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2008ZX10005-006)
-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 相关作者:萧焕明池晓玲罗国亮郑宇苏永美更多>>
- 相关机构:广东省中医院北京科技大学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改进的病毒感染动力学模型的稳定性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提出一个改进的乙肝病毒感染动力学模型.本模型有三个平衡点.对于HBV感染人群,三个平衡点分别对应于三类人群:感染病毒后自愈人群、健康带毒人群、慢性乙肝患者人群.证明了当模型导出的基本复制数R_0<1时病毒清除平衡点具有局部稳定性和全局渐近稳定性,当1
- 郑宇闵乐泉季语苏永美
- 关键词:乙肝病毒感染稳定性
- 古代不同时期黄疸证治规律探析被引量:13
- 2012年
-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为重要特征,其与现代医学黄疸症状的描述一致。黄疸的治疗现代医学以对因治疗为原则,辅以利胆对症及支持治疗。中医治疗黄疸有着丰富的经验,将有关黄疸的中医古籍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探讨古代不同时期黄疸证治规律的演变。
- 萧焕明罗国亮池晓玲
- 关键词:黄疸证治规律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特点分析
- <正>~~
- 叶永安
- 文献传递
- 轻症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与病理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研究轻症慢性乙型肝炎(1×ULN≤ALT≤2×ULN)肝活检病理诊断的意义,探讨中医证型与肝病理相关性。方法:选:90例1×ULN≤ALT≤2×ULN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均为阳性(>1 000copys/mL),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行肝脏活组织穿刺病理检查。结果:90例中,肝郁脾虚证50例,湿热中阻证18例,肝肾阴虚证13例,瘀血阻络证9例。肝活检结果分布向G2/S1和G2/S2集中。炎症活动(G)以G2为主,占67.78%(95%CI=58.13%~77.43%,61/90);纤维化程度(S)以S1和S2为主,占82.22%(95%CI=74.32%~90.12%,74/90)。炎症坏死≥G2者占80.00%(95%CI=71.74%~88.26%,72/90);纤维化≥S2者,占45.56%(95%CI=35.27%~55.85%,41/90)。中医证型在肝组织炎症程度之间差异存在差异(χ2=9.8352、9.5732,P均<0.05),但进一步行两两比较,却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轻症慢性乙型肝炎(1×ULN≤ALT≤2×ULN)患者肝组织病理检查炎症坏死≥G2者占80.00%(95%CI=71.74%~88.26%,72/90),纤维化≥S2者,占45.56%(95%CI=35.27%~55.85%,41/90),满足正规的抗病毒治疗条件;对轻症该病患者应将肝组织病理作为判断是否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轻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活动度有一定的关系,瘀血阻络型病理程度比其余中医证型可能更为严重。
- 胡大庆施卫兵王金萍谢绍武
- 关键词:中医证型肝活检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