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12004)
- 作品数:31 被引量:410H指数:11
- 相关作者:唐学玺杨震张培玉徐怀恕余俊红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鲈鱼口服生物胶囊疫苗的研究被引量:21
- 2001年
- 以暴发弧菌病的鲈鱼 (Lateolabraxjaponicus)鱼苗体内分离的 1株病原菌W 1(Vibrioanguillarum)为材料 ,分别以直接浸浴法、创伤后浸浴法和肌肉注射法人工感染鲈鱼鱼苗。结果表明 ,这三种感染方式均能使鲈鱼发病 ,其半致死浓度 (LD50 )分别为2 75× 10 7cfu/ml ,4 .68× 10 6cfu/ml和 3.72× 10 5cfu/尾。在此基础上 ,分别以福尔马林灭活法和喷雾干燥法制备了全细胞疫苗和微胶囊疫苗。将全细胞疫苗及微胶囊疫苗以直接拌入饵料法和卤虫携带法等两种方法口服免疫接种鲈鱼鱼苗 ,一周后以W 1活菌攻毒( 2 50× 10 6cfu/尾 )。结果表明 ,各免疫组一周的累积死亡率远低于两组对照组 ( 95% )。其中 ,以卤虫携带的生物微胶囊疫苗组的一周累积死亡率最低 ,为 2 5.0 % ;以卤虫携带的生物全细胞疫苗组的一周累积死亡率较高 ,为 60 .0 %。因而 ,以卤虫携带的生物胶囊疫苗组的免疫保护力最高 ,为 73.7% ,其次为微胶囊疫苗直接投喂组 ,保护力为 56.8%。直接投喂和卤虫携带法的全细胞疫苗也显示了一定的免疫效果 ,其免疫保护力分别为 52 .6%和 36.8%。
- 余俊红纪伟尚徐怀恕
- 关键词:鲈鱼鳗弧菌口服疫苗卤虫
- 褐藻酸降解菌感染对海带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1年
- 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海带被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的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初期,海带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急剧升高,随着感染的进行,二者的活性逐渐下降。(2)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在感染的初期变化不明显,而在感染的后期活性有所增加。(3)在整个感染的过程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的变化无规律性,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升降变化。说明这四种酶在海带抵抗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和作用的时期有所差异.
- 唐学玺杨震黄健严小军
- 关键词:海带褐藻酸降解菌抗氧化酶
- 应用间接ELISA技术快速检测花鲈病原菌-鳗弧菌被引量:16
- 2001年
- 以花鲈 (Lateolabraxjaponicus)弧菌病的病原菌———鳗弧菌 (Vibrioauguil larum)W 1为抗原 ,制备兔抗血清 ;利用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羊抗兔血清 (HRP IgG)为酶标二抗 ,建立了检测鳗弧菌的间接ELISA快速检测法。结果表明 ,应用间接ELISA技术检测鳗弧菌有较高的灵敏度 ,最低的检测量为 10 5个 /ml,即 10 4 个 /孔。同时交叉反应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 4 6份人工感染后的花鲈组织样品 ,包括肌肉、鳃、肠、肝、肾等组织的检测表明 ,阳性检测率为 76 .1%。
- 余俊红姚斐王宝坤纪伟尚徐怀恕
- 关键词:ELISA技术鳗弧菌病原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海水鱼弧菌病
- 褐藻酸降解菌诱发海带病烂的组织细胞学观察被引量:5
- 2001年
- 用褐藻酸降解菌对海带进行人为感染 ,经培养使其产生烂斑 ,通过组织显微切片观察表明 :1、褐藻酸降解菌首先侵入内皮层 ,然后再逐渐侵入到外皮层、髓部和表皮 ,最终导致海带病烂。 2、感染后内皮层伤害最重 ,其次是外皮层和髓部 ,表皮的伤害最轻。 3、浸染海带内皮层的细胞中 ,有大量颗粒状储藏物质 ,其直径范围在 1.5~ 4.0μm之间 ,平均直径为 2 .7μm。形状为椭圆或圆形。
- 杨震唐学玺严小军
- 关键词:海带褐藻酸降解菌病烂组织细胞学
- 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受精细胞学观察
- 采用 Bouin 氏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栉孔扇贝(♀)与虾夷扇贝(♂)杂交的受精细胞学过程。尽管栉孔扇贝与虾夷扇贝同科不同属,但它们的杂交仍具有正常的受精细胞学程序。栉孔扇贝卵子...
