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1k01-36)
- 作品数:2 被引量:24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娟李晓明韩霁昌张扬更多>>
- 相关机构:国土资源部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覆土厚度对裸岩石砾地土壤理化性状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为了揭示在裸岩石砾地通过不同覆土厚度作物耕作层土壤理化性状及冬小麦产量的变化。[方法]2011~2012年在陕西富平基地设置了在裸岩石砾地,通过30 cm(C30)、40 cm(C40)、50 cm(C50)、60 cm(C60)、80 cm(C80)和100 cm(C1000)等6种不同覆土厚度,分析不同覆土厚度下土壤容重、土壤养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差异。[结果]不同覆土厚度对耕作层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且以C50处理效果最佳;与C30、C40、C60、C80和C100处理相比,C50处理0~40 cm土层平均土壤容重降幅达到1.01%~2.64%;平均土壤孔隙度最大,为33.19%。不同覆土厚度对土壤0~50 cm土层的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具有明显的影响;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都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0~50 cm土层中,C50处理土壤平均碱解氮含量分别比C60、C80和C100处理高12.18%、11.93%和17.49%;在10~30 cm土层C40处理土壤的速效磷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C50处理能有效提高0~10 cm土层的土壤速效钾含量,C40处理能有效提高10~3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即C50处理较其他处理具有保肥作用。不同处理对冬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显著,以C50处理平均籽粒产量最高,为6 474.02 kg/hm2,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C50处理具有保肥作用且增产效果最佳。
- 李娟韩霁昌张扬李晓明
- 关键词:覆土厚度冬小麦理化性状
- 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的物理性状及其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3年
- 为揭示砒砂岩与沙不同比例混合复配成土的物理性状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于2011-2012年在陕西富平设置砒砂岩与沙质量比分别为1∶1(C1)、1∶2(C2)、1∶5(C3)和黄土与沙比例为1∶2(CK)4种混合比例模式,测定和分析不同混合比例下新型"土壤"的质地、毛管孔隙度、饱和导水率和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砒砂岩与沙不同比例混合后可形成新型的"土壤",新成土土壤质地各不相同,以CK处理土壤毛管孔隙度最小,随着混合沙比例增加,C1、C2和C3处理成土毛管孔隙度呈现减小趋势,而成土饱和导水率呈现增加趋势;C1、C2和C3处理冬小麦产量分别比CK增产13.64%、17.40%和25.48%,以C3处理增产效果最佳。
- 韩霁昌李娟李晓明
- 关键词:冬小麦物理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