物组成和结构的影响(英文)被引量:6
2009年
附生苔藓植物是森林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分,对森林及其环境的质量有很好的指示作用.为了揭示旅游活动对森林及其环境的影响,调查了九寨沟原始森林景点内附近旅游活动频繁地段与未扰动地段原始林优势种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树干4个高度附生苔藓种类的组成、生物量和群落结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苔藓层结构参数进行了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1)冷杉树干附生苔藓物种组成在旅游活动频繁地段与未扰动地段有很大的差异.在旅游活动频繁地段,耐荫喜湿物种局部消失(重要值下降),耐干旱抗干扰的植物种群扩大;(2)旅游活动频繁地段树干附生苔藓植物的丰富度、盖度和生物量较未扰动地段小;(3)距地面较高的高度120cm和180cm处受到的干扰强度最大,基部的影响较小.旅游活动对附生苔藓植物的干扰主要为间接的环境影响,其机理还未充分认识,还需进一步研究.综合分析表明,旅游干扰影响了九寨沟的生态环境,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控制游客数量和规范游客行为.
闫晓丽包维楷朱珠
关键词:岷江冷杉旅游干扰树干高度
苔藓植物监测机动车尾气中元素排放量研究——以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原始林景点为例被引量:7
2010年
为评估利用苔藓监测旅游景点内机动车尾气中元素排放量的可行性并筛选适宜的敏感苔藓生物监测物种,对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原始林景点停车场的(该景点机动车尾气排放中心)中心及其向外辐射区域(半径为0m/120m/1000m)共3条带,采集了两种地表乡土苔藓(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和青藓Brachythecium piligerum)植株样品,利用微波消解-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方法测定了机动车排放尾气中13种元素含量,分析了距离梯度上元素含量的差异性,比较了两藓种对元素的累积能力.发现:(1)在青藓中测定的13种元素中,不同距离上的Al、Ca、Cu、Fe、Mg、Zn、P和S8种元素含量差异显著,不同距离上的K、Mn、Pb、Ni和Cd5种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2)青藓较大羽藓可检测出更多的元素;对于被检测出的元素,青藓的累积量大于大羽藓,其中累积量最大的元素是Ca,为10874.286μgg-1a-1,最小的是Cu,为5.438μgg-1a-1.(3)元素在南、北向上的累积量大于东向上的累积量.研究表明,苔藓生物监测方法可有效监测旅游景点停车场机动车排放尾气中的典型元素(如Cu、Pb、Ni、Zn、Cd等)含量,青藓较大羽藓能更可靠地监测九寨沟景点机动车尾气中元素种类及排放量,因此是理想的监测藓种.
饶瑶包维楷闫晓丽
关键词:苔藓机动车尾气排放生物监测
青藏高原东部原始云杉林及其系列采伐迹地3个林地藓类种群结构与生物量的差异性评估(英文)被引量:1
2009年
森林采伐对地表藓类种群的发育具有重要影响,但很少有人评估这种影响后迹地上的藓类种群状况.本研究调查了四川壤塘县4个系列采伐迹地和附近原始云杉林下3种林地优势藓类种群[锦丝藓(Actinothuidium hookeri)、塔藓(Hylocomium splendens)和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的发生频率和盖度、生物量以及维管束植物盖度和凋落物盖度,通过方差分析检验比较分析了3个藓类种群的盖度和生物量在不同采伐迹地及原始林之间的差异,评估了其自然发展趋势,揭示了维管束植物结构参数与藓类种群盖度和生物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1)3种藓类种群的盖度和生物量在采伐迹地和附近原始林间有显著差异,但在系列采伐迹地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证实森林采伐后林生地表藓类种群显著衰退,随着迹地自然恢复进程这些藓类种群并未能逐渐恢复;2)微环境尺度上的藓类盖度和生物量在系列采伐迹地之间有较大的波动,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乔木和草本层盖度是影响藓类种群生物量的主要因子.综合分析表明,采伐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藓类自身的生态适应性和繁殖策略综合决定着藓类种群的自然恢复能力;如果仅仅依靠迹地自然恢复过程,顶极藓类种群(塔藓和锦丝藓)是难以自然复壮的.
