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760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76017)
-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3
- 相关作者:詹世平任建鹏何崇伟李志义黄星更多>>
- 相关机构:大连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三维溶度参数的PVDF/PVA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被引量:3
- 2012年
- 首先依据三维溶度参数预测了PVDF/PVA体系为部分相容,并且影响体系相容性的关键在于温度及PVA所占比例。通过共同溶剂法,及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来确定该体系的相容情况,来验证理论推测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理论推测是正确的,PVDF/PVA共混体系为部分相容体系,随着PVDF质量分数的增加及体系温度的升高,该体系的相容性更好。
- 詹世平王玉静黄星任建鹏
- 关键词:PVDFPVA共混相容性
- 聚D,L-乳酸的直接熔融法合成与表征被引量:2
- 2010年
- 以市售D,L-乳酸为原料,通过直接熔融缩聚法合成了聚D,L-乳酸(PDLLA)。考察了催化剂、反应温度、时间对PDLLA黏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在氯化亚锡用量对乳酸单体质量比为0.6%、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10h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5000的PDLLA。利用特性黏度、凝胶渗透色谱(GP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PDLLA的相对分子质量、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
- 宁晓瑜詹世平李志义
- 关键词:PDLLA熔融缩聚
- 超临界CO_2中合成PLA及PLGA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0年
- 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作为聚合反应介质的特点,从提高产物分子量、改善产物形貌和降低产物毒性3个方面阐述了在ScCO2中合成聚乳酸(PLA)和聚(乳酸-乙醇酸)(PLGA)的工艺方法,并指出了此类聚合反应的发展方向。
- 任建鹏何崇伟周锦霞詹世平
- 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聚乳酸生物医学材料
- 膜生物反应器在食品废水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2年
- 文章主要阐述了膜生物反应器的分类和工艺特点,介绍了国内外应用于食品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综述了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食品废水的不同工艺组合对处理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膜生物反应器应用于食品废水处理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 张虹何崇伟詹世平
-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食品废水膜污染水处理
- 超临界CO_2中合成PCL及其共聚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2年
- 主要介绍了超临界CO2中聚酯类生物医用材料合成的特点,详细介绍了聚己内酯(PCL)的合成及其共聚物的研究状况。并探讨了超临界CO2中聚酯类生物医用材料合成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发展方向。
- 黄星任建鹏詹世平
- 关键词:超临界CO2聚己内酯生物医用材料PCL
- 应用超临界反溶剂技术制备吸入式给药微粒被引量:7
- 2011年
- 吸入式给药作为一种新型非入侵式给药系统,具有延长用药时间、增强治疗效果、提高病人顺应性等优点,是人们一直探索的理想的给药途径。吸入式给药中载药基体的制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自制的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实验装置上,以聚乳酸作为研究对象,二氯甲烷-丙酮(1:1,V:V)为混合溶剂,制备了粒径较小、粒径分布较窄的载药基体微粒,分别研究了压力、温度、溶液流速和溶液浓度对微粒形态、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二氯甲烷-丙酮为溶剂,制备的微粒粒径小,粒径分布窄,并且大部分微粒形态呈完整的球形;各影响因素对微粒粒径及粒径分布均有不同的影响,通过调节操作参数可制得粒径在0.8~4μm的微粒,符合吸入式给药微粒粒径的要求。
- 陈畅詹世平张苗苗李志义
- 关键词:微粒聚乳酸超临界反溶剂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