- 周丽青杨爱国刘志鸿杜方勇张立敬王清印
- 关键词: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细胞学观察
- 文献传递
- 褐藻酸降解酶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对从海带(Laminaria japonica)病烂处分离出的2株别单胞菌属的褐藻酸降解菌(简称菌株A1,A2)进行了褐藻酸钠降解能力及胞外产物中褐藻酸酶特性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株褐藻酸降解菌中,菌株A2表现出较强的对褐藻酸钠的降解能力;同时菌株A2所分泌的褐藻酸酶在pH 6.0~8.0相对稳定,30℃以下酶不易失活。在较低离子浓度时,Mn^2+,Ba^2+对反应有较强的促进作用,Ag^+和Pb^2+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冯蕾唐学玺王艳玲杨震
- 关键词:褐藻酸降解菌
- 虾夷扇贝×栉孔扇贝人工受精过程的荧光显微观察被引量:57
- 2002年
- 采用 DAPI染色显微荧光方法 ,连续观察了虾夷扇贝×栉孔扇贝的正反交受精细胞学过程。无论正交或反交 ,精子均可正常入卵 ;受精卵能顺利完成第 1次、第 2次减数分裂 ,排出第一、第二极体 ;精子和卵子内的各一套染色体融合后 ,形成二倍体的合子进入正常的细胞分裂 。
- 杨爱国王清印刘志鸿张岩
- 关键词:栉孔扇贝虾夷扇贝人工杂交荧光显微观察
- 褐藻酸降解菌感染下海带活性氧产生的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以海带为材料 ,选用 5株感染能力较强的褐藻酸降解菌作为致病菌 ,研究了活性氧 (ROS)在海带抗褐藻酸降解菌感染中的产生及其作用。结果表明 :(1)海带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下活性氧的产生具有普遍性。 (2 )活性氧的大量产生只发生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早期阶段 ,随着感染时间的不断延长 ,活性氧的产生速率逐渐降低。说明活性氧的产生是海带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早期启动的反应特征之一。
- 刘成圣杨震唐学玺
- 关键词:海带活性氧产生
- 褐藻酸降解菌感染海带过程中几种酶的作用比较被引量:1
- 2007年
- 采用植物单细胞和原生质体游离的方法,研究了5株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海带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褐藻酸的变化。结果表明,海带在5株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初期(前3 d),褐藻酸酶对其单细胞和原生质体的游离率均显著降低,而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游离率的下降越加明显。3 d过后,随着感染的继续进行,单细胞和原生质体的游离率变化不再明显。表明海带细胞壁组成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发生了响应性变化,而这种变化仅仅发生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早期阶段。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海带细胞壁组成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褐藻酸的变化上。
- 孟琛肖慧唐学玺
- 关键词:海带褐藻酸降解菌褐藻酸
- 鳗弧菌口服微胶囊疫苗的制备及其对鲈鱼的免疫效果被引量:38
- 2001年
- 以分离自患病鲈鱼 (Lateolabraxjaponicus)的致病菌W - 1为材料 ,利用喷雾微胶囊技术制备口服微胶囊疫苗。结果表明 ,喷雾干燥条件对疫苗微胶囊颗粒影响较大 ;其适宜条件为 :进料温度 4 0℃ ,进料速度 4 0ml/min ,热风温度 2 0 0℃ ;其制备的微胶囊疫苗平均粒径为 4 5.5μm ,平均含菌量为 2 .79× 10 9mg- 1干粉。将此微胶囊疫苗及全细胞疫苗直接拌入饵料口服免疫接种鲈鱼幼鱼 ,1周后以W - 1活菌攻毒 ( 2 .5×10 6CFU /尾 )。结果表明 ,微胶囊疫苗组的 1周累积死亡率 ( 4 1.7% )低于全细胞疫苗组 ( 4 5.0 % ) ,均低于对照组 ( 95.0 % )。 2个免疫组都有一定的免疫保护力 ,微胶囊疫苗组和全细胞疫苗组的免疫保护力分别为56.1%和 52 .6%。
- 余俊红沈继红王祥红王宝坤纪伟尚胡应劭徐怀恕
- 关键词:免疫保护力弧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