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GJ014)
- 作品数:7 被引量:104H指数:4
- 相关作者:毛其淋刘程许家云佟家栋赵建春更多>>
-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欧洲主权债务与金融系统危机——基于“新三元冲突”视角的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欧元的创立,为处于深度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部分国家应对传统的"货币三元冲突"提供了制度保证。但受全球金融危机传染及经济衰退影响,欧洲金融与主权债务市场近年来的持续动荡,凸显出分散化的欧元区经济政策架构与高度整合的市场现实之间的新矛盾。本文从新的视角拓展了传统一体化经济理论中的"三元冲突"分析框架,对欧元区金融市场一体化的现实与其当前金融、财政制度缺陷之间的矛盾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剖析。基于金融与财政体系的"新三元冲突"理论为当前欧洲主权债务及其金融体系的困境提供了更为完整的解释框架。任何针对当前危机所采取的治理手段,或绸缪未来欧元区经济与政治统合方向的战略方案,都应充分理解和认识这一客观约束。
- 刘程佟家栋
- 关键词:主权债务危机金融一体化
- 人民币汇率、产品质量与企业出口行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实证研究被引量:68
- 2015年
- 本文旨在考察人民币汇率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通过利用高度细化的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首次从微观层面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发现:(1)人民币升值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但是该效应因企业生产率水平、融资约束、所有制和贸易方式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2)通过对出口贸易进行分解,我们发现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新进入企业的产品质量提升,但不利于退出企业;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新进入产品的质量提升,不利于退出产品,并且对持续存在的产品质量提高具有积极影响;此外,相比于内资企业,外资企业的质量提高更快。(3)通过引入生存分析模型的研究表明,人民币升值显著缩短了出口低质量产品的企业的出口持续期,但却可以延长出口高质量产品的企业的出口持续期。
- 许家云佟家栋毛其淋
- 关键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产品质量企业异质性
- 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生产率效应——以中国加入WTO为背景的经验研究被引量:22
- 2015年
- 文章以中国加入WTO为背景,在一个自然实验的框架下研究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生产率效应。利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的合并样本进行倍差法估计后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显著提高了企业生产率,并且这一结论在改变核心指标的测度方法、使用不同的模型设定和采用不同计量方法的情况下也较为稳健。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进口种类的拓展与进口质量的提升是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促进企业生产率提升的两个渠道,其中"进口质量"渠道更为重要。最后,文章还实证考察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资源再配置与行业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资源再配置效应是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促进行业生产率增长的重要途径。
- 毛其淋许家云
- 关键词:企业生产率倍差法
- CEO交流是否促进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被引量:4
- 2015年
- CEO在不同企业之间的交流是否能促进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其作用机制如何?目前国内还尚未有文献专门对此进行研究。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数据库》的匹配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系统地评估CEO交流对流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CEO交流显著地提高了流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且这种正向的"生产率溢出"效应在样本期内具有持续性而且是逐年递增的;(2)CEO交流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因CEO是否具有海外留学及工作经历、性别差异、学历差异以及企业所有制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3)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CEO交流通过企业出口拉动效应和新产品创新效应对流入企业的生产率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从微观层面证实了中国上市公司CEO交流确实具有显著的"生产率溢出"效应,这意味着鼓励和促进CEO在企业之间的交流对于提升企业生产效率意义重大。
- 赵建春许家云毛其淋
- 关键词: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双重差分模型
- 全球失衡与金融危机的成因——基于美国经济结构的研究视角被引量:3
- 2012年
- 经济结构失衡是引发本轮金融危机的根源,具体是通过财政收支失衡、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失衡、外资利用不当、国际收支失衡等途径传导来实现的。以此理论为依据,本文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其经济结构不合理,如经常项目与政府财政的长期"双逆差"、虚拟经济的泡沫化以及过度消费等,并指出在经济发展中必须注意经济结构合理性问题。
- 曾伟鹏
-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结构
- 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外部性与全球金融治理
- 2012年
- 针对本轮全球性金融危机所启动的各项政策应对措施的效果差强人意。回顾最近两次危机过程中的人民币汇率政策行为,藉由贸易渠道所产生的实际产出影响,以及危机对中国汇率制度调整的反向影响,表明全球失衡需要货币与金融体系的全球性治理制度构建。造成全球失衡格局的本质因素远非通过简单的汇率调整可以改变。与各主要经济体的历史经验相似,中国的汇率体制变革亦有其外部性,需从更为广泛的全球角度加以认知与实施。其进程的推动力量不仅取决于国内外经济形势与环境,更需要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广泛领域内的经济与政治合作。
- 刘程
- 关键词:金融危机全球失衡实际有效汇率
- 危机中的人民币汇率外部性与大国合作
- 2011年
- 通过对两次危机过程中人民币汇率的实际表现,包括借由贸易渠道所产生的实际产出影响,以及危机对中国汇率制度调整的阻滞效应等几个层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汇率体制变革并非单一的主观性问题,其进程的推动力量不但根植于国内外的经济形势与环境,更需要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广泛领域内的经济与政治合作。
- 刘程涂红
-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金融危机实际有效汇率货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