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80440921)
-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4
- 相关作者:高立高玉龙祁小乐王笑梅高宏雷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突变对病毒体外复制的影响被引量:5
- 2011年
- 为了进一步了解影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复制效率和致病力的分子基础,作者在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针对VP2上2个重要的氨基酸位点(222和279),修饰和拯救了相应的2株突变病毒,并研究了突变病毒在体内外的生物学特性。复制动力学数据显示,VP2的222位由酪氨酸突变为脯氨酸可将IBD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的复制滴度提高6倍以上,而279位氨基酸对病毒复制效率无显著影响。SPF鸡的感染试验显示,222位和279位氨基酸与IBDV的致病力没有关系。本研究首次报道了VP2 222位和279位氨基酸与IBDV复制效率和致病力的关系,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IBDV的基因功能,也将为新型IBDV疫苗的设计提供依据和思路。
- 祁小乐高立吴关邓小芸余飞张礼洲秦立廷高玉龙王永强高宏雷刘娣华育平王笑梅
- 关键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致病力
-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VP2基因突变对细胞嗜性改变的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为研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vvIBDV)细胞嗜性改变的分子基础,本研究通过定点突变、重叠延伸PCR(SOE-PCR)等技术,以vvIBDV HLJ-0504株为骨架构建了两组感染性克隆,并借助已建立的反向遗传操作技术进行病毒拯救。IFA检测、电镜观察及RT-PCR鉴定均显示:Q253H/A284T双点突变的pCAGGHLJ0504A889/980HRT和pCAGGHLJ0504BHRT共转染DF1细胞成功拯救出重组病毒(rHLJ0504HT),而未进行双点突变的pCAGGHLJ0504AHRT和pCAGGHLJ0504BHRT共转染组未获得重组病毒。上述结果表明,双点突变Q253H/A284T能使vvIBDV HLJ-0504适应非允许细胞CEF,但未进行Q253H/A284T双点突变的vvIBDV HLJ-0504不能感染非允许细胞CEF,因此,该研究表明VP2的Q253H/A284T两个氨基酸突变是vvIBDV细胞嗜性改变的分子基础。
- 高立祁小乐高玉龙高宏雷秦立廷邓小芸李凯王笑梅
- 关键词:病毒拯救细胞嗜性
-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HLJ-0504全基因组克隆及其新特征分析被引量:11
- 2010年
- 为了解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HLJ-0504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本研究利用融合PCR技术获得HLJ-0504株全基因组序列。核苷酸和推导氨基酸序列遗传演化分析发现,HLJ-0504A节段位于IBDV超强毒的分枝上,而B节段则介于超强毒株和减毒株之间,形成一个独立分枝,属于一株新的自然重组病毒。VP2抗原性预测分析表明,HLJ-0504株VP2第Ⅰ亲水区中的氨基酸发生突变(D212N),该突变可能导致了HLJ-0504株抗原性发生漂变。本实验结果为深入研究IBDV的分子特征奠定了基础。
- 高立祁小乐高玉龙高宏雷秦立廷邓小芸宇文延青王笑梅
- 关键词:全基因组
-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HLJ-0504 VP5基因缺失株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4
- 2010年
- 利用体外定点突变技术,缺失vvIBDV HLJ-0504株VP5基因,通过多重PCR在基因组两端分别引入锤头状核酶序列(HamRz)和丁肝病毒核酶序列(HdvRz)。将带有核酶序列的IBDV基因组插入载体pCAGGs的β肌动蛋白启动子下游,构建了IBDV感染性克隆pCAGGHLJ0504A△ VP5HRT,将该感染性克隆与pCAGGHLJ0504BHRT共转染DF-I细胞。IFA,RT-PCR,电镜观察均显示获得重组病毒,将其命名为rHLJ0504HT△VP5。vvIBDV VP5基因缺失感染性克隆的成功构建为我们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快速致弱vvIBDV,构建IBD的候选疫苗株奠定了基础。
- 高立祁小乐秦立廷高宏雷高玉龙李凯王永强王笑梅
- 关键词:感染性克隆重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