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0541)

作品数:12 被引量:154H指数:8
相关作者:李秧秧王会霞石辉左力翔刘存海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水力
  • 3篇小叶杨
  • 2篇性状
  • 2篇植物
  • 2篇润湿
  • 2篇润湿性
  • 2篇生态学
  • 2篇树龄
  • 1篇性状比较
  • 1篇阳坡
  • 1篇叶片
  • 1篇叶性状
  • 1篇阴坡
  • 1篇原子力显微镜
  • 1篇植物叶
  • 1篇滞尘
  • 1篇容积
  • 1篇色素含量
  • 1篇珊瑚树
  • 1篇生态学意义

机构

  • 10篇西北农林科技...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西安建筑科技...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陇东学院
  • 1篇延安职业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0篇李秧秧
  • 5篇石辉
  • 5篇王会霞
  • 3篇左力翔
  • 2篇刘存海
  • 1篇玉亚
  • 1篇杜红霞
  • 1篇陈伟月
  • 1篇董水丽
  • 1篇李俊辉
  • 1篇张雅静
  • 1篇石彦
  • 1篇杜衡
  • 1篇刘恩斌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陕北沙地小叶杨“小老树”的水力适应性被引量:9
2014年
以黄土高原"小老树"发生面积最大的树种-小叶杨为例,研究了不同水分生境下(水分相对好的沟道和干旱的梁坡片沙地,分别标记为生境A和生境B)小叶杨的生长、光合、水力学特性等,试图探讨小叶杨"小老树"对干旱生境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生境B小叶杨树高、地径、1 m树高处直径明显小于生境A,同时其主茎顶端枯枝长度大于生境A;生境B小叶杨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明显低于生境A。两种生境下小叶杨黎明前和正午叶水势无显著差异,生境B小叶杨正午时小枝枝干的比导水率明显低于生境A,但两种生境的比叶导水率则无显著差异,生境B小叶杨的Huber值明显大于生境A。生境B小叶杨枝干的P50(导水率损失50%时所对应的木质部水势)比生境A低约0.76 MPa左右,其气孔关闭的水势比生境A晚0.2 MPa左右,生境B小叶杨水分传输安全距离明显大于生境A。表明干旱生境下小叶杨高Huber值和低气孔导度有助于其叶水分关系维持相对稳定,低光合速率和维持大的水分传输安全距离所需的木质部碳投资增加是小叶杨形成"小老树"的重要原因。
陈佳村李秧秧左力翔
关键词:小老树小叶杨气孔调节
植物叶面自由能特征和水滴形态对截留降水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采用浸水法和喷水法测定21种植物叶片的最大持水量,初步探讨叶面润湿性、表面自由能及其极性和色散分量对叶片最大持水量的影响,并分析2种方法测定叶片持水量不同的可能原因。浸水法和喷水法测定的叶片最大持水量物种间有显著差异(P<0.001),叶片的最大持水量变化范围分别为29.4~180.0g/m2,94.1~278.3g/m2。浸水法测定的叶片最大持水量与表面自由能、色散分量分别呈正相关(P=0.002,P=0.000),与极性分量呈乘幂关系(P=0.006),与叶接触角呈指数关系(P=0.004)。喷水法测定的叶片最大持水量与表面自由能、极性分量、色散分量、叶接触角的相关关系均不显著(P>0.05)。这可能是由于喷水过程中,在叶片表面自由能的作用首先在叶面上形成了小液滴,随着喷水过程的进行,液滴在水的表面张力和重力的作用下逐渐聚集形成大的液滴。
王会霞石辉玉亚石彦
关键词:最大持水量降水截留润湿性表面自由能
陕北沙地不同树龄小叶杨的水分利用策略被引量:3
2014年
在黄土高原树木生长经常遭受水分不足的制约,导致形成大面积"小老树"。选取"小老树"形成面积最大的小叶杨为研究对象,利用热扩散探针技术研究不同树龄(31~34年生和49~54年生)小叶杨生长季内树干液流的动态变化及与环境因子(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降雨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关系,揭示不同树龄小叶杨水分利用策略的差异,为黄土高原"小老树"形成机制的阐明及其改造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31~34年生小叶杨一日中液流出现峰值的时间较早,而49~54年生小叶杨维持液流峰值的时间较长。2)旱季31~34年生小叶杨液流密度低于49~54年生小叶杨,且超过最大值后液流密度出现下降现象,随着雨季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液流密度会显著增加;49~54年生小叶杨雨季的液流密度低于31~34年生小叶杨,其液流密度随环境条件达到饱和后就不再发生变化,其液流对土壤含水量变化反应不敏感。3)2个树龄小叶杨整株耗水量差异不大,但31~34年生小叶杨单位面积的耗水量显著大于49~54年生小叶杨。表明低龄小叶杨液流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较大,而高龄小叶杨的水分利用趋于保守化,对干旱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
