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JC14012)
- 作品数:30 被引量:435H指数:10
- 相关作者:朱文耀廖新浩金双根黄珹廖德春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理学更多>>
- 第23周太阳黑子相对数峰值的统计预报被引量:4
- 2001年
- 用第 7周以来 (182 3~ 1999年 )的太阳黑子相对数月平滑值和月均值数据、确定性回归分析模型和线性随机分析模型 ,对第 2 3周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峰值时间和大小作了尝试预报。结果表明 ,太阳黑子相对数平滑值的峰值时间约在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1年 2月之间 ,峰值约为 118± 5 7;月均值的峰值时间有两个 ,一个在 2 0 0 0年 6月间 ,峰值约为 12 9± 4 0 ;另一个在 2 0 0 0年 11月间 ,峰值约为12 6± 4 0。
- 廖德春廖新浩
- 关键词:太阳活动太阳黑子相对数
- 利用GPS监测电离层不均匀结构探讨被引量:19
- 2004年
- 利用上海地区GPS综合应用网提供的高时空分辨率的双频GPS观测资料 ,研究了该区域内一电离层不均匀体的产生、消亡过程 .首先 ,采用Kalman滤波的方法改善双频伪距之差的观测精度 ,并利用参数估计的方法计算该时段内相应的硬件延迟 .再根据电离层单层模型 ,利用GPS双频观测量、测站位置和GPS精密星历 ,求出GPS信号穿刺点的坐标和垂直方向电离层的电子含量 ;然后内插并获取其等值线图 .等值线图随时间的变化表明 ,受等离子体湍流的影响 ,2 0 0 3年 9月 8日北京时间 9时 4 0分左右在 38°N、118°E左右产生了一电离层不均匀体 ,其尺度大约在 5 0km左右 ,生存时间大约为 5min .受地球重力场和高空风场的影响 ,该不均匀体向东北方向扩散 .然后 ,利用大气扩散模型 ,按扩散方程计算分析了该不均匀体可能发生的电离层层区 .理论计算表明 ,该不均匀体发生在电离层扩展F区 ,高度在 35
- 朱文耀章红平黄珹金双根
- 关键词:GPS总电子含量
- 平极长期漂移与地球平均下地幔黏性估计被引量:1
- 2001年
- 利用 9个国际纬度观测站的平纬长期变化序列 ,重新讨论并估计了平极的长期漂移 ,得到漂移的平均速率为 (3 .3 5 6″± 0 .1 42″)× 1 0 - 3/a,方向为西经 78.7°± 2 .5° .进一步基于最新的ICE 4G冰期后地壳反弹模型 ,采用地球上 8个冰盖的冰融参数 ,估计了理论的平极长期漂移方向为西经 74.8°.由观测的平极长期漂移速率为约束 ,基于 1 0 6 6B地球模型 ,估计得到地球平均下地幔的黏性为νLM=(0 .5— 1 .7)× 1 0 2 2 Pa·s,表明νLM应具有近 1 0 2 2 Pa·s量级 ,并认为地球平极的长期漂移很可能是由最近的 2 1 0 0
- 杨志根
- 关键词:冰盖
- 日长变化、大气角动量和ENSO:1997~1998厄尔尼诺和1998~1999拉尼娜信号被引量:13
- 2001年
- 采用 1 970年 1月~ 1 999年 6月期间日长变化序列 ( ΔL OD)、大气角动量 ( AAM)和南方涛动指数 ( SOI) ,通过小波变换等方法研究ΔLOD,AAM与 ENSO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ΔL OD和 AAM的年际变化与 ENSO具有相似的时变谱结构 ,从日长和 AAM资料中可以检测到 1 997~ 1 998年厄尔尼诺 ( El Nino)和 1 998~ 1 999年拉尼娜 ( La Nina)
- 周永宏郑大伟廖新浩
- 关键词:日长变化大气角动量小波变换拉尼娜厄尔尼诺
- ITRF2000参考架的评价及其探讨被引量:7
- 2002年
- 通过ITRF2 0 0 0速度场建立完全独立于任何地质模型假设的ITRF2 0 0 0VEL模型 ,求出总角动量 |L|为 0 .12 7°/m·a ,在运动中应加以改正 。
- 金双根朱文耀
- 关键词:空间大地测量
- 利用GPS分析电离层波动现象被引量:3
- 2005年
- 利用中国境内连续运行的GPS跟踪站提供的高时空分辨率的双频观测数据,初步分析了2003年11月3日太阳耀斑期间电离层的波动特性.当天PRN23号GPS卫星的VTEC及其变化率曲线表明,此次电离层波动基本沿着经线向南运动,且主要包含了两种频率的运动.另外,结合局域面VTEC涨落的谱分析及穿刺点与电离层波动的相对运动分析表明,中纬度地区,这两种频率的波动主要体现为周期分别为1小时左右和20~30分钟的运动;周期为1小时左右的大尺度电离层波动,其振幅会达到1~2TECU左右,速度会达到120~150m/s,且波动速度会随着纬度的降低而变快;周期为20~30分钟的小尺度电离层波动,其振幅约为0.4~0.7TECU,速度在30~40m/s左右.
