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6J0089)
-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 相关作者:林明林美萍许昌声陈书尚胡雨更多>>
- 相关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被引量:13
- 2007年
-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阿霉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取8周龄F344大鼠的股骨和胫骨,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纯化、扩增后,用5-溴-2’脱氧尿苷(BrdU)进行标记,然后注射到心力衰竭模型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大鼠的心肌组织内,细胞移植后4周,采用生理记录仪测量3组大鼠的心功能,处死动物,心脏切片行免疫组化了解移植细胞在受体心脏的存活情况。结果细胞移植后4周,细胞移植组大鼠死亡率为6.2%,明显低于假细胞移植组12.5%(P<0.01);在受体大鼠的心脏切片上有BrdU标记的移植细胞存活。心功能测定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移植组最大左室收缩末压(LVSP)、心率(HR)、左室内压最大(最小)变化速率(LV±dp/dtmax)均明显下降(P<0.01),而左室舒张末压(LVDP)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移植组大鼠的LVSP、HR、LV±dp/dtmax均有明显升高(P<0.01),而LVDP明显降低(P<0.01);与假移植组相比,细胞移植组大鼠的HR、LV±dp/dtmax仍有明显下降(P<0.01),而LVDP明显升高(P<0.01)。结论MSCs移植可有效改善阿霉素诱导的扩张型心力衰竭大鼠的心功能,减少心力衰竭大鼠的死亡率。
- 林明林美萍陈书尚许昌声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力衰竭
- 基因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被引量:2
- 2008年
- 各种心脏疾病发生后,因为心肌细胞增殖能力极低,坏死心肌有纤维组织替代,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细胞移植或基因治疗是指通过某种方式,使具有高度复制和高度分化能力的细胞群体或基因到达病变的心肌,在适宜的条件下,再生出新的心肌和血管,改善心肌血液供应和心功能。细胞移植合并基因治疗可能是此领域的革命性进展。尽管机制不详且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但仍然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手段。
- 林美萍林明
- 关键词:心力衰竭基因疗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心脏的研究进展
- 2009年
- 心肌细胞丢失后继发的心力衰竭预后不佳,主要是因为心肌细胞是不可再生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移植到受损心脏后可明显提高心功能。长期以来,人们认为BMSCs主要是通过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来改善心功能的,然而这种观点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BMSCs的旁分泌行为具有修复心脏的作用,同时其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和避免排斥反应的免疫调节,为人们对BMSCs修复心脏的机制带来新的线索。
- 胡雨林明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脏修复旁分泌心脏修复旁分泌免疫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