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0291)
- 作品数:2 被引量:28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公社武东波刘祝江陈延蒙静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羊草Δ1-吡咯琳-5-羧酸合成酶(LcP5CS1)基因的克隆与分析被引量:14
- 2013年
- 羊草具有耐寒、耐盐和耐旱等特点,是一种兼具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多年生重要牧草。脯氨酸是植物在渗透胁迫下积累的主要渗透调节物质之一。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是脯氨酸的谷氨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根据前期Solexa测序结果的数据,设计同源引物,从羊草中克隆了一个P5CS基因,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2 197bp,推断其编码730个氨基酸,根据序列比对将其蛋白命名为LcP5CS1。同源性分析表明:LcP5CS1与单子叶植物短柄草P5CS的同源性为95%,而与双子叶植物的P5CS同源性较低。表达模式分析表明,在叶鞘、叶和茎中,LcP5CS1均有较高表达;在冷、ABA、盐和干旱胁迫下,该基因明显受胁迫诱导,并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总体呈上调趋势。对羊草人工创伤处理后的Solexa测序差异表达数据分析表明:LcP5CS1在处理2和6h后表达量明显提高,推测羊草创伤处理后体内脯氨酸含量升高可能是其耐牧的一种适应性机制。
- 张乐新苏蔓马甜马兴勇闫学青彭献军陈双燕程丽琴刘公社
- 关键词:羊草胁迫P5CS
- 羊草种子的落粒性及其相关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5
- 2013年
- 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多年生根茎型乡土草,存在落粒性特征,为揭示羊草的落粒情况及其相关因素,通过对羊草穗结构的显微观察发现,在其种子成熟过程中,小穗轴和种柄之间形成离层,它是导致种子自然脱落的重要原因。羊草小穗最基部的种子虽然在种柄基部有发育完全的离区,但不易脱落。通过采集不同品系和不同时期的羊草小穗并对其上的种子数量等数据的研究发现,羊草落粒性在不同品系间存在明显差异,其落粒率的范围在22.8%~79.9%之间,结实率范围在23.1%~98.4%之间,羊草颖果宽度与落粒率成正相关。研究还发现,S4-3和S5-3等羊草材料的种子成熟后自然落粒并很快萌发,说明这些品系的种子不存在休眠现象。
- 刘祝江陈延蒙静武东波周庆源刘公社
- 关键词:羊草落粒性离层种子休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