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026)

作品数:60 被引量:2,238H指数:31
相关作者:于振文赵俊晔王东王月福马东辉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农业大学龙口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青岛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0篇小麦
  • 28篇施氮
  • 25篇氮量
  • 25篇施氮量
  • 19篇土壤
  • 16篇蛋白质
  • 15篇籽粒
  • 14篇氮素
  • 9篇蛋白质含量
  • 8篇冬小麦
  • 8篇籽粒产量
  • 8篇小麦产量
  • 8篇利用率
  • 8篇含水量
  • 7篇土壤含水量
  • 7篇土壤硝态氮
  • 7篇强筋
  • 7篇硝态氮
  • 6篇氮肥
  • 6篇氮素吸收

机构

  • 54篇山东农业大学
  • 11篇龙口市农业技...
  • 7篇青岛农业大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莱阳农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阳信县农业局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山东省花生研...
  • 1篇烟台市农业技...

作者

  • 53篇于振文
  • 12篇赵俊晔
  • 11篇王东
  • 8篇王月福
  • 7篇马东辉
  • 6篇石玉
  • 6篇史桂萍
  • 6篇赵长星
  • 6篇李延奇
  • 5篇林琪
  • 5篇颜红
  • 5篇梁晓芳
  • 5篇王小燕
  • 5篇谷淑波
  • 5篇王雪
  • 4篇马兴华
  • 4篇樊广华
  • 4篇张永丽
  • 3篇于文明
  • 2篇姜东燕

传媒

  • 8篇山东农业科学
  • 7篇作物学报
  • 7篇应用生态学报
  • 6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生态学报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现代仪器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年份