左力翔陈佳村李秧秧
关键词:小叶杨树龄树干液流
黄龙山南缘典型木本植物叶性状与叶压力——容积曲线参数间的关系被引量:10
2013年
为探究植物叶功能性状与压力—容积(PV)曲线参数间的相关性,选取黄龙山南缘的11种典型落叶木本植物,对其叶性状(叶厚度、叶密度、比叶质量和叶干物质率)及PV曲线参数(饱和渗透势、膨压损失点对应的渗透势、膨压损失点对应的相对含水量及束缚水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树种比叶质量与叶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叶厚度无显著相关性,叶密度与叶厚度间呈显著负相关;叶膨压损失点渗透势与饱和渗透势间呈显著正相关,但与束缚水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比叶质量与膨压损失点相对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影响该区植物比叶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叶密度,叶密度与厚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制约关系;渗透物质的积累和原生质体体外调节是造成该区物种渗透势降低的主要原因;高比叶质量的物种相对含水量低,耐旱性相对较强,揭示了比叶质量高的物种抗旱的生理机制。
刘存海李秧秧
关键词:叶性状
Dust Accumulation and Leaf Pigment Content in Urban Greening Plant Species Exposed to Different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To assess the leaf dust-capturing capacity of two urban greening plant species exposed to different urban atmo...
Huixia WANG
关键词:CHLOROPHYLLCAROTENOID
黄土丘陵区阴坡和阳坡优势木本植物叶功能性状比较被引量:8
2015年
通过比较阴坡和阳坡优势种(阴坡:山杨、油松、辽东栎和刺槐;阳坡:荆条、山桃、狼牙刺和黄刺玫)叶功能性状(比叶质量、膨压损失点对应的叶水势、叶碳同位素组成δ13 C及叶N、P和K含量)的差异,探讨了植物对不同坡向的生存和适应机制。结果表明:(1)阳坡优势种较阴坡优势种具有高的叶δ13 C,且在旱季具有较高的K含量,表明高水分利用效率和K素累积是阳坡植物适应其生境的重要手段。(2)阳坡优势种间叶性状差异小于阴坡优势种,阳坡植物叶性状表现出明显的趋同性。(3)8种优势植物中,刺槐的比叶质量最小,叶N和P含量最高,叶δ13 C相对较高,反映了其高光合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特性,表明刺槐采取竞争性生存策略。相比之下,油松的比叶质量最大,其叶δ13 C、N、P和K含量最低,表明油松采取防御性生存策略,其他6种植物介于中间。
董水丽刘恩斌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坡向
城市植物叶面尘粒径和几种重金属(Cu、Zn、Cr、Cd、Pb、Ni)的分布特征被引量:23
2012年
为研究城市植物叶面尘粒径及重金属元素(Cu、Zn、Cr、Cd、Pb、Ni)的分布规律和污染特征,以西安市不同功能区大叶女贞(Ligus-trum lucidum)和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叶面尘为研究对象,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叶面尘的粒径分布,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叶面尘重金属质量比,并探讨了叶面尘重金属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大叶女贞和小叶女贞叶面尘粒径小于50μm。前者叶面尘粒径累积曲线呈双峰分布,平均粒径和粒径峰值从大到小为相对清洁区、工业区、居住文教区、交通枢纽区、商业区;后者呈单峰分布,平均粒径和粒径峰值由大到小为工业区、居住文教区、交通枢纽区、商业区和相对清洁区。不同功能区叶面尘中Cu、Zn、Cr、Cd、Pb、Ni有明显的富集,其质量比分别为(325.5±72.6)mg/kg、(3 965.6±1 112.9)mg/kg、(349.2±149.3)mg/kg、(35.3±6.8)mg/kg、(1 182.0±355.1)mg/kg、(324.1±129.5)mg/kg,为陕西省土壤背景值的7.9~20.8、29.7~77.9、2.6~11.1、262.8~489.4、26.4~71.8和6.9~18.9倍。不同功能区2物种叶面尘各重金属质量比差异显著(p<0.001),物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叶面尘中Zn、Pb、Ni、Cr的质量比以工业区最高,Cu、Cd以交通枢纽区最高,其次为商业区,居住文教区和相对清洁区负荷最低。研究认为,叶面降尘中的重金属可能来自外源输入。
