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35057)

作品数:44 被引量:1,485H指数:26
相关作者:吴金水苏以荣黄道友童成立肖和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农业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8篇土壤
  • 16篇有机碳
  • 12篇土壤有机
  • 10篇稻田
  • 8篇土壤有机碳
  • 8篇微生物
  • 7篇红壤
  • 6篇物量
  • 6篇红壤丘陵
  • 5篇洞庭湖
  • 5篇丘陵区
  • 5篇微生物生物量
  • 5篇红壤丘陵区
  • 4篇稻田生态
  • 4篇稻田生态系
  • 4篇稻田生态系统
  • 4篇稻田土
  • 4篇稻田土壤
  • 4篇洞庭湖区
  • 4篇有机质

机构

  • 44篇中国科学院亚...
  • 7篇华中农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广西大学
  • 1篇湖南省农业科...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湖南省土壤肥...

作者

  • 33篇吴金水
  • 20篇苏以荣
  • 20篇黄道友
  • 18篇童成立
  • 16篇肖和艾
  • 15篇刘守龙
  • 10篇唐国勇
  • 7篇张文菊
  • 6篇彭佩钦
  • 6篇朱咏莉
  • 6篇黄敏
  • 6篇宋变兰
  • 5篇周卫军
  • 4篇路鹏
  • 4篇朱奇宏
  • 4篇黄伟生
  • 4篇汪立刚
  • 3篇邹焱
  • 3篇彭洪翠
  • 3篇李新爱

传媒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土壤通报
  • 3篇土壤学报
  • 3篇环境科学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土壤
  • 2篇农业现代化研...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生态环境

