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3日
星期四
|
欢迎来到叙永县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04BA5201)
作品数:
1
被引量:6
H指数:1
相关作者:
谭洁
祖智波
蒋廷杰
更多>>
相关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农业科学
主题
1篇
氮素
1篇
氮素转化
1篇
稻草还田
1篇
生物指标
1篇
土壤
1篇
土壤酶
1篇
土壤微生物
1篇
晚稻
1篇
微生物
1篇
还田
机构
1篇
湖南农业大学
作者
1篇
蒋廷杰
1篇
祖智波
1篇
谭洁
传媒
1篇
耕作与栽培
年份
1篇
2006
共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稻草还田对晚稻土有机氮素转化生物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2006年
为了探明翻耕条件下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秸秆还田量用于早稻秸秆还田培肥土壤.减少环境的污染和保障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依据。进行了0%、33%、67%、100%早稻秸秆覆盖翻耕对当年晚稻土壤蛋白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及氨化作用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年晚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大体上都呈一直下降的变化趋势;土壤脲酶活性呈前期增加、中期减少、后期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土壤氨化作用强度一直呈下降态势。经过分析评价发现,在晚稻栽培时,以早稻秸秆2500~5000kg/hm^2翻耕还田较为适宜。经过稻草翻耕还田后,稻田土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从寥验来看,33%和67%稻草还田较0%和100%稻草还田更能改善稻田土的质量。
蒋廷杰
谭洁
祖智波
关键词:
稻草还田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