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L036-02)

作品数:3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作者:陈泽宇吕达仁吴振王振会彭勇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东经
  • 1篇年变化
  • 1篇纬向
  • 1篇纬向风
  • 1篇季节变化特征
  • 1篇MLT
  • 1篇潮汐
  • 1篇大气潮
  • 1篇大气潮汐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3篇吕达仁
  • 3篇陈泽宇
  • 1篇陈洪滨
  • 1篇彭勇刚
  • 1篇王振会
  • 1篇吴振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东亚MLT区域平均纬向风再评估--WINDII测量分析结果被引量:3
2008年
本文利用1991年11月至1997年8月期间美国WINDII/UARS获得的风场测量数据对东亚上空纬向风进行考察.研究结果给出了位于120°E子午圈中90-120km之间平均纬向风的典型结构及其季节特征,与在武汉开展流星雷达探测结果进行比较的结果说明卫星测量分析结果在对季节特征的描述方面与地基测量有相当好的一致性;较好的一致性还表现在与过去从HRDI/UARS数据中得到的月平均纬向风.这些说明卫星探测结果有相当好的代表性.与国际标准大气CIRA-86月平均纬向风开展比较的结果显示,从100km高度开始这两种卫星数据分析结果都与CIRA-86结果表现出严重偏离,例如在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某些高度,CIRA-86纬向风在全年的大部分时段中表现出与卫星数据分析结果风向不一致.分析结果还显示WINDII纬向风和HRDI纬向风分析结果之间表现出一个幅度约20m·s^-1的系统偏差,考虑到本文分析过程中采用了通过归并36天测量数据来消除周日变化影响的方案,同时参考其他研究工作中对MLT纬向风周日潮幅度的描述,两种卫星数据分析结果之间的系统偏差可能部分来自大气潮汐的影响.
吴振陈泽宇彭勇刚陈洪滨王振会吕达仁
关键词:MLT纬向风
DE3潮汐的全球结构被引量:3
2008年
利用美国卫星TIMED在2002~2006年期间取得的温度数据(L2Aver1.07 SABER/TIMED数据)提取了中间层和低热层(MLT)大气热力潮汐信号,并且利用Hough模分解(HMD)方法考察了DE3潮汐的全球结构.HMD分析结果显示DE3潮汐主要受前两个Hough模的影响,而包括衰减模在内的其他Hough模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根据HMD分析结果,给出了MLT区域中DE3潮汐活动的中心高度,指出其活动的中心主要受第一传播Hough模,(-3,3)模的控制,出现在110km高度,表现出稳定的单峰年变化(出现在北半球夏季).还发现(-3,3)模表现出以2a为周期的年际变化,它同时清楚地反映在110km高度附近DE3潮汐振幅活动中.在分析时段内,与(-3,3)模2a变化位相一致,DE3潮汐在2002和2004年分别出现显著增强的活动,其中心振幅达到12K以上.分析结果还指出,在100km以下高度,第二传播Hough模,(-3,4)模,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使得这里的DE3潮汐活动表现出关于赤道反对称的结构;另外,(-3,4)模表现出双峰年变化的特征,并且在中间层下部区域起着显著的控制作用;与此对应,中间层下部的DE3潮汐活动中心出现在冬末春初和秋末冬初两个季节中,并且交替地出现在赤道以南和赤道以北的热带地区.
陈泽宇吕达仁
关键词:年变化
东经120°E中间层和低热层大气潮汐及其季节变化特征被引量:23
2007年
利用为期一年的卫星遥感温度(SABER/TIMED)资料重建了120°E子午圈内中间层和低热层大气潮汐各主要频率分量(周日、半日和8小时潮汐).这些主要频率分量随高度振幅增大,在97km高度达到显著的振幅;其中迁移性周日潮汐在97km高度出现极大振幅,然后随高度衰减.本文从考察迁移性成分和非迁移性成分各自在总潮汐中贡献角度出发,着重讨论了那些对形成该子午圈中97km高度上整体潮汐扰动起控制作用的潮汐成分.结果显示,对周日和半日频率这两种潮汐而言,迁移性成分控制了它们的总体时空分布.在春分季节,迁移性周日潮的控制作用最显著,决定了赤道和两半球热带的活动中心;其中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季节变化形势与以往利用武汉(30°N,114°E)流星雷达风测量资料开展分析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其他季节受非迁移性成分明显影响,例如,在本文关注的2005年中,夏至季节受(1,0)模、(1,-3)模和(1,-2)模的共同影响形成了从赤道向南延伸的活动中心,极值中心位于赤道附近,振幅达到了20K以上,是全年的最大值.受迁移性成分控制,半日潮活动主要出现在两半球热带地区,北半球活动中心位于秋分季节(振幅达到13K),南半球活动中心位于春分和夏至之间.其他季节受非迁移成分的影响,形成若干分布在两半球的活动中心.在本文关注的40°S^40°N范围内,与周日潮和半日潮相比,8小时潮汐具有显著较低的振幅;另外,虽然迁移性成分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系统地分布在两半球热带地区,但是非迁移成分具有与迁移性成分相当或更大的振幅,在整体上控制了这种潮汐的时空分布.
陈泽宇吕达仁
关键词:大气潮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