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3BA613A-07-05)

作品数:23 被引量:251H指数:10
相关作者:岳湘安姜汉桥侯吉瑞赵仁保刘德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石油与天然气...
  • 6篇理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8篇油藏
  • 7篇低渗
  • 7篇低渗透
  • 4篇低渗透油藏
  • 3篇调剖
  • 3篇调驱
  • 3篇渗透率
  • 3篇数值模拟
  • 3篇缓蚀
  • 3篇参数优化
  • 3篇值模拟
  • 2篇低渗油藏
  • 2篇压裂
  • 2篇岩心
  • 2篇弱凝胶
  • 2篇深部
  • 2篇深部调剖
  • 2篇深部调驱
  • 2篇数值模拟研究
  • 2篇土酸

机构

  • 18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青海油田

作者

  • 10篇岳湘安
  • 8篇姜汉桥
  • 7篇侯吉瑞
  • 6篇赵仁保
  • 4篇刘德新
  • 3篇陈民锋
  • 3篇赵根
  • 3篇刘同敬
  • 3篇许润璇
  • 3篇赵修太
  • 2篇王长江
  • 2篇李丰辉
  • 2篇周琦
  • 2篇李秀生
  • 2篇孙楠
  • 2篇宋新旺
  • 2篇李先杰
  • 2篇张国荣
  • 2篇吴亚红
  • 2篇赵凤兰

传媒

  • 5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钻采工艺
  • 2篇应用化学
  • 2篇石油钻采工艺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腐蚀与防护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石油学报
  • 1篇油田化学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年份