- 章红平朱文耀彭军还黄珹
- 关键词:电离层GPS跟踪站VTECGPS卫星中纬度地区曲线表
- GPS高程导出的全球高程振荡运动及季节变化被引量:79
- 2003年
- 对全球分布的GPS连续观测站高程分量时间序列进行了谱分析和小波多分辨分析,分离了高程信号的平稳和非平稳信号,用AR模型建立了平稳高程信号的离散模型.比较表明,GPS高程时间序列相关长度从2天到31天变化,纠正了随机漫步过程从零时刻积分的不足.通过分析,发现地球存在以半周年和周年为周期的整体性扩张与收缩振荡运动,半周年项的最大值出现在3-4月份和10-11月份,周年项的最大值出现在9-11月份.同时南北半球的变化规律存在差异,南半球相对于北半球正在扩张.
- 朱文耀符养李彦
- 关键词:全球定位系统GPS高程测量时间序列分析小波分析
- 海洋和大气对Chandler摆动激发的贡献被引量:1
- 2003年
- 用 198 5~ 1995年期间海洋角动量变化序列和大气角动量变化序列 ,分析它们对Chandler摆动的激发能量以及它们与天文观测激发的相干性 .结果表明 ,在Chandler摆动频带内 ,海洋角动量变化提供的激发能量大约占观测激发的 6 4 % ,其中洋底压力变化起主导作用 ;NCEP NCAR(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 国家大气研究中心 )和JMA(日本气象厅 )大气角动量变化提供的激发能量分别为观测激发的 2 3%和 2 14 % .海洋激发与观测激发的相干系数约为 0 .5 2 ,接近 99%置信度下限 (0 .5 4 ) ,海洋激发的相位滞后观测激发约 19° ;NCEP NCAR和JMA的大气激发与观测激发的相干系数分别为 0 .32和 0 .37,大气激发的相位超前观测激发分别约 4 7°和 19°.用更短期间 (9年、6年 )的海洋和大气角动量序列与更长期间 (16、39年 )的大气角动量序列作分析表明 ,在Chandler摆动频带内 ,无论是它们的激发能量 ,还是它们与观测激发之间的相干系数都呈现很大的变化 ,而且这些变化具有某种程度的随机性 .
- 廖德春廖新浩周永宏
- 关键词:CHANDLER摆动海洋角动量大气角动量激发函数相干性天文观测
- CCD联合平差方法及其初步实例检验
- 2003年
- 在常规照相天体测量工作中 ,对暗天体的定位是采用逐级定标星过渡的方法实现的。由于星表系统差和局部差的存在 ,最终定位结果可能包含难以把握的误差积累。在CCD小视场观测情况下时常难以找到足够数量的定标星。鉴于此 ,推导了CCD观测联合平差方法的严格矢量表达式 ,以期通过共同星的过渡 ,实现大天区统一平差。原理上此方法可实现相对于河外天体的定位 ,以削弱星表系统差和局部差对定位结果的影响。讨论了CCD联合平差方法实现中的问题 ,包括底片常数模型选择、切点位置改正、共同星的较差改正和法方程解算方法等 ,并分析了具体的处理措施。用实例初步检验了CCD联合平差方法的效果 ,表明通过对多张CCD观测的联合平差 ,可以削弱单张CCD观测参考星数目过少、单张CCD观测参考星分布不均、个别参考星存在位置偏差和局部区域参考星存在系统性位置偏差等不利因素对归算结果的影响 。
- 于涌李金岭唐正宏王广利赵铭
- 关键词:CCD观测联合平差照相天体测量
- 分析昆明GPS站相对欧亚板块的运动被引量:1
- 2002年
- 利用国际联测和综合处理 ,得到昆明GPS站地壳形变速率每年以( -4 .3± 0 .5)mm下沉趋势 ,水平分别以 3 7.5mm ,方位 1 47°± 1 .°5运动。利用最新国际地球自转服务 (IERS)发布的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2 0 0 0速度场 ,建立最新反映全球板块模型 ,基于最新的ITRF2 0 0 0地球参考架和欧亚板块的欧拉矢量 ,估计得到昆明站的地壳垂直形变速率为每年 -0 .0 1mm呈下降趋势 ,水平形变速率为每年 ( 8.1± 0 .2 0 )mm ,方位 1 3 7°± 1 .°5;并进一步分别基于几百万年地质地磁模型NNR -NUVEL1A和ITRF96、ITRF97模型的欧亚板块的欧拉矢量 ,得到较一致的结果 ,说明全球板块运动稳定性与模型的可靠性。
- 金双根朱文耀缪元兴
- 关键词:全球定位系统全球板块运动模型欧亚板块GPS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