  • 4篇2009
  • 11篇2008
  • 14篇2007
  • 26篇2006
  • 8篇2005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施氮量及底追比例对小麦产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氮平衡的影响被引量:77
2006年
研究了高产麦田中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田间试验在山东省龙15市中村进行,试验区小麦各生育阶段的降雨量和零度以上的积温分别为:82.9mm,649.8℃(播种-冬前)、33.3mm,578.7℃(冬前-拔节)、28mm,359℃(拔节-开花)、84.3mm,837.6℃(开花-成熟)。试验设3个施氮量:0kg·hm^-2(CK)、168kg·hm^-2(A)、240kg·hm^-2(B);在施氮量168kg·hm^-2和240kg·hm^-2条件下分别设3个底追比例:1/2:1/2(A1和B1)、1/3:2/3(A2和B2)、0:1(A3和B3)。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之间植株氮积累量无显著差异;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施氮量为168kg·hm^-2、底追比例为1/3:2/3的处理A2与处理B2、B3差异不显著,但处理A2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降低了土壤残留量和氮素表观损失量;施氮量相同,适当增加追施氮肥的比例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氮肥利用率。试验还表明,在拔节期,底施氮量为84kg·hm^-2和120kg·hm^-2的处理A1、B1,在80-100cm和100—160cm土层分别出现硝态氮的累积;而底施氮量为56kg·hm^-2的处理A2,在0—200cm土层硝态氮含量和累积量与不施氮处理无显著差异。在成熟期,追施氮量大于160kg·hm^-2的处理B3、A3和B2,硝态氮在120—180cm土层出现累积高峰,已下移到小麦根系可吸收范围之外,易于造成淋溶损失;而追氮量为112kg·hm^-2的处理A2,在100—200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试验中,施氮量为168kg·hm^-2底追比例为1/3:2/3的处理A2的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地上部植株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籽粒氮肥吸收利用率均较高,100—200cm土层未出现硝态氮的明显累积,氮素表观损失量最少,为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石玉于振文
关键词:施氮量底追比例小麦土壤硝态氮氮平衡
不同强筋小麦品种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的差异被引量:10
2006年
在高土壤肥力条件下,设置不施氮肥和施氮240 kg/hm22个处理,研究了6个强筋冬小麦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施氮与不施氮的条件下,8901和济麦20两个品种均表现为高产、优质和高的氮素利用效率;施氮有利于进一步改善8901小麦的品质,提高济麦20的子粒蛋白质含量。两种处理下,淄麦12亦表现为产量较高,品质较优,但该品种氮素利用效率低,施氮后氮素利用效率进一步下降。烟农15的氮素利用效率亦较低,但施氮后氮素收获指数和氮素利用效率降低较少,子粒品质得到明显改善。与上述4个品种比较,济南17和烟农19的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居中;施氮后济南17的子粒产量显著提高,但两品种的品质均未得到显著改善。
赵俊晔于振文
关键词:强筋小麦氮素利用
灌水量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18
2006年
以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灌水量的增加,群体逐渐增大,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增加;在灌水量达到90 mm时,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最高,而超过90 mm后,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降低;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灌水量达到120 mm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下降。
姜东燕于振文张玉芳
关键词:灌水量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施氮水平对高产麦田土壤硝态氮时空变化及氨挥发的影响被引量:36
2006年
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高产麦田土壤硝态氮时空变化和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产麦田土壤硝态氮在播种至冬前阶段不断向深层移动,并在140cm以下土层积累.施纯氮96~168kg·hm^-2处理,增加了60cm以上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降低了土壤氮素表观损失量占施氮量的比例,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籽粒产量,且土壤氨挥发损失较低,基施氮氨挥发损失占基施氮量的4.23%-5.51%;施氮量超过240kgN·hm^-2,促进了土壤硝态氮向深层的移动和积累,基施氮氨挥发损失、土壤氮素表观损失量及其占施氮量的比例均显著升高,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但籽粒产量降低.高产麦田适宜的氮素用量为132~204kgN·hm^-2.
王东于振文于文明石玉周忠新
关键词:土壤硝态氮氨挥发
Photosynthesis,Carbohydrate Storage and Remobilization During Grain Filling as Affected by Sulphur Application in Winter Wheat被引量:1
2005年
Photosynthesis and carbohydrate storage and remobilization was investigated during grain filling of winter wheat (Triticumaestivum L., cv. Lumai 22) in sulphur application experiments where the available sulphur (S) content in the soil of 0-20 cmsoil layer was 5.84 mg kg-1. Two levels of S were applied as S0 (0 kg S ha-1) and S1 (67.5 kg S ha-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net photosynthetic rate of flag leaf of S1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S0 treatment, and it increased graduallyfrom anthesis to 35 DAA. Sucrose-phosphate synthase (SPS) activity and sucrose content of S1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higher