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70532069)

作品数:3 被引量:46H指数:3
相关作者:张平李宁徐建光曹文贵尹建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电力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循环荷载
  • 1篇岩石力学
  • 1篇经验公式
  • 1篇加载
  • 1篇加载频率
  • 1篇荷载
  • 1篇荷载水平
  • 1篇ROCK_M...
  • 1篇ANALYS...
  • 1篇BASED_...
  • 1篇CYCLIC...
  • 1篇FLAC3D
  • 1篇FRACTU...

机构

  • 1篇湖南大学
  • 1篇陕西电力科学...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2篇张平
  • 1篇尹建军
  • 1篇曹文贵
  • 1篇徐建光
  • 1篇李宁

传媒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上下台阶开挖下城门形隧洞纵向变形规律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隧洞纵向变形规律曲线能有效地反映洞壁围岩变形随掌子面推进的演化过程,然而,原有适用于圆形隧洞全断面开挖的纵向变形规律公式是否适用于城门形隧洞分部开挖,尚需进行进一步的验证。本文借助于FLAC3D软件对城门形隧洞上下台阶分部开挖下的纵向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初始地应力条件、不同围岩类型下该规律的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确定该规律的经验公式,并与紫坪铺工程导流隧洞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上下台阶开挖下的纵向变形规律曲线与全断面开挖具有相似的形状,但是掌子面处的位移比ur(0)/ur∞存在较大差异;当侧压力系数大于1.0时,变化水平应力对边墙测点的纵向变形规律曲线影响较小;采用平面应变模型并结合本文提出的经验公式可对城门形隧洞上下台阶开挖下的纵向变形规律曲线进行预测。工程实例验证表明,采用经验公式计算所得曲线与监测数据比较吻合。利用本文经验公式能简便、较准确地预测围岩变形规律,结合监测数据进而可对隧洞总变形进行初步预测。
张平尹建军曹文贵
关键词:FLAC3D经验公式
循环荷载下断续裂隙岩体的变形特性被引量:33
2008年
断续裂隙岩体在地震、波浪冲击、动力机器运转等动力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疲劳特性是岩石力学的一个基础课题。采用预制断续裂隙类砂岩模型试样单轴动循环加载试验,借助测试到的荷载–位移曲线从不可逆变形与总变形随循环次数的演化规律入手探讨了含2、3条裂隙试样循环荷载下的疲劳变形规律,并对影响裂隙试样疲劳变形的加载频率、循环荷载水平及裂隙空间位置等因素进行了讨论分析。研究发现:断续裂隙岩体的疲劳变形演化规律与完整岩石、完全离散的节理化岩体一致,均可划分为3个阶段:初始变形阶段、等速变形阶段与加速变形阶段;其疲劳破坏时的变形量与周期荷载的上限荷载在静态荷载–位移曲线峰值后区对应的变形量相当;同时,断续裂隙岩体疲劳变形除受加载频率及荷载水平的影响之外,还受到裂隙空间位置的明显影响。
徐建光张平李宁
关键词:岩石力学循环荷载加载频率荷载水平
Fatigue properties analysis of cracked rock based on fracture evolution process被引量:7
2008年
Fracture evolution process (initiation, propagation and coalescence) of cracked rock was observed and the force- displacement curves of cracked rock were measured under uniaxial cyclic loading. The tested specimens made of sandstone-like modeling material contained three pre-existing intermittent cracks with different geometrical distribution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atigue deformation limit corresponding to the maximal cyclic load is equal to that of post-peak locus of static complete force?displacement curve; the fatigue deformation proces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initial deformation, constant deformation rate and accelerative deformation; the time of fracture initiation, propagation and coalescence corresponds to the change of irreversible deformation.
张平徐建光李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