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667)

作品数:15 被引量:136H指数:9
相关作者:刘波车建美朱育菁郑雪芳蓝江林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青枯
  • 14篇青枯雷尔氏菌
  • 6篇致病力
  • 3篇青枯病
  • 3篇枯病
  • 3篇基因
  • 3篇番茄
  • 2篇蛋白
  • 2篇多酚
  • 2篇多酚氧化
  • 2篇多酚氧化酶
  • 2篇芽孢
  • 2篇芽孢杆菌
  • 2篇烟草
  • 2篇荧光
  • 2篇荧光蛋白
  • 2篇植株
  • 2篇生防效果
  • 2篇土壤
  • 2篇土壤微生物

机构

  • 17篇福建省农业科...
  • 8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17篇刘波
  • 14篇车建美
  • 10篇朱育菁
  • 6篇郑雪芳
  • 6篇蓝江林
  • 5篇苏明星
  • 5篇张彦
  • 3篇王秋红
  • 3篇林抗美
  • 3篇林营志
  • 2篇程本亮
  • 2篇史怀
  • 1篇马桂美
  • 1篇林海云
  • 1篇陈梅春
  • 1篇唐乐尘
  • 1篇张文州
  • 1篇黄建忠
  • 1篇黄素芳
  • 1篇唐建阳

