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00104-3)

作品数:23 被引量:142H指数:7
相关作者:胡国华陈庆山刘春燕蒋洪蔚张闻博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9篇大豆
  • 7篇QTL
  • 5篇基因
  • 4篇抗性
  • 3篇种粒斑驳
  • 3篇花叶
  • 3篇花叶病
  • 3篇花叶病毒
  • 3篇QTL定位
  • 3篇大豆花叶
  • 3篇大豆花叶病
  • 3篇大豆花叶病毒
  • 2篇蛋白
  • 2篇豆种
  • 2篇形态性状
  • 2篇性状
  • 2篇亚基
  • 2篇农艺
  • 2篇农艺性
  • 2篇农艺性状

机构

  • 23篇东北农业大学
  • 22篇黑龙江省农垦...
  • 11篇国家大豆工程...
  • 2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巴彦...

作者

  • 23篇胡国华
  • 22篇陈庆山
  • 20篇刘春燕
  • 6篇张闻博
  • 6篇蒋洪蔚
  • 5篇李灿东
  • 5篇李文福
  • 4篇宋万坤
  • 4篇齐照明
  • 4篇王晶
  • 3篇邱红梅
  • 3篇张大伟
  • 3篇单大鹏
  • 3篇朱荣胜
  • 3篇高运来
  • 2篇刘业丽
  • 2篇姜振峰
  • 2篇栾淮海
  • 2篇姜威
  • 2篇裴宇峰

传媒

  • 4篇作物学报
  • 3篇生物技术通报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大豆科学
  • 2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Agricu...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中国作物学会...
  • 1篇遗传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年份

