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22AA2Z4211)

作品数:2 被引量:39H指数:2
相关作者:史学斌马孝义李守存宋玲王京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石河子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灌水
  • 2篇灌水效率
  • 1篇单宽流量
  • 1篇地面灌
  • 1篇地面灌溉
  • 1篇数学模拟
  • 1篇水流
  • 1篇水流特性
  • 1篇水流推进
  • 1篇畦灌
  • 1篇壤土
  • 1篇中壤土
  • 1篇灌溉
  • 1篇灌水技术
  • 1篇灌水技术要素
  • 1篇灌水均匀度
  • 1篇灌水质量

机构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2篇史学斌
  • 1篇庞秀明
  • 1篇王京
  • 1篇马孝义
  • 1篇宋玲
  • 1篇李守存

传媒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

  • 2篇200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畦田水流特性及灌水质量的分析被引量:18
2005年
在陕西杨凌的冬小麦地及果树地进行了畦田规格和灌水技术要素对水流推进和消退过程、灌水效率及灌水均匀系数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文中给出的地面灌溉模型可较好地模拟畦田水流运动。根据灌水前、后土壤体积含水量计算了入渗水深均匀系数,结果表明,入渗水深均匀系数随畦宽的变化趋势与灌水效率相同,但可以达到0.75以上。对地面灌溉来说,高均匀系数并不一定意味着高灌水效率(田间水利用系数)。
王京史学斌宋玲庞秀明李守存
关键词:地面灌溉水流特性数学模拟灌水效率灌水均匀度
关中西部畦灌优化灌水技术要素组合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6
2005年
在杨凌区砂壤土、中壤土的冬小麦和果树地,进行了畦田规格和灌水技术要素对水流推进和消退过程、灌水效率与灌水均匀度影响的田间试验,利用地面灌溉水流运动数学模型对畦灌条件下的最佳灌水技术要素组合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零惯量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畦灌灌水过程中水流运动规律;畦田规格和灌水技术要素对灌水效率和灌水均匀度具有明显影响,对所研究的砂壤土冬小麦地在1‰、3‰田面坡度条件下,单宽流量以7L/(s·m)为宜,最大畦长应分别以40m、90m;对中壤土果树地1‰、3‰、5‰坡度条件下的畦长和单宽流量组合为分别以50m和6.0L/(s·m)、90m和6.0L/(s·m)、90m和5.0L/(s·m)左右为宜。同时为达到较高的灌水效率和灌水均匀度,畦田坡度不宜过大。
史学斌马孝义
关键词:灌水技术要素畦灌灌水效率单宽流量水流推进中壤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