传媒

  • 4篇福建农业学报
  • 3篇中国植物保护...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型与致病性的关系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分析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种类变化与致病性指标-弱化指数和回接发病率的相互关系,提出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型种下分化的分类方法。【方法】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型分为:脂肪酸Ⅰ型,弱化指数>0.8,回接发病率0%,属无致病力型;脂肪酸Ⅱ型,弱化指数为0.6~0.8,回接发病率为6.7%~100%,属过渡型,脂肪酸Ⅲ型,弱化指数<0.6,回接发病率100%,属强致病力型。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分层筛选与脂肪酸型有关的脂肪酸种类.【结果】筛选出十四碳脂肪酸(X1)、十七碳脂肪酸(X9),十八碳脂肪酸(X13)为主要因子,组建数据矩阵,建立脂肪酸型判别模型:Y1=-16.3353+0.0012X1+0.0056X9-0.0016X13,Y2=-3.4928+0.0002X1+0.0003X9+0.0025X13,Y3=-9.1550-0.0003X1+0.0039X9+0.0042X13,对于一个未知脂肪酸型的青枯雷尔氏菌菌株,首先测定脂肪酸图谱,取出X1(十四碳脂肪酸)、X9(十七碳脂肪酸)、X13(十八碳脂肪酸),代入方程,计算Yi,当1≤Yi≤2时,归为脂肪酸型Ⅰ,当2≤Yi≤3时,归为脂肪酸型Ⅱ,当Yi>3时,归为脂肪酸型Ⅲ,模型的判别准确率达90.00%。【结论】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型的研究,为其种下分化建模的标准化和计算机自动分析方法的建立,提供可靠的基础。脂肪酸型的模型建立也为其他植物病原菌的致病性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刘波蓝江林车建美林营志王秋红朱育菁
关键词:青枯雷尔氏菌
青枯病生防菌蜡状芽孢杆菌(ANTI-8098A)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转导及其生物学特性变化
绿色荧光蛋白(GFP)因为荧光性能稳定、检测方便以及表达不受受体种属限制等特性,越来越为人们重视,并被成功地应用于研究细菌在植物根部的定殖。文章以从发生青枯病的番茄根系筛选到的一株芽孢杆菌为例,对其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转导...
车建美刘波张彦蓝江林
关键词:蜡状芽孢杆菌绿色荧光蛋白
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型与致病性的关系
的]分析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种类变化与致病性指标——弱化指数和回接发病率的相互关系,提出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型种下分化的分类方法.[方法]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型分为:脂肪酸(Ⅰ)型,弱化指数>0.8,回接发病率0%,属无致病力...
刘波蓝江林车建美林营志王秋红朱育菁
关键词:青枯雷尔氏菌
蜡样芽孢杆菌ANTI-8098A在番茄内的定殖和对青枯病的防治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本文研究了生防菌ANTI-8098A在番茄植株内的定殖及其对青枯病的生防特性,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了GFP标记菌株ANTI-8098A:pCM20在番茄根系的分布。ANTI-8098A及其标记菌株可很好地定殖于番茄植株内,在根内定殖浓度最高,达10^4-10^5cfu.g-1,茎部、叶片内次之,达10^3-10^4cfu.g-1;ANTI-8098A处理后番茄根系PPO活性显著提高,对番茄叶绿素含量有短期效应;处理后5~15d番茄根际微生物数量略低于对照,其后逐渐与对照趋于一致;ANTI-8098A及其标记菌株对青枯病的防效存在一定差异,平均防效为57.1%-100%。
张彦车建美刘波唐乐尘
关键词:蜡样芽孢杆菌青枯雷尔氏菌生理特性生防效果
生防菌ANTI-8098A在番茄植株及土壤中定殖特性的研究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青枯病生防菌ANTI-8098A的gfp基因标记菌株ANTI-8098A:pCM20在番茄植株内的定殖进行跟踪观察,测定了ANTI-8098A在番茄植株内不同部位的定殖浓度,首次确定了该菌的内...
张彦车建美刘波唐乐尘林抗美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生防效果
文献传递
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致病力分化的研究
利用平板稀释法对青枯病不同发病时期不同部位的番茄、花生和生姜植株的青枯雷尔氏菌进行分离,从番茄青枯病发病初期的病株根部和青枯病发病后期的病株茎中部分离到的青枯菌中除了强致病力的菌株外,还分离到少量无致病力的菌株,分别占2...
程本亮刘波车建美朱育菁林营志
关键词:青枯雷尔氏菌致病力分化致弱突变
文献传递
植物疫苗无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胁迫对番茄防御酶系统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为探讨植物疫苗无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FJAT-1458对番茄防御酶系统的影响,以无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FJAT-1458作为外源微生物胁迫接种番茄植株,接种后于不同时间取样分析番茄植株株高、根系长度、根系干重及植株不同器官(根、茎、叶)的防御酶系SOD(superoxide dismutase)、POD(peroxidase)、PPO(polyphenol oxidase)活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植物疫苗无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FJAT-1458胁迫接种对番茄植株株高、根系长度、根系干重影响不显著(P>0.05),但对番茄植株不同部位的抗氧化酶影响较明显。植物疫苗无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FJAT-1458胁迫接种能导致番茄植株不同器官的POD、PPO和SOD酶活性总和显著高于对照植株,并且在胁迫处理植株与对照植株之间,POD、PPO和SOD的活性变化动态也有所不同。说明无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FJAT-1458的接种可提高植株对病原物入侵的防御能力。
张文州郑雪芳刘波黄建忠朱育菁车建美林抗美
关键词:植物疫苗番茄青枯病多酚氧化酶
茄子植物内生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被引量:20
2009年
采用平板分离纯化不同来源地茄子健株和青枯病株内生细菌,利用细菌脂肪酸鉴定技术进行鉴定。共获得内生细菌18属28种,健株共分离到内生细菌15属23种,含量为5.96×105CFU·g-1。病株分离到内生细菌14属16种,含量为3.191×108CFU·g-,其中青枯雷尔氏菌含量为3.187×108CFU·g-。根部分离到的内生细菌最多,其次为茎部,叶部最少。不同种植地来源的茄子健株内生细菌的种类数量有较大差异,来自晋江的健株分离到13属17种,来自东洋的健株分离到7属9种,而来自福清的健株仅分离到3属4种。来自晋江的植株内生细菌的SIMPSON(D)优势度指数和SHANNON(H1)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632和3.5725,均高于来自东洋植株(D:0.9444,H1:2.7255)和福清植株(D:0.8333,H1:1.5)。而均匀度则以来自东洋植株最高(0.9708),来自晋江和福清的植株分别为0.9654和0.9464。不同生长环境下不同生长状态的茄子植株内生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存在较大的差异。该研究对于通过微生物标记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实验意义,对于科学说明生防机理具有重要作用。
蓝江林刘波朱育菁唐秋榕林抗美苏明星史怀
关键词: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
培养条件对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应用气相色谱技术测定不同温度、培养时间、pH值等培养条件下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脂肪酸的结果表明:青枯雷尔氏菌强致病力菌株Rs-J.1.4-010704-01v的脂肪酸种类有14~34种,主要特征脂肪酸为C16:1ω7c/C15:0ISO2OH(10.644min),C16:0(10.950min),C18:1ω7c(14.177min),所占总百分比含量为总脂肪酸的55.66%~75.69%;该菌脂肪酸的种类与含量随着培养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经聚类分析聚成4类。在培养温度为20°C和25°C时,表现为C16:0C16:1ω7c/C15:0ISO2OH。但是,在培养条件分别为40°C和48h~96h时,C16:0与C16:1ω7c/C15:0ISO2OH差值显著地增大,由2.35%上升至13.23%;同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脂肪酸种类也增加至>30种。研究表明:温度和培养时间比pH值和培养基种类的影响更显著。
朱育菁苏明星黄素芳王秋红刘波
关键词: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
青枯雷尔氏菌TN5转座子无致病力突变株插入位点的鉴定与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TN5插入强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FJAT-91,获得突变株FJAT-t582和FJAT-t583。菌落形态观察及弱化指数测定结果表明,突变株FJAT-t582和FJAT-t583表现为典型的无致病力菌落形态,且弱化指数均在0.8以上。利用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特异性引物从突变菌株FJAT-t582和FJAT-t583中均扩增出片段大小为681bp的条带,而野生型菌株FJAT-91未扩增出任何条带,说明TN5转座子已插入其基因组中。对这2株无致病力突变株进行反向PCR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鉴定出插入位点在编码putative diguanylate phosphodiesterase基因和Ⅲ型效应蛋白基因中,推测这2个基因的突变致使强致病力菌株表现出无致病力特征。
车建美马桂美刘波郑雪芳唐建阳
关键词:青枯雷尔氏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