  • 10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作物QTL定位常用作图群体被引量:20
2008年
作物大多重要农艺性状是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基因之间及基因与环境之间都会发生互作,这为研究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好的QTL作图群体,是研究QTL间的互作、QTL与环境的互作、QTL定位以及基因克隆的最根本保障。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QTL定位的作图群体也在不断的发展并逐渐满足研究者对于QTL的精细定位及基因克隆等研究的进一步要求。文章主要综述了作物QTL定位常用作图群体的构建及优缺点。
蒋洪蔚刘春燕高运来李灿东张闻博胡国华陈庆山
关键词:作物QTL定位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准确而有效的定位农作物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s)是植物分子育种的核心,传统的QTL定位群体遗传背景复杂,受群体大小和统计方法等多方面的限制,难以达到QTL精细定位。随着分子标记技术、计算机统计软件及分子辅助选择的飞速发展,一种新的QTL定位群体脱颖而出,这就是染色体片段导入系(Chromosome Segment Introgression Lines,CSILs)。它不但能有效消除"遗传背景噪音"对QTL定位的干扰,还能够在群体中挖掘出大量的有利隐蔽基因,对农作物遗传育种的进一步发展有巨大贡献。对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的优越性,应用范围以及应用前景作以综述。
李灿东刘春燕蒋洪蔚张闻博陈庆山胡国华
关键词:基因挖掘分子设计育种
大豆复杂性状候选位点的效应分析
2010年
借助Bootstrap的思想,设计了一种复杂性状候选位点的筛选方法-随机抽样评判法。采用多次抽样的方式,对抽样获得的子集逐个进行分析,并对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确定因子的贡献率。通过对实际数据的分析表明,该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因数据和方法的不同给分析结果带来的影响。
朱荣胜陈庆山胡振邦胡国华
关键词:综合评价
大豆种质对SMV成株和种粒斑驳抗性的SSR标记辅助鉴定被引量:5
2010年
对186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成株和种粒斑驳抗性鉴定,并利用与成株抗性及种粒斑驳抗性分别相关的SSR标记验证抗病毒分子辅助选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接种SMV1,选出成株和种粒双抗种质38份,成株抗病种质149份,种粒抗病种质45份,成株和种粒双感种质26份。利用与成株抗性相关的SSR标记Sat_229、Sat_317、Satt335、Satt160、Satt516、Sat_309进行检测,抗病毒资源筛选的准确率分别达到68.9%、74.3%、71.1%、69.8%、77.4%和68.2%。利用与种粒斑驳抗性相关的SSR标记Sat_297、Sat_229、Sat_317、Satt335、Sct_188、Satt160、Satt516、Sat_133进行检测,Sat_317标记准确率达79.1%,标记Sat_229、Satt335、Satt516和Sat_133抗病毒资源筛选的准确率均达70%以上,可以用作抗病毒分子辅助育种的选择标记。
李文福朱晓双王晓锋王堃刘春燕陈庆山胡国华
关键词:大豆花叶病毒种粒斑驳
温度对黑龙江大豆主栽品种球蛋白的影响
2007年
利用SDS-PAGE方法分析6个温度梯度对黑龙江6个主栽大豆品种的7S和11S球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S和11S球蛋白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7S和11S球蛋白含量在品种间和地点间差异均极显著.品种和温度互作7S和11S球蛋白含量均不显著.6个品种中绥农10、黑农35、东农42和东农46营养价值较高,为今后优质品质资源的筛选和优质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参考价值.
单彩云刘春燕姜振峰邱红梅单大鹏张大伟胡国华陈庆山
关键词:大豆温度亚基
大豆昆虫抗性相关QTLs的元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大豆虫害严重危害大豆生产。虽然大豆抗虫相关QTLs研究增多,但由于作图群体不同、同种昆虫抗性QTL的调查性状不同以及数据分析方法存在差异等原因,使QTL精确性和有效性被降低。因此,获得相对真实且有效的QTLs位点对于促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搜集已报道的81个与大豆昆虫抗性相关的QTL,提取相对有效且可靠的QTLs标记信息,利用元分析软件BioMercator2.1将这些QTLs映射到大豆公共遗传连锁图谱Soymap2上,通过单独与联合的两种元分析途径,利用QTLs的95%的置信区间来推断"真实QTLs"的位置。文章不仅构建了一张大豆昆虫抗性一致性图谱,而且通过两种元分析途径分别得到12个和14个QTLs位点,且其中有6个位点QTL的位置一致。它们被定位在9个连锁群上,主要成簇分布在E、F、H、M等4个连锁群上,图距由原来平均15cM缩减到平均3.67cM。除了一个与大豆食心虫抗性相关的位点外,其余QTLs都与多种昆虫抗性相关。研究结果明显缩短了原来已报道的QTL置信区间,为大豆抗虫相关QTL的精细定位以及抗虫相关基因挖掘提供了依据。
王晶宋万坤张闻博刘春燕胡国华陈庆山
关键词:大豆抗虫QTL
基于Meta分析的大豆倒伏性相关QTL的整合被引量:7
2010年
倒伏性是大豆高产、稳产和优质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是控制大豆产量性状的主要数量性状。本研究共搜集整理了16年来已经报道的与大豆倒伏性有关的59个QTL,以2004年发布的大豆公共遗传连锁图谱soymap2为参考图谱,通过软件BioMercator2.1的映射,将大豆倒伏性QTL整合到soymap2上,并利用Meta进行元分析进而推断QTL位置,计算提取真正有效的QTL位点,共得到11个与大豆倒伏性相关的真实主效QTL位点,分布于5个连锁群上。本研究结果为倒伏性相关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奠定了基础。
张丽伟齐照明刘春燕胡国华陈庆山
关键词:大豆倒伏性QTLMETA分析
大豆导入系群体芽期耐低温位点的基因型分析及QTL定位被引量:24
2009年
利用美国大豆品种Clark(供体亲本)与主栽品种红丰11(轮回亲本)所构建的回交导入系,经过严格的芽期耐低温筛选鉴定,得到46个在芽期耐低温性状上明显超过轮回亲本的导入系个体。利用这套选择群体结合随机对照群体和基因型分析,通过基于遗传搭车原理的卡方分析和单向方差分析方法,检测到分布于大豆8个连锁群的12个与大豆芽期耐低温相关的QTL。其中卡方分析检测到9个供体片段的超导入位点,对芽期耐低温性状表现为正效应。方差分析检测到5个位点,也表现为正效应,且其中Satt237和SOYPRP1两个位点是两种方法共同检测到的,应视为与耐低温直接相关的QTL。本研究旨在创建大豆芽期耐低温分子育种的检测方法平台,为大豆芽期耐低温研究提供有用的分子标记。
蒋洪蔚李灿东刘春燕张闻博邱鹏程李文福高运来胡国华陈庆山
关键词:大豆导入系芽期耐低温QTL定位
大豆种粒斑驳抗性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被引量:5
2008年
运用SSR标记技术及分离群体组群分析法(BSA法),对大豆品系3C624×东农8143的F2、F3代群体接种SMV1号株系鉴定种粒斑驳抗性,并进行抗种粒斑驳基因的分子定位。结果表明,东农8143对SMV1号株系的种粒斑驳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用Mapmaker/Exp3.0b进行连锁分析,抗种粒斑驳基因位于大豆染色体组的F连锁群上,并获得了与抗种粒斑驳基因紧密连锁的5个SSR标记Sat_297、Sat_229、Sat_317、Satt335和Sct_188,标记与抗病基因间的排列顺序和连锁距离为Sat_297-12.4cM-Sat_229-3.6cM-SRSMV1-1.7cM-Sat_317-2.4cM-Satt335-13.8cM-Sct_188。其中近距离标记Sat_229(3.6cM)、Sat_317(1.7cM)和Satt335(4.1cM)可用于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抗源筛选。
李文福刘春燕高运来李灿东蒋洪蔚王堃陈庆山胡国华
关键词:大豆大豆花叶病毒种粒斑驳抗病基因SSR标记
低温胁迫对大豆萌发期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6
2010年
在4℃和20℃条件下,对12个大豆品种萌发期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对其萌发期耐低温性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随着4℃处理时间的延长,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都升高;4℃与20℃电导率的差值略有升高,其它都降低;只有相对电导率差值的均值变化趋势与4℃变化动态一致。按照上述指标将供试品种萌发期的耐低温性分为3类:绥农14、垦丰7号、黑农48、合丰25和垦农18的耐低温性强,红丰11、铁6915和辽豆21耐低温性次之,垦鉴豆35、海南2号、合丰50和NOVA耐低温性差。结果为进一步完善防御大豆低温冷害措施和进行耐低温性生理生化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张大伟杜翔宇刘春燕单大鹏吴铮陈庆山胡国华
关键词:大豆低温胁迫生理指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