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08473)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赵汉宁吴瑗刘仿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神经细胞
  • 3篇神经细胞分化
  • 3篇细胞
  • 3篇细胞分化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分化
  • 3篇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免疫
  • 2篇间充质
  • 1篇诱导大鼠
  • 1篇增殖
  • 1篇天麻
  • 1篇全反式
  • 1篇全反式维甲酸
  • 1篇中药
  • 1篇中药诱导
  • 1篇维甲酸
  • 1篇细胞反应
  • 1篇细胞增殖

机构

  • 3篇广东医学院

作者

  • 3篇赵汉宁
  • 2篇刘仿
  • 2篇吴瑗

传媒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后免疫原性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通过体外天麻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验证其多能分化特性,检测分化后细胞的免疫原性。方法:通过贴壁法分离hMSCs,体外扩增培养。天麻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物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分化后细胞HLA-DR表达,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的方法检测神经细胞分化的hMSCs是否引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Huma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hPBLs)。结果:hMSCs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天麻诱导3小时后大部分hMSCs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出现胞体和突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NSE及Nestin呈阳性,GFAP阴性。流式细胞术显示h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后HLA-DR表达阴性,混合培养结果也显示分化hMSCs不引起hPBLs增殖反应。结论:天麻可在体外诱导h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分化hMSCs不引起人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具有低免疫原性。
赵汉宁吴瑗刘仿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天麻神经细胞免疫原性
中药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后的免疫调控作用
2010年
目的:探讨多种中药成分体外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并研究分化细胞的免疫调控能力。方法:通过贴壁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体外扩增培养。多种中药成分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物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通过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观察神经细胞分化的hMSCs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human periphera lblood lymphocyte,hPBL)免疫调控作用。结果:hMSCs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黄芪,天麻,人参诱导1~3小时后大部分hMSCs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出现胞体和突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NSE及Nestin呈阳性,GFAP阴性。混合培养结果显示分化hMSCs抑制hPBLs增殖反应。结论:多种中药成分和中药制剂可在体外诱导h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分化hMSCs抑制人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具有免疫调控作用。
赵汉宁吴瑗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中药神经细胞免疫调控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后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英文)
2009年
背景: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化,发挥负性免疫调节作用。目的:利用全反式维甲酸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并探讨分化细胞对T细胞增殖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3在广东医学院完成。材料:4周龄雄性SD大鼠2只,由广东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新鲜健康人血由广东医学院检验科提供。方法:通过贴壁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传代扩增。取传至5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含0.3mg/L全反式维甲酸、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LG-DMEM液进行预诱导,24h后吸去预诱导液,加入含0.6mg/L全反式维甲酸的LG-DMEM液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取新鲜健康人血制备反应细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刺激细胞,进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实验,设立4组:对照组,单纯反应细胞100μL,细胞浓度1×109L-1;实验1组:1×104神经元样细胞+100μL反应细胞;实验2组:1×105神经元样细胞+100μL反应细胞;实验3组:1×106神经元样细胞+100μL反应细胞。主要观察指标:诱导分化后细胞形态变化及神经细胞鉴定,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结果:加入诱导液50min后,光镜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典型的核周体形态,3h后大多数细胞转变为双极或多极神经元细胞样形态,出现胞体和突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大部分细胞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巢蛋白阳性表达,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呈阴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放射性核素每分钟闪烁数值均明显减少(P<0.05),且各实验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加入细胞数量的增多,抑制作用越明显。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可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后的神经元样细胞能够抑制人淋巴细胞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增加。
赵汉宁刘仿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全反式维甲酸神经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