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126302)

作品数:6 被引量:149H指数:5
相关作者:李保华王彩霞董向丽王翠翠金静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苹果
  • 2篇套袋
  • 2篇套袋苹果
  • 2篇侵染
  • 2篇保守序列
  • 2篇病害
  • 2篇病菌
  • 1篇形态学
  • 1篇叶枯病
  • 1篇叶枯病菌
  • 1篇有性生殖
  • 1篇真菌
  • 1篇真菌多样性
  • 1篇真菌种群
  • 1篇症状
  • 1篇症状类
  • 1篇症状类型
  • 1篇致病
  • 1篇致病菌
  • 1篇生物学

机构

  • 6篇青岛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王彩霞
  • 6篇李保华
  • 5篇董向丽
  • 3篇金静
  • 3篇王翠翠
  • 2篇李宝笃
  • 2篇张路
  • 1篇李桂舫
  • 1篇王冰
  • 1篇张振芳
  • 1篇李雪

传媒

  • 3篇菌物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温度、湿度和光照对苹果炭疽叶枯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产孢的影响被引量:13
2015年
苹果炭疽叶枯病(Glomerella cingulata)是我国苹果上新发现的一种病害,为了了解病原菌的产孢条件和产孢动态,为病害的预测预报与防控提供依据。本研究在人工控制条件下,测试了温度、湿度和光照对苹果炭疽叶枯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炭疽叶枯病新形成的病叶润湿后,在15℃-30℃下保湿培养2-6 d后可产生大量橘黄色的分生孢子堆,其中30℃下产孢量最大,产孢速度最快,仅需2 d时间。炭疽叶枯病菌在新形成的病叶上于15℃-30℃下培养20-30 d可形成子囊孢子,最适温度为25℃,子囊孢子的形成需要高湿环境或叶片润湿。炭疽叶枯病菌的单孢分离菌株于15℃-25℃ 下,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上培养20-30 d也可形成子囊孢子,最适产孢温度25℃。紫外光、黑光和日光都能促进子囊孢子的形成。
王冰张路李保华董向丽王彩霞李桂舫李宝笃
关键词:病害流行无性繁殖有性生殖
套袋与未套袋苹果果实表皮及心部真菌种群结构与变化动态被引量:4
2016年
2011年在山东海阳,2013年在蓬莱和栖霞选取当地常规管理的苹果园,采用传统组织分离法对套袋苹果、未套袋苹果的果实表皮及心部组织进行真菌分离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对不同时期采集的套袋及未套袋果实表皮与心部的真菌种类、菌落数量、组织分离率、多样性、相似性系数、相对分离频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年度内从果实表皮共分离获得真菌43属,从心部获得真菌31属,相对分离频率较高的真菌包括:链格孢Alternaria spp.、枝状枝孢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镰孢菌Fusarium spp.、青霉菌Penicillium spp.等。研究结果表明:果实套袋后,在果实表皮定殖真菌的种类减少,多样性降低,而数量增加,组织带菌率升高;随果实生长,套袋果实表皮上的真菌种类与未套袋果实表皮真菌种类的相似度逐渐降低;7、8月份,套袋果实表皮上真菌种类明显减少,至8月底,套袋果实表面只有链格孢等少数几种优势真菌定殖。果实套袋后,定殖于果实心部的真菌种类和数量有所波动,套袋果和未套袋果上所分离真菌的相似度有所降低;5月底自果实心部分离真菌的种类和数量与9月底所分离真菌的种类和数量差异不大。
李雪金静李保华王彩霞董向丽王翠翠
关键词:套袋苹果真菌多样性霉心病
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子囊孢子交配繁殖、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被引量:6
2015年
