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4BA711A19)
-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 相关作者:马立新谈蓉张翠莉杨晓明王应雄更多>>
- 相关机构:南通大学湖北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促凋亡因子Smac/DIABLO与核受体NR4A1相互作用的筛选和鉴定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线粒体促凋亡因子野生型Smac/DIABLO的相互作用蛋白。方法①设计促凋亡因子野生型Smac/DIABLO引物,利用PCR在成人肝cDNA文库中扩增野生型Smac/DIABLO基因片段,构建酵母真核表达载体pDBLeu-Smac/DIABLO。②pDBLeu-Smac/DIABLO诱饵质粒转化酵母MaV203,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在酵母中的正确表达,自激活作用的检测并确定抑制His基础表达的3AT浓度。③对成人肝cDNA文库的筛选。选择能同时激活His、Ura、LacZ3个报告基因的克隆为阳性,利用回转实验和GST-pull down对阳性克隆进行鉴定。结果成功构建pDBLeu-Smac/DIABLO载体,转化酵母细胞MaV203,无细胞毒性,无自激活作用,3AT浓度为25mmol/L。经回转实验和GST-pull down证实了线粒体促凋亡因子Smac/DIABLO与核受体NR4A1之间具有相互作用。结论Smac/DIABLO可能通过与核受体NR4A1的相互作用来影响核受体NR4A1对细胞生存或者凋亡的调控。
- 张翠莉杨晓明成海恩刘涛王应雄
- 关键词:SMAC/DIABLO酵母双杂交
- 一种新的产生天然蛋白的不依赖于连接的克隆载体被引量:3
- 2009年
- 报道一种新的不依赖于连接的克隆(LIC)载体.该载体被缺刻的内切酶N.BbvCIA和限制性内切酶SwaⅠ作用产生长的粘性末端.靶向基因的PCR片段在4 mmol/L dGTP的孵育下被T4 DNA聚合酶处理生成互补粘性末端.将处理过的载体和PCR产物共转化到大肠杆菌体内,插入载体的接合能够被宿主酶和给定的重组质粒修复.接着引入到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该融合蛋白能够被表达和纯化,再用烟草蚀刻病毒TEV蛋白酶处理将移去靶蛋白的N末端,产生天然蛋白.两个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和硫氧环蛋白基因txn已被用于这个系统.结果表明LIC策略对于高通量克隆和表达是高效的,对于天然蛋白的产生也同样高效.
- 谈蓉马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