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904056)

作品数:3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作者:李秧秧左力翔李俊辉赵丽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对刺
  • 2篇树龄
  • 2篇小叶杨
  • 2篇刺槐
  • 1篇生理特性
  • 1篇适应性
  • 1篇水分
  • 1篇水分传输
  • 1篇水力
  • 1篇气孔调节
  • 1篇小老树
  • 1篇抗旱
  • 1篇抗旱性

机构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篇李秧秧
  • 2篇李俊辉
  • 2篇左力翔
  • 1篇赵丽敏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陕北沙地小叶杨“小老树”的水力适应性被引量:9
2014年
以黄土高原"小老树"发生面积最大的树种-小叶杨为例,研究了不同水分生境下(水分相对好的沟道和干旱的梁坡片沙地,分别标记为生境A和生境B)小叶杨的生长、光合、水力学特性等,试图探讨小叶杨"小老树"对干旱生境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生境B小叶杨树高、地径、1 m树高处直径明显小于生境A,同时其主茎顶端枯枝长度大于生境A;生境B小叶杨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明显低于生境A。两种生境下小叶杨黎明前和正午叶水势无显著差异,生境B小叶杨正午时小枝枝干的比导水率明显低于生境A,但两种生境的比叶导水率则无显著差异,生境B小叶杨的Huber值明显大于生境A。生境B小叶杨枝干的P50(导水率损失50%时所对应的木质部水势)比生境A低约0.76 MPa左右,其气孔关闭的水势比生境A晚0.2 MPa左右,生境B小叶杨水分传输安全距离明显大于生境A。表明干旱生境下小叶杨高Huber值和低气孔导度有助于其叶水分关系维持相对稳定,低光合速率和维持大的水分传输安全距离所需的木质部碳投资增加是小叶杨形成"小老树"的重要原因。
陈佳村李秧秧左力翔
关键词:小老树小叶杨气孔调节
立地条件和树龄对刺槐和小叶杨叶水力性状及抗旱性的影响被引量:17
2012年
以形成黄土高原"小老树"的2种典型树种刺槐和小叶杨为对象,研究了立地条件(沟谷台地和沟间坡地)和树龄对两种树木叶水力学性质和抗旱性的影响,探讨"小老树"形成的水力生理机制.结果表明:水分较好的沟谷台地上生长的两种树木的叶最大水力导度(Kmax)明显大于水分较差的沟间坡地,叶水力脆弱性(P50)也较高;随树龄增加,两种树木的Kmax明显下降,但P50差异不大.台地上生长的两种树木的叶表皮导度和PV曲线参数(膨压损失点时的相对含水量RWCtlp、膨压损失点时的水势ψtlp、饱和含水量时的渗透势ψsat)均大于坡地;随树龄增加,两种树木的叶表皮导度显著下降,PV曲线参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两种树木Kmax与ψtlp呈显著正相关,P50与PV曲线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表明Kmax与抗旱性之间存在一种权衡关系,P50是反映两种树木的抗旱性特征之一.
李俊辉李秧秧赵丽敏左力翔
关键词:刺槐小叶杨树龄抗旱性
立地条件和树龄对刺槐叶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立地条件和树龄是影响黄土高原刺槐"小老树"形成的主要因素。为此,该文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下(水分条件好的沟谷台地和水分条件相对差的峁坡坡地)刺槐叶形态和生理特性随树龄的变化,目的在于揭示"小老树"形成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坡地刺槐具有小的叶面积,高的比叶质量和叶厚度,低的比叶水力导度、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而水分利用效率和N、P养分含量均较高。随树龄增加,刺槐的叶形态和生理特性表现出干旱生境中的特点,叶水分关系的恶化和分配到光合器官中的N含量比例的减少是随树龄增加净光合速率降低的重要原因。立地条件和树龄对大多数叶形态和生理特性表现出显著的交互作用,表明干旱与树龄增加相互作用导致的光合面积的减少、叶片结构和建造成本的上升及净光合速率的下降是黄土高原"小老树"形成的重要原因。
李俊辉李秧秧
关键词:树龄刺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