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3001-03)

作品数:7 被引量:56H指数:5
相关作者:李瑞平郑洪兵罗洋郑金玉刘武仁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玉米
  • 4篇土壤
  • 3篇秸秆
  • 3篇还田
  • 3篇耕层
  • 3篇耕层构造
  • 2篇循环农业
  • 2篇玉米生长
  • 2篇玉米生长发育
  • 2篇生长发育
  • 2篇土壤含水量
  • 2篇农业
  • 2篇环境效应
  • 2篇含水量
  • 2篇黑土
  • 1篇行距
  • 1篇行距配置
  • 1篇养分
  • 1篇叶面
  • 1篇叶面积

机构

  • 8篇吉林省农业科...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刘武仁
  • 7篇郑金玉
  • 7篇罗洋
  • 7篇郑洪兵
  • 7篇李瑞平
  • 6篇李伟堂
  • 3篇齐华
  • 1篇王浩

传媒

  • 3篇吉林农业科学
  • 1篇玉米科学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东北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行距配置对春玉米种植区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2013~2014年,以农华101为试验品种,设置55、65、75、40~90、35~165 cm等5个行距处理,研究不同行距配置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行距配置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遵循先升高再降低的规律,土壤30~80 cm储存水分较多。降雨量较大的年份,行距配置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不明显。在降雨量正常的年份,行距配置对55、65、75 cm均匀行处理影响不明显,行间距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较为明显,行距35~165 cm配置的土壤含水量较低,较含水量最高处理低4个百分点。行距配置对40~90 cm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没有明显影响。
罗洋郑洪兵李瑞平王浩郑金玉刘武仁
关键词:行距配置玉米土壤含水量
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7
2014年
为明确秸秆循环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筛选合理的秸秆还田方式,于2000年设计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定位试验,通过对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等指标的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还田结合深松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增加玉米单株叶面积,提高叶片光合能力,促进了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提高,产量数据表明,全方位深松、高茬还田、粉碎还田和条带覆盖分别比现行耕法产量提高8.27%、13.50%、13.59和10.07%,增产效果明显。
郑金玉刘武仁罗洋郑洪兵李瑞平李伟堂
关键词:循环农业秸秆还田环境效应
秸秆循环还田土壤环境效应变化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为明确秸秆循环还田土壤环境效应变化,筛选合理的秸秆还田方式,于2000年设计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定位试验,通过对秸秆还田后土壤理化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紧实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45 cm处达到最大值,下层土壤比上层土壤紧实,秸秆还田处理均低于现行耕法;秸秆还田各处理三相结构合理,特别是在20~40 cm优于现行耕法,土壤孔隙增多,渗透能力增强。秸秆还田各处理土壤养分明显改善,特别是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与对照比较提高幅度为0.26~0.74 g/kg。
刘武仁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瑞平李伟堂
关键词:循环农业秸秆环境效应
东北保护性耕作与“三改”耕作制研究进展
针对东北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3个方面,提出发展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意义。通过对东北黑土区现行耕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改中耕为深松,改灭茬为留茬,改垄作为平作"三改"耕作制,...
刘武仁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瑞平李伟堂
关键词:黑土保护性耕作
文献传递
黑土农田不同耕层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为明确不同耕层构造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在公主岭市吉林省农科院长期定位试验田(1983年)4种耕层构造(上虚下实、全虚耕层、全实耕层和虚实并存)上,通过对玉米出苗率、株高、茎粗、叶面积、根系和产量等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虚实并存耕层提高出苗率(13.4%),具有显著的发小苗优势,维持较大的叶面积,促进茎部性状的生长发育,根系发达,特别气生根明显优于其它耕层构造,显著提高玉米产量。虚实并存耕层"既发小苗,又发老苗",是较为理想的耕层构造。
郑洪兵郑金玉罗洋李瑞平李伟堂孙彦娣刘武仁齐华
关键词:耕层构造玉米
玉米秸秆粉碎不同量级还田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12
2014年
为明确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于2010年在公主岭市范家屯镇香山村长期定位田,设计1/2倍量、1倍量、2倍量和4倍量秸秆粉碎还田试验,通过对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H等养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和水解性氮的含量,有机物料归还土壤,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土壤中氮含量增加;其次,秸秆粉碎还田显著促进土壤磷和钾含量的增加,而且两种模式均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另外,秸秆粉碎还田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均匀垄提高幅度为9.79%-24.55%,宽窄行提高幅度为4.52%-11.22%,而土壤pH值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表明秸秆还田后提高有机质对土壤pH值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形成良好土壤环境,促进土壤养分积累,增强土壤缓冲性能,培肥土壤提高地力。
郑洪兵郑金玉罗洋李瑞平李伟堂孙彦娣刘武仁齐华
关键词:秸秆土壤养分玉米
不同耕层构造对玉米叶面积和SPAD值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为明确不同耕层构造对玉米叶面积和SPAD值的影响,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黑土耕作农业示范基地(N43°45′,E125°01′),对人工模拟方式不同类型耕层构造处理下玉米叶片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留茬苗紧行松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分别比垄作苗紧行松提高4.19%和4.29%;叶绿素含量随生育进程的推移,呈先增加后降低单峰曲线变化,留茬苗紧行松玉米叶片SPAD值均高于留茬苗紧行紧和留茬苗松行松,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
郑洪兵齐华刘武仁郑金玉罗洋李瑞平李伟堂
关键词:耕层构造玉米叶面积SPAD
不同耕层构造对土壤硬度和含水量的影响被引量:16
2013年
在吉林省中部黑土区通过构造不同类型耕层,探讨不同耕层构造对土壤硬度和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硬度0~20 cm波动较大,21~45 cm趋于平缓。各处理平均值比较,垄作苗紧行紧土壤最紧实,其次是平作苗紧行紧和传统耕作方式(P<0.05)。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0~30 cm呈增加趋势变化,31~60 cm呈降低趋势。苗紧行松处理含水量在土壤各深度均高于传统耕法,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苗紧行松耕作有效降低土壤硬度,提高土壤含水量,土壤结构改善,耕层土壤水气协调。
刘武仁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瑞平李伟堂
关键词:玉米耕层构造土壤紧实度土壤含水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