王会霞石辉李秧秧张雅静杜红霞杜衡
关键词:生态学不同功能区重金属粒径污染源
城市大气环境下绿化植物叶片比叶重和光合色素含量被引量:14
2011年
研究了大叶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和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在不同大气环境条件下叶片中Pb、Cd、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类胡萝卜素(Car)的含量及比叶重(LMA),分析了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环境条件下叶片中Pb、Cd、Chl a、Chl b、Chl(a+b)、Car的含量及LMA具有显著差异.随污染程度的加剧,叶片中Pb、Cd的含量、LMA和Chl a/Chl b升高,而Chl a、Chl b和Chl(a+b)含量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大叶女贞叶片中Car含量变化不明显,而小叶女贞叶片中Car含量在污染严重的采样点明显较其他采样点高.2种植物叶片中Pb、Cd的含量对叶片LMA和光合色素含量均具有明显影响,Chl a、Chl b及Chl(a+b)含量与叶片中Pb、Cd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叶片中Cd含量的增大导致Car含量增大,而Pb的作用与物种有关.叶片中Pb含量的增大导致2物种LMA增大,而Cd含量导致大叶女贞LMA增大而小叶女贞LMA变化不明显.污染胁迫下植物叶片会增大LMA、Chl a/Chl b,减小Chl a、Chl b和Chl(a+b)含量,据此可对大气污染进行生物监测.
王会霞石辉李秧秧
关键词:绿化植物比叶重类胡萝卜素PB
女贞和珊瑚树叶片表面特征的AFM观察被引量:36
2011年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女贞(Ligustrum lucidum)、珊瑚树(Viburnum odoratissimum)幼叶和成熟叶的表面特征,并探讨了叶面微结构对滞尘能力的可能影响以及抵抗干旱、污染物等胁迫的能力。女贞幼叶和成熟叶正背面的粗糙度Ra分别为417.8、794.5、1069、957.4 nm;珊瑚树幼叶和成熟叶正背面的粗糙度Ra分别为471.3、469.6、291.1、865.9 nm。和幼叶相比,成熟叶表面的粗糙度发生变化,但2个物种的变化趋势不同,这种变化可能与气孔的发育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对叶片表面形态结构、蜡质含量和成分的影响不同有关。叶片表面存在大量的沟状、孔状峰谷区域和直径约为10μm的凹陷,有利于PM10的滞留。女贞和珊瑚树成熟叶气孔只分布在叶下表皮且下陷。这些特征均说明女贞和珊瑚树具有较强的滞尘能力和抵抗干旱、污染物胁迫的能力,作为绿篱植物对消减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和提高空气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石辉王会霞李秧秧刘肖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粗糙度滞尘
陕北沙地高龄小叶杨光合速率下降的水力限制被引量:9
2014年
黄土高原地区“小老树”现象多出现在成年树,幼树相对较少.为探讨树龄影响“小老树”形成的机制,以该地区“小老树”发生面积最大的树种小叶杨为例,研究了3个不同树龄(低龄:13~15a;中龄:31~34a;高龄:49~54a)树木的生长、光合、水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随树龄增加,小叶杨枯稍长度显著增加,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下降,整株水力导度也显著下降,不同测定时间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与整株水力导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树龄增加引起的光合速率下降可能与整株水力导度下降有关.与中、低龄相比,高龄小叶杨枝干和叶片抵抗空穴化的能力(P50)更强,但通过脆弱性曲线估算的不同树龄正午时的枝干栓塞程度和叶片水力导度无显著差异,表明高龄小叶杨土-根系统水流阻力的增加可能是导致其整株水力导度降低的重要原因.
左力翔李秧秧陈佳村
关键词:小叶杨树龄水力学特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