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学院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项目(2008CD038)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3
相关作者:周治姚霜刘晓君柴汝昌王梓旭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学院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颌关节
  • 3篇颞下
  • 3篇颞下颌
  • 3篇颞下颌关节
  • 3篇下颌
  • 3篇下颌关节
  • 2篇牙合
  • 2篇螺旋CT
  • 2篇安氏
  • 2篇成年
  • 1篇低角型
  • 1篇正畸
  • 1篇正畸治疗
  • 1篇颞颌
  • 1篇颞颌关节
  • 1篇矫治
  • 1篇矫治后
  • 1篇骨面型
  • 1篇高角型
  • 1篇CT

机构

  • 4篇云南省第二人...

作者

  • 4篇刘晓君
  • 4篇姚霜
  • 4篇周治
  • 2篇王梓旭
  • 2篇柴汝昌
  • 2篇华小川
  • 1篇周新
  • 1篇杨鹴

传媒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实用口腔...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安Ⅱ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特征研究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探讨成年人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形态特征。方法:利用16层螺旋CT,对正常牙合志愿者、高角和低角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共59名成年人,分别进行颞下颌关节扫描,采用多层面重建(multi pla-nar reformation MPR)技术对颞下颌关节进行三维重建及参数测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角组成人安Ⅱ错牙合患者的髁状突处于关节窝内的位置为后移位,占61.1%(22/36),与对照组和高角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高角组患者的髁状突前斜面倾角、关节结节后斜面斜度和关节窝高度测量值则小于低角组(P<0.05);高角组患者具有细而长的髁突头,而低角组患者则具有短而粗的髁突头,但3组间髁状突总高度测量值则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不同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间,其关节骨性结构存在差异,正畸治疗应关注患者颞下颌关节的结构特征。
姚霜刘晓君柴汝昌王梓旭周治
关键词:成人骨面型颞下颌关节螺旋CT
正畸治疗对成年安氏Ⅱ类高角型错患者颞下颌关节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对成年安氏Ⅱ类高角型错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01年10月到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21例成年安氏Ⅱ类高角型错患者,采用自锁托槽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利用16层螺旋CT,进行颞下颌关节扫描,然后通过多层面重建(multiplanarreformation,MPR)技术对颞下颌关节进行三维重建及参数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有27侧髁状突处于关节窝内中性位,占57.2%(27/4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处于关节窝前位和后位的髁状突构成比分别为33.3%(12/42)和9.5%(4/4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髁状突前斜面倾角测量值在治疗后平均增大1.64°,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结节后斜面斜度,关节窝前后径、内外径和关节窝高度的测量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能使成年安氏Ⅱ类高角型错患者的髁状突位置前移及髁状突前斜面适应性改建,但不会对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杨鸘姚霜刘晓君周治
关键词:成年高角型正畸治疗颞下颌关节
云南籍正常成年人颞颌关节形态特征的CT测量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20名云南籍正常成年人40侧颞颌关节(TMJ)位置及形态特征的基线测量值,为成人错畸形患者的相应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利用16层螺旋CT,对20名经过筛选符合研究条件的志愿者的40侧TMJ进行扫描,采用多层面重建(MPR)技术对TMJ进行三维重建及参数测量。结果:40侧TMJ中23侧髁突在关节窝内处于中性位,占53%,前移位者占15%(6/40),后移位者占27.5%(11/40)。左右两侧TMJ骨性结构的参数测量左右基本对称,无显著性差异。髁突前斜面倾角与关节结节后斜面斜度高度相关,相关系数r=0.78。结论:正常成人TMJ骨性形态的左右两侧髁突基本对称,髁突在关节窝中基本处于中性位,有较轻度后移倾向,髁突与关节窝之间具有协调和平衡关系。
刘晓君姚霜柴汝昌王梓旭华小川周治
关键词:颞颌关节螺旋CT测量技术
CT测量分析低角型安氏Ⅱ类错成年患者矫治后颞下颌关节的变化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比较分析低角型Ⅱ类错成年患者正畸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位置及形态结构的变化,为成人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9名成年低角型安氏Ⅱ类错患者,采用自锁托槽矫治技术,于正畸治疗前、后,利用16层螺旋CT,进行颞下颌关节扫描,采用多层面重建(MPR)技术对颞下颌关节进行三维重建及参数测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有20侧髁突处于关节窝内中性位,占52.6%(20/38);而处于关节窝后位的髁突减少至31.6%(12/38),二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掊2分别为4.41和5.32)。髁突前斜面倾角测量值在治疗后减小了2.32°±1.78°,髁突头高度则增加了(1.07±0.29)mm,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年低角型安氏Ⅱ类错患者正畸治疗后,髁突位置及髁突部分骨性结构发生一定程度改变,改变结果使关节结构趋于协调和稳定。
刘晓君姚霜周治杨鹴华小川周新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