炭疽叶枯病(Glomerella leaf spot)是我国苹果上新发现的一种病害。为了解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子囊孢子的交配方式、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从安徽砀山、山东牟平等地采集病害样品,经分离培养和纯化获得单孢菌株。在适宜条件下单孢菌株可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经过毛细管破子囊壁后单孢分离,获得12个子囊,每个子囊有8个子囊孢子。其中10个子囊中有4个"正"孢子(+)和4个"负"孢子(–),2个子囊中只有"负"孢子。子囊孢子单孢菌株培养72h,"正"菌株菌落白色,以营养生长为主;"负"菌株菌落灰白色,直径略小于正菌株,菌丝稀疏,边缘菌丝白色,中部有大量橙色的分生孢子堆。"正"、"负"菌株异宗配合后,可产生大量可育子囊壳;单独的"正"菌株有性生殖产生稀疏丛簇状的可育子囊壳;单个的"负"菌株只能产生分散且不育的子囊壳。"正"、"负"菌株菌落的生长速度没有差异,对温度、营养、光照和p H值的敏感性也没有差异,但"正"、"负"菌株的致病性存在差异。正菌株的有性生殖没有导致r DNA-ITS、β-tubulin基因碱基序列变异。
张路王彩霞李保华李宝笃
关键词:保守序列环境因子
苹果黑点病不同症状类型致病菌及侵染条件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为了明确黑点病的诱因与发病条件,将套袋苹果的黑点病斑划分为黑斑型、褐变型、黑点型和内变型4种类型。黑斑型病斑中,Alternaria属的病菌分离频率最高,占89%;褐变型病斑中,Acremonium和Alternaria分离频率较高,占80%以上;黑点型病斑中,Trichothecium和Alternaria的分离频率高,占75%以上。其中,3株分离频率较高的真菌分别为A.tenuissima、A.sclerotigenum和T.roseum。3株病菌中离,T.roseum致病力最强,从离体果实的伤口侵染后形成大型褐色病斑,病菌侵染与扩展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6.8,22.5℃;A.tenuissima致病力稍弱,从伤口侵染后形成的病斑稍小,颜色为深褐至黑色,病菌侵染与扩展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9.4,28.5℃;A.sclerotigenum的侵染率很高,对温度不敏感,从伤口侵染后也能导致果肉组织褐色坏死,形成红褐色病斑。3种病菌的分生孢子均不能侵染成熟无伤果实。用3种真菌分生孢子接种的套袋果实,T.roseum接种果实发病最重,A.tenuissima接种的果实发病率稍低,用A.sclerotigenum接种的果实几乎没有发病。黑点病菌属于机会致病菌,遇适宜条件才能侵染致病。
王翠翠金静李保华王彩霞董向丽张振芳
关键词:侵染
套袋苹果褐点病菌分类鉴定及致病性被引量:6
2015年
2011和2012年山东栖霞、蓬莱、沂源等地套袋苹果果实出现了一种红褐色病斑。从病斑上分离获得两株枝顶孢属Acremonium真菌,其中一株产生头状排列的分生孢子,另一株产生链状排列的分生孢子。2个菌株都能从伤口侵染近成熟期的苹果果实,导致果肉细胞坏死,表面凹陷,形成红褐色坏死斑。2个菌株都不能侵染无伤果实。2个菌株的ITS、?-微管蛋白基因、核糖体大亚基(nuc LSU)和小亚基(nuc SSU)的DNA序列完全相同。依椐两个菌株的ITS和nuc LSU的DNA序列和形态特征,将2个菌株鉴定为菌核生枝顶孢Acremonium sclerotigenum。A.sclerotigenum是一种机会真菌,条件适宜时可侵染套袋的苹果果实,导致褐色坏死病斑,称之为枝顶孢褐点病。
王翠翠王彩霞金静董向丽李保华
关键词:病原学形态学保守序列
我国苹果主要病害研究进展与病害防治中的问题被引量:123
2013年
苹果是重要的经济作物,2012年中国的栽培面积已超过200万hm2。在苹果的高产优质栽培中,病害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子。腐烂病仍是苹果树上的第一大病害,目前正面临第5次大流行的威胁;苹果实施套袋栽培措施后,枝干轮纹病逐年加重,在环渤海湾和黄河故道苹果产区部分果园的危害已超过腐烂病;褐斑病在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产区每年都造成严重落叶;随着城市和道路的绿化,苹果锈病的危害逐年加重,成为部分果园每年必防的病害;病毒病有进一步扩展蔓延的趋势,正严重威胁着新建果园;"黑点病"是自苹果套袋后新出现的一种病害,每年造成的产量损失约为5%~30%;炭疽叶枯病是2011年在我国新发现病害,正威胁着‘嘎啦’、‘金冠’、‘秦冠’等品种的栽培;苹果疫腐病、炭疽病、霉心病、斑点落叶病、白粉病、褐腐病等病害偶有暴发,生产中不可忽视。本文从病害管理角度出发,回顾了近年来,尤其是成立农业产业体系以后,苹果病害研究方面的进展,分析了病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苹果病害管理水平的提高。
李保华王彩霞董向丽
关键词:苹果病害侵染病害预测病害管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