包维楷雷波
关键词:盖度生物量森林采伐采伐迹地青藏高原东部
大渡河上游不同林龄云杉人工林与原始林下地表苔藓层片结构与物种组成被引量:9
2009年
为评估在人工林早期发育过程中地表苔藓层片物种组成和结构的演变趋势,选择四川省金川县507林场4-30年林龄的5块云杉(Picea asperata)人工林和1块300年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原始林,开展了地表苔藓植物调查。采用方差分析法(ANOVA)对苔藓植物特征参数进行差异性检验,采用S?rensen群落相似性系数比较了苔藓群落β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1)云杉人工林较原始林地表苔藓物种丰富度高。年轻的人工林(<16年)较中龄林(21-30年)地表有更多的苔藓种类;(2)原始林较人工林有更高的地表苔藓植物盖度、密度、平均高度和厚度,而不同林龄的人工林之间在苔藓植物层片盖度和密度上并没有表现出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但地表苔藓优势种及次优势种组成具有较明显的差异;(3)人工林与原始林地表苔藓共有种具有明显的喜光耐旱特性,4年生未成林地段与原始林共有种数最多,为19种;(4)原始林下地表24种苔藓植物中,除Rhytidium rugosum外,23种在云杉人工林早期发育过程中存在。在人工林发育过程中地表苔藓物种替代明显,替代率随林龄呈增加趋势(0.24-0.60),有明显的物种替代现象发生。综合分析表明:(1)本文所研究的4-30年的云杉人工林发育过程中地表苔藓结构与多样性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恢复趋势,大多数土著苔藓种群还未能有效恢复;(2)要恢复重建林地后演替阶段的苔藓种群结构和多样性,不仅需要在采伐和造林过程中减少对土壤的扰动以保护地表微生境,还应在云杉人工林处于16-20年林龄,地表苔藓植物丰富度发生显著衰退时进行合理疏伐。
包维楷雷波庞学勇闫晓丽贾渝
关键词:人工林原始林苔藓
高海拔幼林地表苔藓组成与结构——皆伐与造林实践的影响评估被引量:6
2008年
对壤塘县二林场4个不同时间皆伐和造林后形成的幼林地,开展了苔藓植物和维管植物多样性调查,采用方差分析法对苔藓植物特征进行差异性检验,对苔藓植物结构特征和环境因子作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幼林地4个阶段的发展进程中苔藓物种组成变化显著。优势种相似,为喜光耐旱的侧蒴藓物种;一些耐阴喜湿的种类种群扩大成为林下局部生境优势物种;同时由于干扰造成地表裸露后产生耐旱土生或石生性广泛分布的藓类。2)随着幼林地植被恢复进程,苔藓物种丰富度(22~37)和多样性指数(0.37~1.08)呈增长趋势。结构特征在4个幼林地表现出较强的差异性。3)乔木与灌木层盖度与苔藓植物的发育呈正相关,灌木层盖度的发育明显促进了苔藓植物丰富度的增加,而基于喜光先锋的禾草为主的草本发育程度很高,与凋落物生物量一起抑制了苔藓的发育。随幼林地发展,乔、灌、凋落物发育性质及其相互作用发生动态变化。因此加速幼林地乔、灌层片的发育对于促进地表苔藓植物多样性的恢复与层片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闫晓丽包维楷
关键词:维管植物
养护管理措施对地震后退化草坪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2008年6~7月对地震后搭建帐篷的不同退化程度草坪,采用4种恢复方式进行定位试验,开展草坪特征(草坪草绿色盖度、高度、密度、裸斑盖度、杂草盖度和高度等参数)和维管植物多样性调查。采用一般线性模型中的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了处理方式,恢复时间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草坪恢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搭建帐篷时间的延长,草坪的退化程度加剧。重度退化草坪较轻度退化草坪恢复需要更长的时间。(2)施肥加浇水较其他方式能显著提高轻度退化草坪草绿色盖度,降低枯落物盖度,增加杂草盖度。4种恢复方式对重度退化草坪恢复特征没有差异。(3)恢复1个月后,重度退化草坪草的盖度从1.80%±0.39%恢复到8.90%±2.51%,轻度退化草坪草的盖度从7.78%±1.79%恢复到10.98%±2.75%,恢复效果较差。恢复后草坪植物组成和丰富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杂草从5种增加到19种。草坪草无芒雀麦的优势地位被生长速度快的莎草科植物单穗水蜈蚣和阔叶类植物积雪草代替。综合分析表明:以无芒雀麦为优势种的草坪受避灾干扰的影响较大,养护管理措施并不能促进轻度和重度退化草坪草的快速恢复,应采取重建方式进行恢复。
闫晓丽周志琼包维楷
关键词:养护管理措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