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06096)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3
相关作者:徐德志高从堦刘立芬茅佩卿张林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工业大学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5篇理学

主题

  • 4篇间苯二胺
  • 4篇反渗透复合膜
  • 4篇苯二胺
  • 4篇N
  • 3篇酰氯
  • 2篇亚胺
  • 2篇酰亚胺
  • 2篇甲基
  • 2篇二甲基
  • 1篇乙酯
  • 1篇异氰酸
  • 1篇异氰酸酯
  • 1篇中间体
  • 1篇溶剂
  • 1篇三光气
  • 1篇酸酯
  • 1篇硼烷
  • 1篇氰酸
  • 1篇氰酸酯
  • 1篇酰胺

机构

  • 7篇浙江工业大学
  • 6篇浙江大学
  • 6篇杭州水处理技...
  • 1篇浙江水利水电...

作者

  • 6篇刘立芬
  • 6篇高从堦
  • 6篇徐德志
  • 3篇茅佩卿
  • 2篇陈欢林
  • 2篇张林
  • 1篇李以名
  • 1篇许丹倩
  • 1篇蔡志彬
  • 1篇陈晓林
  • 1篇朱丽芳

传媒

  • 4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化工进展
  • 1篇精细化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NaBH_4-I_2还原法制备N,N'-二甲基间苯二胺被引量:3
2011年
以间苯二胺为原料,与酰化剂甲酸反应制得中间体N,N'-二甲酰基间苯二胺,再以NABH4-I2为还原剂合成得到产品N,N'-二甲基间苯二胺,对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分析了还原机理,化合物的结构经IR,1 H NMR和MS分析确定.该法原料易得,反应条件要求低,收率高且成本更低.
茅佩卿刘立芬徐德志李以名高从堦
关键词:甲酸
2,2-二氟丙烷-1,3-二胺的合成
2012年
该文经氟化、酰胺化和还原3步反应合成了2,2-二氟丙烷-1,3-二胺(DFPDA)。以丙二酸二乙酯为基本原料,首先经选择性氟化剂1-氯甲基-4-氟-1,4-二氮双环[2.2.2]辛烷双氟硼酸盐(Selectfluor)氟化得第一中间体2,2-二氟丙二酸二乙酯(DFDEM),DFDEM再经氨水酰胺化反应得到第二中间体2,2-二氟丙二酰胺(DFMA),最后以硼烷为还原剂,将中间体DFMA还原得到最终产品2,2-二氟丙烷-1,3-二胺(DFPDA),总收率最高可达45%。考察了3步反应的工艺条件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理想的反应条件为:氟化反应温度0℃,n(丙二酸二乙酯):n(氢化钠):n(Selectfluor)=1:3:3,氟化反应收率达58.18%;酰胺化反应8 h,n(氨水):n(DFDEM)=5:1,酰胺化反应收率可达96%以上;在65℃还原反应3~4 h,n(DFMA):n(BH3)=1:7.5,还原反应收率达91.1%。用IR、1HNMR和GC-MS分析了每个产物的化学结构。
徐德志刘立芬许丹倩高从堦
关键词:丙二酸二乙酯氨水硼烷精细化工中间体
新型聚酰亚胺-氨酯反渗透复合膜的结构与性能被引量:6
2012年
通过界面聚合方法,将功能单体N,N'-二甲基间苯二胺(DMMPD)与多元酰氯5-氯甲酰氧基-异肽酰氯(CFIC)聚合,制得一种耐氧化的聚酰亚胺-氨酯反渗透复合膜.采用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膜活性层的化学结构,考察了膜的耐氧化性能,并探讨了膜活性层化学结构与膜抗氧化性能之间的关系.
刘立芬茅佩卿徐德志张林高从堦
关键词:化学结构
5-异氰酸酯-异肽酰氯的合成被引量:4
2013年
5-异氰酸酯-异酞酰氯(ICIC)作为一种关键功能单体可用于制备耐污染的聚酰胺-脲复合反渗透膜。采用反加料方式,以5-氨基-异酞酸为基本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与酰氯化剂三光气(BTC)反应得到中间体5-氯甲酰胺基-异酞酰氯,再经回流得产品ICIC。对合成工艺如加料方式、催化剂组成及溶剂组合进行了优化,并分析了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反加料方式是确保反应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复合催化剂三乙胺(TEA)/咪唑(Imidazole)的催化效果最佳,而四氢呋喃/氯苯则是反应最理想的溶剂组合。此外,采用红外光谱(IR)、氢核磁(1HNMR)和质谱(MS)分析了产品的化学结构。
刘立芬徐德志陈欢林高从堦
关键词:三光气复合催化剂
二次界面聚合法制备聚酰胺-脲-酰亚胺反渗透复合膜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二次界面聚合法制备得到一种新型的聚酰胺-脲-酰亚胺反渗透复合膜。首先将关键功能单体5-异氰酸酯-异酞酰氯(ICIC)与4-甲基-间苯二胺(MMPD)经单面界面聚合形成初生态的基膜,之后将关键功能单体N,N′-二甲基间苯二胺(DMMPD)与初生态基膜上残留的ICIC及未反应完的酰氯基团(—COCl)进行二次界面聚合,再经热处理、水漂洗制得一种新型的聚酰胺-脲-酰亚胺(MMPD-ICIC-DMMPD)反渗透复合膜。采用傅里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膜活性分离层的化学结构,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所成膜的表面形态,同时测试了膜的耐氯性能,并与单次聚合聚酰胺-脲(MMPD-ICIC)膜作对比。结果表明,采用二次界面聚合法在功能化基膜MMPD-ICIC上引入一超薄ICIC-DMMPD层,使得所成二次聚合膜MMPD-ICIC-DMMPD的活性分离层相对稍厚,表面更光滑,且亲水性和耐氯性能更好。
刘立芬徐德志陈欢林高从堦
一种新型聚酰亚胺-氨酯反渗透复合膜材料的合成及表征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关键功能单体N,N'-二甲基间苯二胺(DMMPD)和多元酰氯5-氯甲酰氧基-异肽酰氯(CFIC)聚合制备了一种耐氧化的聚酰亚胺-氨酯(DMMPD-CFIC)反渗透复合膜材料.研究了水相溶剂、多元胺浓度和组成及两相接触时间等因素对DMMPD聚合成膜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DMMPD-CFIC膜的脱盐率不够理想,但将4-甲基间苯二胺(MMPD)与DMMPD以2∶1(质量比)组合后制得的MMPD/DMMPD-CFIC膜的脱盐率得到显著提高,并且对膜的耐氯性能影响不大.采用傅里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2种膜的活性层的结构,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膜的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
刘立芬徐德志茅佩卿张林高从堦
关键词:反渗透复合膜表面形态
新型聚(酰胺-脲-酰亚胺)反渗透复合膜的稳定性被引量:3
2015年
通过二次界面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聚(酰胺-脲-酰亚胺)反渗透复合膜.将常规二元胺——间苯二胺(MPD)与关键功能单体5-异氰酸酯基-异肽酰氯(ICIC)通过界面聚合得到MPD-ICIC初生态基膜,再与关键功能单体N,N'-二甲基间苯二胺(DMMPD)经二次界面聚合制得聚(酰胺-脲-酰亚胺)反渗透复合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膜活性层的化学结构,评价膜的分离性能,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从微观角度分析二次聚合膜的稳定性.
吴丽项蔡志彬陈晓林刘立芬朱丽芳高从堦
关键词:反渗透复合膜稳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