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01005)

作品数:3 被引量:31H指数:3
相关作者:汪海斌刘现彬于英鹏冯兆东曾宪光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惠州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黄土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化学特征
  • 2篇冰期
  • 1篇沙漠边缘
  • 1篇土壤
  • 1篇气候
  • 1篇气候记录
  • 1篇气候特征
  • 1篇末次冰期
  • 1篇末次间冰期
  • 1篇黄土沉积
  • 1篇黄土高原
  • 1篇间冰期
  • 1篇古土壤

机构

  • 2篇兰州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惠州学院

作者

  • 2篇于英鹏
  • 2篇刘现彬
  • 2篇汪海斌
  • 1篇陈一萌
  • 1篇冯兆东
  • 1篇曾宪光

传媒

  • 1篇中国沙漠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中国西北与华北地区末次冰期黄土气候记录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选用末次冰期具有代表性的黄土高原西部区临夏塬堡黄土剖面和华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北京西山东斋堂黄土剖面,通过对这两个剖面岩性、质量磁化率、粒度中值的变化幅度、频率、量值和所反映的气候环境状况及产生这种气候状况的原因的对比分析发现:两个剖面均记录了末次冰期可与反映全球冰量变化的SPECMAP曲线对比的MIS2、MIS3和MIS4 3个阶段,尽管其反映的气候状况并不相同。如末次冰期西北和华北地区风力强度基本接近(粒度中值值基本接近),华北地区气候更为温湿,土壤的成壤强度更高,降水量更大,而西北地区就弱很多。这可能与两个地区地处不同的气候带有关,即西北地区地处温带干旱、半干旱区,华北地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区,尽管两剖面同处中纬度,但西北地区的塬堡剖面深居内陆,四周多高山,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很少能够到达,降水量远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少的缘故。同时还表明:就磁化率指标和粒度指标而言,磁化率指标对区域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更敏感,更能准确记录反映区域的气候环境变化状况。
陈一萌曾宪光
关键词:气候特征末次冰期
末次间冰期以来沙漠边缘黄土沉积的地球化学特征初探被引量:6
2012年
沙漠边缘地区黄土磁化率的增强机制与黄土高原地区有所不同,不宜用于夏季风强度变化的重建。所以,本文尝试将黄土高原地区常用的化学风化指标:化学蚀变指数(CIA)和Rb/Sr用于沙漠边缘地区白崖剖面夏季风演化的重建。结果显示,CIA可以较好地反映成壤作用,因而也可以较好地反映夏季风的变化,而Rb/Sr受源区因素和成壤因素共同作用,不能有效地指示夏季风的强度。同时,本文还选取了常见的反映粒度分选和冬季风变化的SiO2/TiO2和Zr/Rb,结果显示,SiO2/TiO2和Zr/Rb能明确指示粒度分选作用和冬季风的变化。此外,Al-Ti-Zr三角图显示,物源在不同时期存在一定的变化,在全新世和末次间冰期黄土物质混合较为均匀,表明风尘经历了较长距离的搬运和较为充分的混合过程;在末次冰期黄土物质混合程度存在明显分异,意味着部分时段物源可能较近。
于英鹏汪海斌刘现彬
关键词:沙漠边缘黄土地球化学
黄土高原S_1古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的指示被引量:21
2011年
对黄土高原中部的蓝田剖面与黄土高原西部的定西和天水剖面的S_1古土壤的化学元素进行了对比。3个剖面的Al-Ti-Zr比值接近,La/Th和Ce/Pb比值以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各与上大陆地壳的接近,表明黄土高原S_1古土壤的来源粉尘经历了多次的搬运-沉积循环过程,而使物源呈现均一的特性。物源的均一性初步保证了地球化学指标的空间比较的可行性。
汪海斌于英鹏刘现彬冯兆东
关键词:黄土古土壤地球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