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6300551)

作品数:5 被引量:59H指数:4
相关作者:彭喜春刘洁生杨维东桂博张宁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致病
  • 2篇食品
  • 1篇抵抗力
  • 1篇抵抗力低下
  • 1篇毒素
  • 1篇藻类
  • 1篇脂肪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致病菌
  • 1篇致病因子
  • 1篇人体疾病
  • 1篇溶血毒素
  • 1篇溶藻弧菌
  • 1篇条件致病菌
  • 1篇群落
  • 1篇弧菌
  • 1篇化感
  • 1篇化感效应

机构

  • 5篇暨南大学

作者

  • 5篇彭喜春
  • 1篇欧亦群
  • 1篇陈龙
  • 1篇杨维东
  • 1篇冉艳红
  • 1篇刘洁生
  • 1篇张宁
  • 1篇桂博

传媒

  • 3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海洋科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赤潮期间藻类的化感效应被引量:16
2007年
彭喜春杨维东刘洁生
关键词:赤潮生物化感效应藻类浮游植物群落浮游生物
食品中非致病菌向致病菌转化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8年
彭喜春欧亦群孙日希
关键词:非致病菌食品条件致病菌抵抗力低下人体疾病
海产品中溶藻弧菌的筛选及其致病因子的研究被引量:15
2008年
溶藻弧菌能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溶血毒素、耐热性肠毒素(ST)和不耐热性肠毒素(LT)是致病性微生物中常见的致病因子。本文对从扇贝、牡蛎、贻贝、沙虾、虾蛄等海产品中筛选的溶藻弧菌的种属和致病因子进行了研究,生化鉴定显示分离到的两株溶藻弧菌来源不同,基因测定显示它们同属于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血琼脂平板法、兔小肠结扎法和乳鼠灌胃法显示来源不同的溶藻弧菌其产毒种类也不同,两株溶藻弧菌都能产生不耐热性肠毒素(LT)和耐热性肠毒素(ST),但只有1株能产生溶血毒素。
彭喜春张宁冉艳红桂博陈龙
关键词:溶藻弧菌溶血毒素
GC-MS面积归一化法测定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被引量:18
2009年
食品中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简称TFAs)会激发多种疾病。由于反式脂肪酸和顺式脂肪酸性质非常相似,难于定量检测。本方法采用石油醚提取食品中脂肪,经甲酯化反应后,采用100m长HP-88毛细管柱、程序升温、采用GC-MS面积归一化法检测。结果显示顺、反式脂肪酸的分离效果良好。本方法准确、可靠、简捷,可作为检测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推广方法。
赖毅东彭喜春
关键词:GC-MS法反式脂肪酸
GC-NPD法测定复合食品包装袋中2,4-二氨基甲苯被引量:6
2009年
复合薄膜食品包装袋若采用聚氨酯型粘合剂含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后者会迁移至食品中并水解生成具有致癌性的2,4-二氨基甲苯(TDA)。本文采用GC-NPD法测定复合食品包装袋中的2,4-二氨基甲苯(TDA)的分析方法,结果显示:在0.288μg/L~10mg/L范围内,线性方程为Y=2×106X+4069.4,R=0.9999,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测限为0.288μg/L,平均回收率为99.47%,RSD=1.4%。该法在检测限,方法稳定性,准确性和简便性方面都较GB/T5009.119GC-ECD国标方法有明显的优势。
赖毅东彭喜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