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NJZY07118)
-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占宏丛艳静海春兴白守德高将更多>>
- 相关机构:包头师范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科尔沁沙地不同土地利用状态下表土粒度变异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土壤粒度分布对土壤风蚀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研究不同土地类型下的表土粒度特征及可蚀性粒度状况,对于了解不同尺度上的土壤侵蚀、土壤利用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对科尔沁沙地沙化地区的不同利用状态下的耕地、草地的粒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状态的土地类型间表土的粒度性质存在显著差异,退化耕地、退化草原、围封草原等曾经受到过或正在受着人类强烈影响的土地类型其表土表现出明显的粗化现象,即表土易蚀粒径颗粒物含量的减少和难蚀粒径颗粒物的增多。说明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叠加在土壤风蚀之上可以明显的加大土壤表层粒度分布的差异。
- 李占宏化翠娥
- 关键词:沙漠化粒度特征
- 毛乌素沙地表土粒度特征及其空间变异被引量:21
- 2009年
- 沙漠化土地表土粒度条件研究对于区域土地利用与恢复以及防控土壤风蚀沙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毛乌素沙地表土粒度测定,采用矩法计算粒度参数,研究毛乌素沙地的表土粒度特征。结果表明:沙地内部各种土地类型的表土粒度主要集中于砂粒段(1000~50μm),含量为41.22%~97.63%,粉砂粒(50~2μm)含量为0—51.61%,黏粒(〈2μm)含量为2.71%~10.38%;半固定沙丘和移动沙丘的平均粒径值分别为145.491和157.563μm,较为接近,处于各种土地类型的较低状态;固定沙丘与耕地的平均粒径值分别为128.782和118.175μm,居于中间状态;草地和林地的平均粒径值分别为94.667和108.819μm,颗粒级配较为细小;土地类型中以移动沙丘的粒度组成最为粗化。移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分选较好,表现出极强的正偏和较尖的峰值;耕地、林地、草地也表现出正偏,但其偏移值较小,峰值也较为平缓。毛乌素沙地不同土地类型间粒度特征值存在明显差异,充分表明不同土地类型受风蚀作用的差异性和风蚀作用的阶段性。从不同土地类型表土粒度的空间变异来看,毛乌素沙地表层土壤平均粒径存在比较明显的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变细的空间变异规律。
- 李占宏海春兴丛艳静
- 关键词:沙漠化粒度土壤风蚀毛乌素沙地
- 利用粉煤灰改良风沙土物理性质的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研究粉煤灰改良风沙土物理性质的有效性。[方法]在测量供试样品的粒径范围、土壤比重、容重,孔隙度的基础上,对风沙土添加不同用量的粉煤灰并调控测试条件,研究了不同土壤样品的比重、容重,孔隙度及水分物理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风沙土中掺入粉煤灰使风沙土黏粒含量增多,土壤容重、孔隙度降低,风沙土与粉煤灰最优的添加率为30%。30%添加率可有效改良土壤物理性状,土壤透水性与持水性约1∶2,孔隙度为50%~60%,具有壤土的特点,其含水率较沙土有明显提高,渗透性不断升高,有效水分滞留时间增加。[结论]该研究为利用粉煤灰改良风沙土物理性质提供参考。
- 李占宏白守德崔志永高将
- 关键词:粉煤灰风沙土物理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