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63017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630171)

作品数:2 被引量:28H指数:2
相关作者:黄丽华陈文波陈琪彰潘善琳曾庆丰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篇知识
  • 1篇知识存量
  • 1篇知识基础观
  • 1篇知识视角
  • 1篇基础观

机构

  • 2篇武汉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作者

  • 2篇陈文波
  • 2篇黄丽华
  • 1篇潘善琳
  • 1篇宋培建
  • 1篇曾庆丰
  • 1篇陈琪彰

传媒

  • 1篇科学学与科学...
  • 1篇管理世界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知识视角的组织信息技术吸收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组织中信息技术的引入往往意味着软件系统内含的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和制度知识的转移,知识基础成为影响企业信息系统深入应用的关键要素。从组织知识基础观出发,探讨了组织的知识基础对信息系统吸收的影响。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借助来自78家企业的调研数据,用PLS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组织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基础和吸收能力,特别是信息技术实施知识以及组织的IT整合应用能力是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关键。
陈文波曾庆丰宋培建黄丽华
关键词:知识基础观知识存量
企业信息系统实施中的意义建构:以S公司为例被引量:24
2011年
意义建构是复杂动态环境下组织认知活动的主要形式。本文以S公司为案例对象,研究了在企业改革、产业和国家信息化发展等剧烈内外部环境变化下,S公司15年信息系统实施历程中意义建构的模式。研究认为在这一历程中存在4种意义建构模式:高受控的、离散的、集成的和协同的意义建构,通过这些模式S公司形成了相应的信息系统组织认知,分别实现了信息系统的尝试性应用、业务电算化、企业集成和战略应用。研究发现每一阶段意义建构的促发因素、过程和结果具有很强的内外情境适配性,组织对信息系统及其实施的认知不断成熟是阶段演化的驱动力。
陈文波黄丽华陈琪彰潘善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