年份

  • 6篇2007
  • 18篇2006
  • 15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洞庭湖区不同利用方式下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被引量:31
2006年
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动态的重要因子之一。其利用方式的改变必将引起土壤有机碳含量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洞庭湖腹地选取典型样区,通过调查走访和密集取样,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旱地、水旱轮作地、一季稻水田和双季稻水田)下623个农田耕层土样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低顺序为双季稻水田(28.12 g/kg)>一季稻水田(27.03 g/kg)>水旱轮作地(24.79 g/kg)>旱地(17.96 g/kg),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土地生产力、秸秆还田量和土壤水文状态是导致不同利用方式下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表明:加强作物秸秆还田(土)、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地表覆盖是维持和提高洞庭湖区耕作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可行措施,尤其是旱作土壤。
唐国勇彭佩钦苏以荣童成立吴金水黄伟生朱奇宏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耕作土壤洞庭湖区
逐日太阳辐射的模拟计算被引量:109
2005年
在分析国内外太阳辐射估算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简单实用、易操作的模拟逐日太阳辐射的方法,仅需要输入站点的日照时数和地理信息.对我国不同区域9个代表站点的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进行比较与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相关显著(相关系数为0.81~0.93),模拟得到的晴空辐射值与多年实际观测最大值基本一致.该模拟方法的平均误差为16.5%,平均偏差、平均绝对偏差和均方根偏差分别为0.77、2.09和2.65MJ·m-2·d-1.但此方法对于特定环境区域的模拟参数还需调整.
童成立张文菊汤阳王洪庆
关键词:日照时数
亚热带红壤丘陵典型区土壤全氮的空间变异特征被引量:34
2005年
在GIS支持下,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耕层土壤全氮的空间变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Kriging插值方法绘制了土壤全氮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在步长间隔60m下,土壤全氮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其相关距离为208m。在NE30°、NE120°两个方向上具有典型的几何异向性结构特点;在NE60°、NE150°两个方向上具有典型的带状异向性结构特点。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全氮的空间分布表现为条带状和斑块状分布。土壤全氮高值斑块区的分布与地势相对低洼的地形部位相吻合。地形是影响土壤全氮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
路鹏黄道友宋变兰黄敏刘守龙苏以荣肖和艾吴金水
关键词:土壤全氮GIS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典型景观单元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被引量:10
2005年
基于区域化变量理论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应用地统计学的半变异函数定量分析了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典型景观单元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全磷的理论模型为球状模型、全氮为高斯模型、土壤pH为指数模型。在60m步长间隔尺度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和pH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土壤全磷空间相关性为中等程度。4种土壤养分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具有明显的差异,有机碳的有效变程最大(为261m),全氮(208m)和pH(156m)次之,全磷的有效变程最小(133m)。其空间自相关范围的差异由本身的养分、土地利用格局、地形和人为管理措施等因素所决定。在GIS支持下,采用Kriging插值方法,分析景观单元内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格局看出,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呈现出明显的条带状和斑块状的梯度变化,并表现出极为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土壤全磷的空间分布随机性强,斑块变得更加琐碎并呈现镶嵌的“星空”状分布;土壤pH的空间分布格局处于其三者之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条带状分布。总体上说,基于整个景观尺度的4种土壤养分的半方差拟合效果优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拟合效果。
路鹏黄道友宋变兰黄敏刘守龙苏以荣肖和艾吴金水
关键词:土壤养分GIS亚热带
土壤养分循环实地采样调查方法被引量:2
2006年
讨论了一种在区域尺度上研究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循环的样区采样及调查方法.即在满足土壤养分循环研究所要求的代表性、重现性、随机性及时间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利用地形图及航空照片等资料,在区域中选定合适面积和数量的样区后,在各样区内按统一标准采集土壤和植物样品.考虑区域土壤养分循环受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野外采样过程中有必要对采样单元的实地情况进行调查记载,并就样区内所有农户的基本状况、种植业结构及肥料投入等有关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因子进行农户调查.对我国亚热带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循环进行了案例研究,探讨了该采样调查方法在土壤养分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黄敏苏以荣黄道友吴金水黄巧云
关键词:样区区域生态系统
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_2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被引量:34
2007年
为估算和评价稻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强度及其对大气CO2浓度变化的贡献,研究了稻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2交换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对我国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交换通量进行了连续监测。在数据剔除、校正和差补的基础上,对瞬时CO2通量值进行计算求得日CO2通量值和年CO2通量值,并对CO2通量季节变化及其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稻田生态系统光合吸收CO2通量(GPP)、呼吸排放CO2通量(Reco)和净吸收CO2通量(NEE)的季节变化均呈6—9月较高,1—5月和10—12月较低的对称分布.其中5—9月水稻生长时期的NEE总量占年总量的80%以上,对年NEE总量起决定性作用,光合有效辐射(PAR)和日平均气温(Ta)是CPP与NEE季节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子,二者与GPP和NEE分别存在显著的二元线性关系.年净吸收CO2总量为2475.6g,(m^2·a)。这表明我国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是大气CO2的汇.
朱咏莉童成立吴金水王克林王勤学任秀娥
关键词:CO2通量涡度相关法稻田生态系统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烟草生长及营养代谢的调节作用被引量:29
2006年
在烟草栽培中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调节作用来改善烟叶品质已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这方面的研究概况。主要从生长调节剂对烟草种子萌发、根系生长、钾素营养、烟碱合成、腋芽抑制等的调节作用方面进行阐述。指出通过生长调节剂的调节作用来协调烟株生长发育、物质代谢平衡等是进一步提高烟叶质量的有效途径。
邹焱苏以荣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烟草
洞庭湖区稻田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的变化——以湘阴县为例被引量:26
2005年
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氮、磷和钾等)是土壤肥力重要的物质基础。本文以地处洞庭湖腹地的湘阴县稻田为例,探讨了23年来典型湖区稻田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的9个代表性稻田土壤,与1980年比较,2003年的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2.6%和24.2%,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土壤全氮和全钾含量分别增加8.8%和5.6%,但差异不显著。土壤速效磷和全磷含量分别增加67.2%和23.2%,差异达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值保持基本稳定。研究的稻田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5588*,n=18),而土壤有效氮与全氮含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0.8426**,n=18)。该区稻田氮和钾投入量基本适宜,但磷素投入量可适当减少。
任可爱肖和艾李玲彭洪翠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稻草还田稻田
红壤丘陵区坡地固体径流基本理化性状探析被引量:7
2005年
研究结果表明红壤坡地固体径流中80%以上土壤颗粒为粉粒和粘粒.与其相应的表层土壤相比,固体径流中砂粒含量比其低24.3%~30.8%,粉粒含量比其高11.4%~15.9%,粘粒含量则基本一致.2001年与1993年相比,坡地2种不同经营方式固体径流,砂粒含量下降30.0%~53.8%,粉粒、粘粒含量分别增加18.0%~ 21.2%与3.8%~9.4%,其中油菜-玉米/ 甘薯复种制的粉粒化过程明显,乔-灌-草复层植被结构的粉粒化和粘粒化过程显著.2种经营方式固体径流的养分富集率均为水解性氮>有效钾>速效磷≥全N>全K≥全P>有机质,且养分富集率随土壤肥力的提高而显著增加.固体径流中有机质主要富集在0.05~0.001mm土粒中,N主要富集在<0.01mm土粒中,K主要富集在<0.005mm土粒中,其数量占该养分在固体径流中富集总量的73.5%以上;P在固体径流各粒径中均有分布.
黄道友陈桂秋刘守龙张广平
关键词:红壤丘陵区坡地理化性状营养元素水土流失
洞庭湖平原区土壤全磷含量地统计学和GIS分析被引量:124
2005年
以洞庭湖平原区典型景观单元为试点,利用GPS定位共取得651个耕层(0~20cm)土壤样品。通过对数转化、稳健统计、域法处理和Box-Cox转化4种数据处理方法对土壤全磷进行了正态分布性检验。结果表明,Box-Cox转化成功地使数据集服从正态分布并消弱了异常值的影响,应用地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行了实验变异函数的计算和最适合模型的拟合,得出土壤全磷最好的理论模型为球状模型,随后用普通克立格估值方法绘制了土壤全磷的空间分布图。在经过不同趋势阶数土壤全磷克立格(Kriging)插值误差的综合比较的基础上,结果表明趋势效应参数宜选取二阶。Kriging估值标准差(KSD)被认为是内插象素值的标准差,并为提高全磷的制图精度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应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率克立格法研究了洞庭湖平原典型区的土壤全磷的空间分布并进行了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土壤全磷不同含量水平下的概率分布图对风险性评价、合理施肥和控制磷素的面源污染的管理实践将是十分有益的。
路鹏彭佩钦宋变兰唐国勇邹焱黄道友肖和艾吴金水苏以荣
关键词:地统计学平原区GIS分析土壤全磷洞庭湖平原变异函数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