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科技厅项目(2013NK3031)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3
相关作者:刘小燕王荣华谭情曾令兵徐进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农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疫苗
  • 2篇杆菌
  • 2篇斑点叉尾鮰
  • 2篇病因
  • 2篇病因分析
  • 1篇单胞菌
  • 1篇性疾病
  • 1篇养殖
  • 1篇养殖规模
  • 1篇药敏
  • 1篇药敏试验
  • 1篇疫苗免疫
  • 1篇渔用
  • 1篇致病
  • 1篇致病菌
  • 1篇日本鳗鲡
  • 1篇嗜水气单胞菌
  • 1篇水生动物
  • 1篇套叠
  • 1篇气单胞菌

机构

  • 6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安化县畜牧水...

作者

  • 6篇王荣华
  • 6篇刘小燕
  • 4篇谭情
  • 3篇曾令兵
  • 2篇徐进
  • 1篇刘佩
  • 1篇周勇
  • 1篇金戈
  • 1篇张胜
  • 1篇王杰

传媒

  • 4篇科学养鱼
  • 1篇水产学杂志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5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渔用细菌菌蜕疫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细菌菌蜕是通过向宿主菌引入外源性裂解基因,并调控其表达而形成的无细胞浆和繁殖能力的细菌空壳,是一种新型疫苗的研制策略,同时也是一种药物和活性物质的递送系统。1985年Lubit Z等人对率先使用大肠杆菌噬菌体Phix174的裂解E基因制备大肠杆菌菌蜕,此后,细菌菌蜕的工艺在哺乳动物、鱼类等的致病菌疫苗研究中得到了大量运用。
王荣华谭情刘佩张胜金戈刘小燕
关键词:细菌疫苗渔用大肠杆菌繁殖能力
斑点叉尾肠套叠症的病因分析与防治技术被引量:2
2014年
随苻斑点义尼刚养殖规模的不断扩人、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水环境条件的持续恶化,近些年斑点叉尾计?的病害问题日益加剧,对斑点叉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斑点叉尾(鱼回)常见疚病按致病病原分类,可分为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及寄生虫病等4种类型。目前同内发现的斑点叉尾(鱼回)氏菌病、柱状黄杆菌病、嗜水气肾胞菌感染症、链球菌病以及肠套叠症等,其中斑点叉尾?肠套叠症危害巨大。
王荣华李权生曾令兵徐进刘小燕
关键词:肠套叠病因分析养殖规模
鮰爱德华氏菌灭活疫苗免疫斑点叉尾鮰后外周血免疫指标的变化被引量:3
2014年
在水温(25±1)℃下,给平均体质量(80±5)g的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腹腔注射福尔马林灭活的鮰爱德华氏菌(Formalin-killed Edwardsiella ictaluri,FKE)后,第2、4、6、8、14、21,和28d测定外周血液免疫指标,并在免疫后第28天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注射鮰爱德华氏菌灭活菌苗后,斑点叉尾鮰外周血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显著升高,白细胞分类组成变化显著,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与凝集抗体效价显著上升。第4d免疫组红细胞和白细胞达峰值2.52×106/μL和4.67×105/μL,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分类百分比和吞噬指数均在第4d达到峰值,分别为22.3%、5.67%、39.3%和4.33,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淋巴细胞分类百分比、凝集抗体效价在第21d达到峰值,分别为54.33%和1:341.33,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免疫组相对免疫保护率为64.3%。福尔马林灭活的鮰爱德华氏菌免疫后,斑点叉尾鮰获得较强的抗鮰爱德华氏菌感染保护能力,为进一步研究斑点叉尾鮰肠道败血症的免疫奠定基础。
王荣华刘小燕曾令兵阳靖元周勇徐进谭情
关键词:PUNCTATUS灭活疫苗
4株不同来源嗜水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对4株分离自湖南省的甲鱼败血病、湖北省的黄鳝出血病、湖北省的大鲵腹水病、湖南省的斑点叉尾鮰败血症的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利用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域、不同宿主的4株嗜水气单胞菌对同一种药物的敏感性不尽相同,但对哌啦西林、米诺环素、氨曲南、呋喃妥因、头孢吡肟、头孢哌酮6种药均有高度敏感性,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苯唑西林、克拉霉素有一定的耐药性。
李权生刘小燕王杰谢建洋王荣华谭情
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药敏试验
斑点叉尾鮰肠道败血症的病因分析与防治技术被引量:1
2014年
斑点叉尾鮰肠道败血症(EntericSepticemiaofCatfish,ESC)由鮰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ictaluri)感染所致,是斑点又尾鮰的一种高致死率的传染性疾病。该病于1976年由美国奥本大学学者在阿拉巴马州和乔治亚州发现,并于1981年确定其病原为鲴爱德华氏菌。斑点叉尾鮰肠道败血症给斑点叉尾鮰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报道,由于肠道败血症每年给美国斑点叉尾鮰产业带来的损失达一千多万美元。2000年,ESC被OIE列为斑点叉尾鮰两种重要疫病之一。
王荣华李权生曾令兵刘小燕
关键词:美国斑点叉尾鮰败血症病因分析传染性疾病
爱德华氏菌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是水生动物的一种常见高死亡率的致病菌,其分类地位为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肠杆菌目、肠杆菌科、爱德华氏菌属。该致病菌对云斑、蓝色弓背鱼、斑马鱼、虹鳟、黄颡鱼、日本鳗鲡、南方鲇都有致病性,对斑点叉尾可引起斑点叉尾肠道败血症。
谢建洋王荣华刘小燕谭情
关键词:爱德华氏菌肠杆菌科水生动物日本鳗鲡致病菌斑马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