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4-0911)

作品数:23 被引量:369H指数:12
相关作者:王兴志张帆彭成曾德铭张宏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医药卫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储层
  • 6篇川东
  • 5篇储集
  • 4篇药剂量
  • 4篇四川盆地
  • 4篇盆地
  • 4篇雷口坡组
  • 4篇煎煮
  • 4篇煎煮时间
  • 4篇给药
  • 4篇给药剂量
  • 4篇成岩作用
  • 3篇飞仙关组
  • 3篇附子
  • 2篇岩溶
  • 2篇阳虚
  • 2篇阳虚便秘
  • 2篇有利区带
  • 2篇三叠
  • 2篇三叠统

机构

  • 14篇西南石油大学
  • 10篇中国石油天然...
  • 9篇成都中医药大...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华北石油管理...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12篇王兴志
  • 10篇张帆
  • 9篇彭成
  • 5篇曾德铭
  • 4篇张宏
  • 3篇康保平
  • 3篇余成浩
  • 3篇冯仁蔚
  • 2篇庞艳君
  • 2篇杨跃明
  • 2篇朱永刚
  • 2篇王岚
  • 2篇吴斌
  • 2篇张箭
  • 1篇曹小玉
  • 1篇李跃刚
  • 1篇李晋奇
  • 1篇李跃纲
  • 1篇汪娟
  • 1篇王启颖

