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FX001)
- 作品数:10 被引量:40H指数:4
- 相关作者:廖奕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 断裂社会的法治均衡——叫魂、火光与洞穴的三重隐喻被引量:2
- 2012年
- 18世纪末的妖术叫魂案,反映出转型社会政治权力的独断性逻辑,揭示出法治均衡的时代要求。对文学家卡夫卡《诉讼》的法理解读,彰显了法治均衡的人本意蕴,进一步明确了人权与公权均衡的法治主题。对洞穴奇案的思想试验,则从司法方法论的角度阐发了法治均衡的实践性要求,为断裂社会疑难纠纷的解决开辟了一条新的法律思维路径。
- 廖奕
- 关键词:法治司法方法
-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司法改革顶层设计的均衡模型被引量:5
- 2015年
- 与西方现代化模式不同,转型中国现代性司法建设面临的问题和任务,有其特定的时代蕴意与战略语境。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司法改革顶层设计,既是一个富有学术内涵的理论课题,也是一项充满政策博弈的实践决断。从世情和国情出发,透过概念与框架的审视,赋权增能均衡模型的提出,可以对法治中国建设发挥框构、评估和指引的效用。
- 廖奕
- 关键词:司法改革赋权增能
- 从情感崩溃到法律动员——西方法律与社会运动理论谱系与反思被引量:4
- 2014年
- 法律与社会运动研究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领域,它植根于社会运动的理论谱系,聚焦于法律过程的相关主题,彰显了法律理论与社会运动理论的交融。从古典的情感崩溃理论到时兴的法律动员框架,法律与社会运动研究呈现出"典范迁移"的时代性征。深入研究法律与社会运动理论,对于当前中国社会治理与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 廖奕
- 关键词:社会运动法律政治过程
- 文学律法的伦理光照:卡夫卡《审判》新论被引量:2
- 2015年
- 从创作背景看,只有将卡夫卡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独特的思维方式、法律经历和具体的促动事件整合一体,将宏观解释和微观分析有机结合,才能真正看透《审判》背后的审判,以及实在法背后的"文学法"。从内容主旨看,《审判》是卡夫卡苦心孤诣打造的"穿透"法律之作。通过对法律本质的文学拷问,卡夫卡内心认同的文学律法成为超越现实法律的神秘源代码。就基本特征而言,卡夫卡文学律法范型独特、原则明确、结构开放、诠释多元。在《审判》中,文学的伦理裁判才是最接近真理的真正"审判"。未来的"文学法理学"应当在"法律与文学"基础上实现新的超越。
- 廖奕
- 关键词:《审判》文学伦理
- 唯物史观视野下的司法变迁与改革战略——探寻执政党司法改革顶层设计的历史逻辑
- 2017年
-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视角审察,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社会分裂和冲突解决,是司法变迁的根本动因,也是司法体制改革的根本遵循。在此根本逻辑的支配下,司法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可以归结为专门化的职能、主体的独立性和不断拓展的正义结构。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推进必须围绕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展开,从专门职业系统、多元主体结构和社会功能拓展三个维度实现既定的目标。
- 廖奕
- 关键词:唯物史观司法改革
- 转型中国司法改革顶层设计的均衡模型被引量:19
- 2014年
- 对转型中国的司法改革而言,理想与现实的失衡有赖于科学的顶层设计予以弥合。司法改革顶层设计必须具有可模型化的目标体系,基于战略模型对总体改革目标具体化,最后回归于整合性的战略评估。在执政党主导的新一轮司法改革规划中,"均衡模型"被赋予了独特的时代使命。在均衡模型的框架中,司法改革的核心战略和目标系统得以明确定位。确保司法权力、权威与权能的多重均衡,实现司法公权与司法人权的制度契合,成为整体性司法改革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中心要求。
- 廖奕
- 关键词:司法改革
- 转型中国的城市化治理与发展法体系被引量:1
- 2016年
- 在转型中国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化法律治理研究应当跨越价值分析与规范分析的鸿沟,在理论与实证的基础上更新理念框架。城市化治理的历史进程为我们反思"法律与发展"研究的成败得失,提供了丰富的启迪和资源。聚焦城市化法律治理的现实症结,"发展法"的新分析框架得以成型,并导向一种新的整体性法治发展战略。"为了发展的法"是城市化和法治化有机一体的理念构造,"发展中的法"为"作为发展的法"奠定历史传统基底,"通过发展的法"确保城市化中法律权能的宏观均衡配置,"有关发展的法"将启动新的"法律与发展"的互动。
- 廖奕
- 也论“普通人的法律态度”——与刘星教授商榷被引量:3
- 2014年
- 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对法律的“态度”多为“应付”和“利用”,此种实用主义乃源于现代性法律所固有的“机器”特性。而在大众文化兴起的背景下,包括法律人在内的普通人所秉持的这种对法律的态度,业已成为事关法治成效的重大问题。所谓“普通人的‘旁观式’法律态度”无论在现实中还是理论上,都难以成立。在法律、文学与历史的交叉视界中,K和卡夫卡的法律态度都比想象的要复杂,而这诸多深层疑难,都需要一种迈向“普通人”的法律理论进行整体回应。
- 廖奕
- 关键词:法律态度普通人《审判》法治
- 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窘境与均衡路径被引量:7
- 2014年
- 当下中国司法改革的困境之源,在于制度与文化的冲突、逻辑与策略的错位。现代法治文化的培育,是中国司法改革的长期愿景。就现阶段的战略任务而言,削弱专制结构对司法运行的消极影响,强化中国政治"同意结构"对于司法权威的捍卫功能,势在必行。
- 廖奕
- 关键词:司法改革法治文化
- 现代后的人与法:司法哲学叙事
- 2012年
- 用叙事法理学方法审视晚清中国的叫魂案,提出司法过程中"人"的问题。围绕这一中心问题,以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长篇小说《诉讼》为分析文本,解读司法公权与司法人权的博弈过程,可知司法哲学的核心在于均衡两者的关系。通过对"人"的法理形象的类型分析,描绘出现代后的"均衡法理人"图景,进而得出结论:未来司法哲学应以"均衡法理人"为轴心展开。
- 廖奕
- 关键词:司法哲学司法过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