  • 4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孔介质性质对弱凝胶深部调驱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8
2007年
为了克服常规实验装置的不足,明确多孔介质性质对弱凝胶体系深部调驱作用的影响,研究了弱凝胶体系通过玻璃微珠与石英砂填砂模型时的性能及其深部调驱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动态条件下2种介质中的弱凝胶体系均可发生交联反应,经过水驱后2种介质中的弱凝胶均呈颗粒状。在玻璃微珠模型中,弱凝胶的动态成胶时间较短,生成的弱凝胶均匀分布于整个孔隙空间,残余阻力系数较大,在水驱作用下弱凝胶能够向深部运移并能在深部再次形成封堵,实现其深部调驱作用;而在石英砂填砂模型中,弱凝胶的动态成胶时间较长,生成的弱凝胶主要集中在近入口端,残余阻力系数较小,在水驱作用下弱凝胶能够向深部运移但被剪碎成细小颗粒,不再具有封堵作用,其深部调驱作用较差。多孔介质的剪切破碎作用是影响弱凝胶性质以及降低其深部调驱作用的主要原因。
李先杰宋新旺侯吉瑞岳湘安张立娟赵仁保
关键词:弱凝胶深部调驱
水平井压裂裂缝监测的井下微地震技术被引量:19
2008年
压裂时裂缝产生和扩展的过程中,会产生沿地层传播的微型地震波,采用合适的接收仪器接收该地震波,通过分析就能确定裂缝的几何尺寸等参数。井下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是运用该原理发展而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裂缝监测技术,运用该技术监测大庆油田一口水平井压裂。结果表明,压裂过程中形成了一条涵盖整个产层的对称缝,缝长158m,缝高46m,裂缝方位为N37°E,与FracproPT软件模拟结果一致。通过分析监测结果,可为该地区优化压裂设计与施工、制定合理开发方案等方面提供借鉴。
王长江姜汉桥张洪辉王晓红
关键词:压裂
油井采出液中聚合物的负影响与综合处理被引量:3
2010年
油井采出液中含有的聚合物加重抽油机井管杆的偏磨、腐蚀,并使得产出液破乳非常困难。针对这些问题,研制开发出了一种具有降解聚合物、减缓腐蚀与偏磨以及减轻乳化的多功能缓慢释放型综合处理剂。该剂的现场应用效果表明,采出液中的聚合物降解率达到83.6%,管杆腐蚀速率为0.0636mm/a,抽油杆平均最大载荷下降14.5%,乳状液的破乳效果得到改善,污水含油为8.6mg/L。
刘德新张国荣刘洋孙楠赵修太
关键词:聚合物驱偏磨缓蚀剂破乳
微乳酸的缓蚀行为及其在岩心中的酸化效果被引量:19
2006年
采用盐容忍度较宽(0~120g/L)的微乳酸(O/W)体系,考察N80钢片、岩心砂分别在土酸及土酸微乳液中的化学反应,研究这2种不同的酸液体系在填砂管中的渗流、化学反应特征以及在天然岩心中的酸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微乳酸对钢片、岩心砂的腐蚀(溶蚀)速度分别约是土酸的55%及60%;微乳酸在填砂管中的损耗速度也小于土酸体系。在50cm填砂管中,当注入速度为0.5mL/min,注入量为30mL时,土酸主要作用在注入端至20cm处,微乳酸在距注入端13cm处开始反应。在天然岩心中,土酸作用后注入端面变得疏松,而微乳酸作用后流出端面变得疏松。
赵仁保岳湘安侯吉瑞赵根许润璇
关键词:土酸缓蚀岩心
低渗透砂岩油藏水井压裂参数优化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利用油藏—裂缝耦合方法,建立了一种油、水两相三维油藏裂缝数值模型,采用对裂缝进行矩形网格剖分、与油藏连接处进行PEBI网格剖分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实现对不同井网条件下生产井压裂效果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以胜利油田史深100低渗透断块油藏为例,在反九点法井网条件下,提出综合效果评价指标,对注水井压裂参数设计进行了优化计算。研究结果为低渗透油藏注水井压裂设计和效果评价提供了一种研究手段,对于提高低渗透油田注水效果具有实际意义。
陈民锋姜汉桥周琦
关键词:低渗透参数优化数值模拟
井间示踪剂测试半解析方法体系数学模型被引量:27
2007年
在井间示踪剂测试资料的半定量-定量化解释方法中,解析方法和数值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点。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善了半解析方法的解释理论和机理,建立了示踪剂测试半解析方法体系数学模型。克服了数值方法工作量大、计算速度和精度受网格方向性和步长大小控制等缺点,解决了解析方法无法考虑实际井网的非均质性和井间复杂的连通对应关系等问题。研制了半解析方法体系示踪剂测试解释软件,形成了一套实用可靠的示踪剂测试解释方法,在新疆上乌尔禾组油田矿场测试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刘同敬姜汉桥李秀生雷占祥赵金玲李梅香解立春
关键词:数学模型计算机软件
低渗透油藏近井地带单井渗流模型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针对低渗油藏近井地带压力变化幅度大的特点,以试验结果为基础,建立了考虑储层物性随地层有效应力变化的单井渗流数学模型,给出了油水两相流动下的弹性和弹塑性储层的数值解计算公式,以及弹性储层的产量和井底流压解析表达式。考虑井底附近的渗流特点,对径向网格采用径向等对数划分的方法进行了处理。最后,以单井为对象,应用建立的数学模型研究了降压开发条件下,渗透率、油层厚度、平均地层压力、形变因子等储层参数变化时对油井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岩石的渗透率、形变因子和油层厚度对单位压差下的日产液量影响大,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刘同敬姜汉桥杨庆军徐晖林木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渗流模型储层物性弹塑性近井地带
微管中的酸化反应:沉淀及界面效应被引量:2
2008年
利用玻璃微管模拟孔隙性油藏,研究了微乳酸(O/W)、土酸(即HCl/HF混合物)在不同内径的玻璃微管中的反应.结果表明,土酸对微管内表面的溶蚀速率较快,且在反应过程中发现有氟硅酸钾/钠沉淀析出;而微乳酸的反应速度较慢,反应过程中只发现一些蚀斑.微管内径越小,则反应产生的气泡越易发生聚并,形成气液环状分布.土酸在管内不同位置处的反应速率不同,液气界面处的反应明显较快.在相同压力梯度下,50及25μm微管经两种酸液体系酸蚀后蒸馏水在其中的流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管中反应24h),即其流动能力明显增大;蒸馏水在经微乳酸酸化后的微管中流动能力增加得更明显.这不仅直观地证明了土酸在砂岩储层中酸化引起的二次沉淀反应,而且土酸在微管中反应的界面效应也制约了酸化效果,微乳酸在反应过程中不产生沉淀并能消除界面效应,因而是一种较理想的酸化体系.
赵仁保岳湘安吴亚红侯吉瑞
关键词:土酸微管低渗透油藏酸蚀
低渗油藏水井压裂增注优化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为了改善低渗油藏注水井吸水状况,提高低渗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利用裂缝-油藏耦合技术建立油、水两相三维油藏裂缝数值模拟器,利用此模拟器模拟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水井压裂对注采井组开发效果的影响,并利用正交方差分析方法对水井压裂增注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显著性评价.以胜利油田史深100低渗透断块油藏为例,提出综合效果评价参数,对实际油藏注水井压裂参数设计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为低渗透油藏注水井压裂设计和增注效果评价提供了一种研究手段,对于提高低渗透油田注水效果具有实际意义.
周琦姜汉桥陈民锋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参数优化数值模拟
有效压力对低渗透变形介质油藏物性的影响被引量:32
2007年
为了确定开采压差对低渗透变形介质油藏开采的影响,通过文东地区实际岩心在有效压力作用下的岩石力学、变形和渗流模拟实验,对该油藏岩石变形特征和渗流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用克氏渗透率来表征油藏渗流特征,确定变形稳定状态的平衡时间,结合岩石力学参数和物性参数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压力高低、施加压速度快慢和加压方式等对该油藏渗流和变形产生显著影响。常规“渗透率”在此油藏中不是一个常量,而是一个与有效压力和驱动压差相关的变量。压力初始变化大小和幅度严重影响储层变形程度,也对渗流特性产生影响,因此开采初期合理控制压差对油藏最终采收率的提高至关重要。
庞宏伟岳湘安李丰辉孙立旭赵春
关键词:低渗透变形介质岩心实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