传媒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沉积学报
  • 2篇海洋石油
  • 2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现代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陕西中医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第九届全国古...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附片煎煮时间、给药剂量与温肾补脾功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白附片煎煮时间、给药剂量与温肾补脾功效的相关性,确定药物发挥温肾阳和脾阳功效的最佳煎煮时间和给药剂量。方法:根据附子补火助阳的功效,选择肾阳虚模型、阳虚便秘模型等,运用均匀设计和回归分析方法,确定药物不同功效的最佳煎煮时间和给药剂量。结果:白附片能明显改善肾阳虚小鼠一般状态,显著延长低温游泳衰竭时间和爬杆时间;显著缩短阳虚便秘小鼠排便潜伏期,增加排便颗粒数,能明显促进胃肠蠕动,提高胃肠推进率。白附片发挥温肾阳作用的最佳煎煮时间为6h,最佳给药剂量为12g/kg;温阳通便药物的最佳煎煮时间为6h,最佳给药剂量为12g/kg。结论:白附片具有显著的温补脾肾阳气作用,煎煮时间、给药剂量与温阳功效显著相关。发挥温肾补脾功效的最佳煎煮时间和给药剂量为6h12g/kg。
张宏余成浩彭成
关键词:白附片煎煮时间给药剂量均匀设计
川北地区飞仙关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被引量:10
2012年
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对川北地区飞仙关组鲕粒滩储层的研究表明,其储集岩类型主要有鲕粒白云岩和鲕粒灰岩,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储集物性较差,多为低孔、低渗的裂缝-孔隙型和孔隙-裂缝型储层。研究区飞仙关组储层是海平面下降形成的一套产物,储层的发育及演化受到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控制。二叠纪长兴组生物礁古地貌高地和龙门山岛链的形成,为飞仙关组的沉积提供了高能沉积环境,而相对海平面的下降促进了高能滩体的形成,位于台地边缘的高能鲕粒滩体是储层发育的有利部位;混合水白云化作用和埋藏溶解作用为次生孔隙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
吴斌王兴志张帆杨跃明李盼
关键词:飞仙关组储层
川西北雷口坡组白云岩的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目的探讨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白云岩的成岩发展与储集空间演化的关系。方法通过野外剖面和室内薄片的宏观、微观观察,结合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方法。结果储层内原生孔隙经过压实压溶作用、多期方解石、白云石和膏质等胶结后基本...
曾德铭王兴志张金友
关键词:四川盆地雷口坡组白云岩成岩作用孔隙演化
文献传递
川乌煎煮时间、剂量与药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研究川乌煎煮时间、给药剂量与药效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川乌的功能主治,选择痛证、炎症等动物模型,采用均匀设计和回归分析方法,确定药物不同功效的最佳煎煮时间和给药剂量。结果:川乌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其最佳煎煮时间和给药剂量为6h,2.4g/kg;能显著对抗蛋清所致大鼠足肿胀,其最佳煎煮时间和给药剂量为6h,2.4g/kg;能抑制巴豆油所致大鼠炎性肉芽肿增生,减少炎性渗出,其最佳煎煮时间和给药剂量为6h,2.4g/kg。川乌能显著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延长小鼠扭体潜伏期,其最佳煎煮时间和给药剂量为6h,2.4g/kg;川乌明显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其最佳煎煮时间和给药剂量为6h,2.4g/kg。结论:川乌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川乌煎煮时间、给药剂量与药物功效的发挥具有显著相关性。
张宏彭成
关键词:川乌抗炎药效给药时间给药剂量
草乌叶煎煮时间、给药剂量与解热功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研究草乌叶煎煮时间、给药剂量与解热功效的相关性,确定药物发挥功效的最佳煎煮时间和给药剂量。方法:根据草乌叶清热解毒的功效,选择大鼠2,4-二硝基苯酚发热模型,运用均匀设计和回归分析与药理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草乌叶发挥解热作用的最佳煎煮时间和给药剂量。结果:草乌叶能显著降低2,4-二硝基苯酚所致发热大鼠的体温,草乌叶发挥解热功效的最佳时间为6h,给药剂量为0.96g/kg。结论:草乌叶具有显著的解热降温作用,解热作用与煎煮时间、给药剂量显著相关。
张宏余成浩彭成
关键词:煎药法
川东北板东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型储层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四川盆地东北部板东地区长兴组地层主要由含生物(屑)灰岩-生物(屑)灰岩、礁灰岩、泥-粉晶白云岩和细-中晶白云岩构成,其中以细-中晶白云岩的储集性能最好。以礁顶部测井曲线变化特征为依据,认为该礁至少是由3个旋回叠加而成。成岩作用中对储层影响最大主要是胶结充填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经镜下观察认为胶结充填作用分3期,充填了大部分的原生孔隙;混合水云化作用使生物屑灰岩演变成具或不具生物(屑)残余结构的细—中晶白云岩;溶蚀作用形成的晶间溶孔、不规则溶孔、溶洞构成了生物礁主要储集空间。
韦贤王兴志张帆
关键词:四川盆地长兴组生物礁储层
制川乌配伍白芍的增效作用及其作用机理被引量:26
2007年
目的从镇痛、抗炎、免疫调节3个方面研究制川乌配伍白芍的增效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扭体、热板、痹证足部压痛、耳廓肿胀、痹证足部肿胀、痹证免疫脏器试验;中医风寒湿痹证模型检测炎性因子(PGE2)、一氧化氮(NO)、类风湿因子及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单胺类递质(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吲哚乙酸)等指标来揭示作用机理。结果制川乌配伍白芍能升高小鼠化学刺激、热刺激疼痛和大鼠痹证足部疼痛模型痛阈值,抑制小鼠二甲苯所致的耳廓肿胀和痹证大鼠足部肿胀,纠正痹证大鼠免疫脏器的病理变化;能升高痹证大鼠血浆中PGE2、血清中NO、血清细胞因子和脑组织单胺类递质的含量,降低痹证大鼠血清类风湿因子的含量。结论制川乌配伍白芍可部分增加制川乌镇痛、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其抗炎机理可能与血浆中PGE2、血清中NO的释放有关;免疫调节机理可能是抑制类风湿因子和增加细胞因子来加强免疫作用;镇痛机理是可能增加中枢镇痛物质的合成。
李晋奇彭成
关键词:制川乌白芍配伍镇痛抗炎免疫调节
四川盆地东北部二叠系长兴组海侵生物礁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四川盆地东北部晚二叠世长兴期为碳酸盐台地-盆地(海槽)环境。在台地边缘和局部高地发育了较多的台地边缘礁和台内点礁。根据海平面上升速度和生物礁生长速度将这些生物礁划分为海侵追补型和海侵并进型,并对这两种类型的生物礁岩性组合、储集性及影响因素和分布进行了研究。并进型生物礁为水体向上变浅的岩性组合,经历白云岩化和埋藏溶解作用的强烈改造,白云岩和次生孔隙发育,储集性较好,主要分布于开江—梁平附近及其西南部的长兴组中、上部,为最有利的勘探区块。追补型生物礁为向上变深的岩性组合,主要由石灰岩组成,储集空间较少,储集性较差,主要分布于城口—鄂西地区以西的长兴组中、下部,在有裂缝的区域,可作为较有利的勘探区块。
曾德铭王兴志伍辉张帆王一刚
关键词:四川盆地长兴组生物礁岩性组合储集性
川东石炭系地层-构造复合圈闭控制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根据川东石炭系实钻资料,结合前人资料对石炭系地层-构造复合圈闭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川东石炭系地层-构造复合圈闭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古岩溶、古构造是其主要控制因素;在此过程中,根据黄龙组残余厚度分布状况提供的岩溶剥蚀强度信息、经压实恢复上覆梁山组碳质泥岩等厚度图反映的黄龙组顶面侵蚀地形变化印模及由岩溶相组合特征所显示的古水文条件,恢复了川东地区黄龙组古岩溶地貌。在分析古岩溶地貌单元古水文状况、溶蚀方式和强度、古构造及古岩溶厚度的基础上,对川东内古岩溶进行了区块划分并对川东石炭系地层-构造复合圈闭有利区带进行了预测。
康保平张帆张箭陈雷汪娟
关键词:石炭系古岩溶有利区带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储层研究被引量:60
2007年
根据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野外剖面及钻井岩心的宏观及微观特征,结合常规物性资料,对其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岩性与物性、纵向分布等基本特征以及沉积和成岩作用等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探讨了主要储层的形成与演化过程,预测了有利储层分布。该套地层的储层集中分布于雷口坡组雷三段中亚段,主要岩石为砂屑白云岩、藻粘结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以溶蚀孔隙占绝对优势,溶洞和原生孔隙较少,裂缝起到连通孔隙的作用。该套储层属于中孔中低渗的孔隙型和中孔高渗的裂缝—孔隙型。它是在内碎屑滩和藻粘结颗粒滩沉积体的基础上经受了表生期和埋藏期岩溶作用的改造,以粒间溶孔、藻粘结“格架”溶孔和晶间溶孔为主的岩溶型储层,主要受沉积和成岩作用及其他因素控制,滩体和岩溶发育部位相叠合的中坝—双鱼石区块,为良好储层的分布区带。
曾德铭王兴志张帆宋章强张若祥朱永刚李跃刚
关键词: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储层成岩作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