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4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424)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唐滔史进杨进福伍明吴晓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间质干细胞
  • 5篇干细胞
  • 4篇SHH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肌梗死后
  • 2篇心肌移植
  • 2篇死后
  • 2篇髓细胞
  • 2篇细胞
  • 2篇基因转染
  • 2篇基因转染大鼠
  • 2篇肌移植
  • 2篇间质干细胞移...
  • 2篇梗死
  • 2篇骨髓
  • 2篇骨髓细胞
  • 2篇反式激活
  • 2篇反式激活因子...
  • 1篇电图

机构

  • 6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湖南省儿童医...
  • 1篇湖南省肿瘤医...

作者

  • 5篇唐滔
  • 4篇史进
  • 4篇伍明
  • 4篇杨进福
  • 4篇吴晓明
  • 2篇周文武
  • 1篇宋逢林
  • 1篇王文祥
  • 1篇历忠奎
  • 1篇谭志平
  • 1篇李梨平
  • 1篇张伟

传媒

  • 4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SHH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移植后成活与分化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SHH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移植后的成活和分化情况。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贝占壁培养法获得Wistar大鼠间充质干细胞(MSC);克隆SHH基因并构建pcDNA3.1-SHH真核表达质粒,用电转法将SHH基因转染入MSC中并体外证实转染SHH基因mRNA和蛋白在MSC中表达。结扎大鼠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g周后在心肌梗死区移植150斗l3×10/6个转染SHH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于移植后第1、2、4,8周取心肌梗死区心肌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测移植后转染细胞的存活和分化情况。结果基因测序和双切酶(EcoRI,BamhI)分别证实SHH基因克隆与PCDNA3.1-SHH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blot检测证实转染后MSC的SHH基因表达明显上升;免疫组化证实移植后1~8周心肌内均有干细胞存活,第4,8周电镜可见移植干细胞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结论SHH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外源性基因表达明显增高,转染SHH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在移植受体心脏内较好的存活并分化。为缺血性心脏病的转基因细胞治疗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刘俊东唐滔吴晓明汤建华史进伍明杨进福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移植心脏移植
SHH基因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SHH基因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可行性。方法利用电转法将SHH基因转染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分别绘制未转染及转染SHH基因后细胞生长曲线,观察转染对细胞的影响;采用PCR、RT—PCR、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外源性SHH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生长曲线显示转染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指数生长期及平台期延后,在转染后第12天与未转染达到一致。转染后48h(即将用于移植前),经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为30%,PCR检测转染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SHH表达较未转染细胞明显升高,实时定量PCR检测其升高约7倍左右,通过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SHH蛋白产物表达明显升高。结论电转法能够有效将外源性SHH基因转染人大鼠MSC并能获得有效表达,为进一步大鼠缺血性心脏病模型的在体基因治疗提供了前提基础。
刘俊东杨进福汤建华伍明史进
关键词:骨髓细胞细胞学间质干细胞细胞学反式激活因子类细胞
MSCSHH心肌移植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Sonic hedgehog(SHH)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移植大鼠心梗区后,血管新生的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 以结扎法制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40只).分别在梗死周边部位移植BMMSCSHH(转染组)、等量的BMMSC(细胞组)、BMMSC和pcDNA3.1-Shh DNA的混合物(混合组)、单纯pcDNA3.1-Shh DNA质粒(基因组)、等容积的低糖DMEM培养基(对照组).移植后第1、2、4、8周每组分别取10只为标本,qPCR检测移植后各组间移植部位Ptc1、Gli-2、COUP-TFⅡ等SHH信号传导通路下游基因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ng-1促血管再生因子的表达差异.结果 移植后第7天,转染组移植部位SHH下游基因Ptc1、Gli-2、COUP-TFⅡ表达分别较对照组、细胞组、基因组、混合组上调(Ptc1:P<0.01,P<0.01,P<0.05,P<0.05; COUP-TF Ⅱ:P<0.01,P<0.01,P<0.05,P<0.05;Gli-2:P<0.01,P<0.01,P<0.05,P<0.05);转染组VEGF、Ang-1等促血管再生因子分别较对照组、细胞组、基因组表达上调(VEGF:P<0.01,P<0.05,P<0.05;Ang-1:P<0.01,P<0.05,P<0.05),而与混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表达上升的趋势(VEGF:P=0.147,Ang-1:P=0.15).而在后续第2、4、8周检测上述因子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染SHH基因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大鼠心梗区后通过上调其下游基因表达促进血管新生,其作用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
夏礼唐滔伍明吴晓明周文武史进王文祥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心肌
Shh基因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SonicHedgehog(Shh)基因有效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可行性。方法构建pcDNA3.1-Shh真核表达质粒,酶切和测序鉴定。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法获取Wistar大鼠BMSC,电击穿孔法将pcDNA3.1-Shh、pcDNA3.1(-)空质粒和pmaxGFP报告质粒转染进BMSC,48h后Western印迹法检测Shh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酶切和测序结果证实pcDNA3.1.Shh正确性。转染48h后,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有40%以上的细胞发出绿色荧光。Western印迹法检测证实有Shh基因表达,而转染pcDNA3.1(-)空质粒的BBMSC未检测到表达。结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Shh转染大鼠BMSC后能有效表达Shh基因,为进一步Shh基因与细胞联合治疗大鼠心肌缺血模型提供了实验依据。
杨进福吴晓明唐滔谭志平张伟
关键词:基因间质干细胞基因疗法
SHH基因转染BMMSC心肌移植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SHH(Sonic hedgehog)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HH)移植对大鼠心肌梗死区移植部位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培养获得BMMSC后,电转染法将SHH基因转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结扎法制备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实验动物20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5组,每组40只;分别在梗死与正常交界部位移植BMMSCSHH(转染组)、等量的BMMSC(细胞组)、pcDNA3.1-ShhDNA(基因组)、BMMSC和pcDNA3.1-ShhDNA的混合物(混合组)、等容积的低糖DMEM培养基(对照组)。于移植后第8周取正常心肌与心肌梗死交界区组织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标记血管,通过血管密度分析法分析各组间交界区血管密度差异。结果经CD34免疫组化染色后行血管密度分析显示:转染组(36.48±5.22)较对照组(16.71±3.41)血管密度增加(P〈0.01);较细胞组(29.46±2.27)、基因组(28.78±2.91)及混合组(29.55±4.55)血管密度增加(P〈0.05)。结论BMMSCSHH移植能有效表达目的基因、促进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为缺血性心脏病的细胞转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杨曙光伍明唐滔吴晓明周文武宋逢林
关键词:反式激活因子类骨髓细胞间质干细胞移植心肌梗死
大鼠心朋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心电图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大鼠心电图(ECG)在评价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制作大鼠IRI模型,并以心肌病理学检查验证,同时多个时间点记录肢体导联ECG。结果大鼠典型心肌缺血ECG表现为缺血5min内出现ST段弓背向上抬高,再灌注后ST段抬高消失,持续缺血后sT段上抬可持续6周以上,且缺血心肌出现心肌细胞消失、被纤维束样结构取代。结论大鼠心肌缺血时肢体导联ECG改变典型,可用于IRI模型的鉴定筛选。
杨哲李梨平史进历忠奎唐滔杨进福
关键词:动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