than those of S0 treatment. The contents of total soluble sugar, sucrose, fructose, glucose, DP3 and DP ≥ 4fructan in stem and sheath of S1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S0 treatment also. The amount of totalsoluble sugar and fructans remobilization from stem and sheath and the starch accumulating rate in grain of S1 treatment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S0 treatment. It is suggested that sulphur application increase photosynthateremobilization from stem and sheath to grain at later filling stage.
WANGDongYUZhen-wenXUZhen-zhu
关键词:碳水化合物积累淀粉合成活化转移
山东强筋和中筋小麦品质形成的气象条件及区划被引量:21
2007年
1999—2003年选用4个强筋小麦品种和12个中筋小麦品种在山东省的31个县进行试验,以各试验点当地气象站观测的小麦开花至成熟期的气象资料为依据,采用逐步回归和一元非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均气温分别为20.0℃和20.5℃时,有利于强筋和中筋小麦面团稳定时间的延长;气温日较差分别为12.7℃和11.7℃时,有利于强筋和中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降水量分别为48.6mm和52.1mm,日照时数分别为297h和299h时,有利于强筋和中筋小麦沉降值的提高;降水量分别为53.5mm和53.9mm,日照时数分别为295h和298h时,有利于强筋和中筋小麦面团稳定时间的延长.单一气象因子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和面团稳定时间的影响不完全同步.依据对各地气象条件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将山东省划分为胶东与鲁中强筋、中筋小麦适宜区,鲁西北和鲁西南强筋、中筋小麦次适宜区,鲁南强筋小麦次适宜、中筋小麦适宜区.
王东于振文张永丽
关键词:小麦气象因子气候区划
小麦产量与品质对灌浆不同阶段高温胁迫的响应被引量:89
2005年
利用人工环境控制室对盆栽冬小麦(品种:‘济南17’和‘鲁麦2 1’) (Triticumaestivumcv .‘Ji′nan17’and‘Lumai2 1’)分别在子粒灌浆前期、中期和后期进行了2 5℃/ 35℃(夜/昼)的高温胁迫处理,以生长在2 0℃/ 30℃(夜/昼)环境中的小麦为对照,研究了灌浆期不同阶段高温胁迫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1)子粒蛋白质积累速率在高温处理期间显著提高(p<0 .0 5 ) ,但高值持续期缩短,并最终造成植株氮素积累量减少,氮素收获指数降低(p <0 .0 5 )。2 )小麦蛋白质的组成和品质对不同灌浆阶段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前期高温胁迫导致麦谷蛋白/醇溶蛋白的比值以及麦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含量增加,标志蛋白质和淀粉品质的湿面筋含量升高、沉降值增加、膨胀势和高峰粘度等指标也显著提高;灌浆中期高温却导致上述指标降低;灌浆后期高温在造成粒重减小、产量降低和淀粉品质下降的同时,却有利于蛋白质含量的提高。3)小麦淀粉积累的形成与蛋白质品质的形成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过程,高温条件下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升高是淀粉积累量减少造成的。
李永庚于振文于振文张秀杰
关键词:小麦高温胁迫蛋白质淀粉
不同小麦品种主要品质性状及相关酶活性研究被引量:43
2005年
根据小麦成熟期籽粒的蛋白质、谷蛋白大聚合体(GMP)、湿面筋含量及沉降值、面团稳定时间等蛋白质品质指标的差异,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供试的9个小麦品种分为3组:高GMP含量、高面团稳定时间组;低GMP含量、低面团稳定时间组;中GMP含量、中面团稳定时间组。研究在籽粒灌浆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蛋白质合成与分解过程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动态,及与蛋白质品质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与GMP含量、沉降值、面团稳定时间之间无显著相关性,GMP含量与诸品质指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GMP含量更能代表加工品质的优劣;灌浆前中期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对可溶性蛋白(SB)含量有显著影响,灌浆中后期内肽酶(EP)、羧肽酶(CP)、氨肽酶(AP)活性对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显著影响;高GMP组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中GMP组和低GMP组。以上结果表明,在灌浆过程中,较高的可溶性蛋白质代谢水平,即灌浆前中期具有较高的NR、GS活性和灌浆中后期具有较高的EP、CP、AP活性,是具有较高的GMP含量的生理基础。
王小燕于振文
关键词:小麦相关酶活性研究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可溶性蛋白含量籽粒灌浆过程
施氮量和花后土壤含水量对小麦氮代谢特性和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1
2008年
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和花后土壤相对含水量对小麦氮代谢特性和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量下,旗叶和子粒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表现为花后土壤相对含水量(Soil relative water content,SRWC)在60%~70%时最高,过低(40%~50%)或过高(80%--90%)均降低NR和GS活性。旗叶蛋白酶活性随土壤相对含水量增加而降低;花后土壤相对含水量过低不利于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提高,过高则前期氨基酸合成少,后期向子粒转运不彻底。子粒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也随土壤相对含水量增加而降低;子粒蛋白质积累量以花后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70%时最高,过高和过低均不利于子粒蛋白质积累。在同一土壤含水量下,旗叶和子粒NR和GS活性表现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蛋白酶活性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旗叶和子粒游离氨基酸含量、子粒蛋白质含量和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但施氮量过多。蛋白质积累量增加幅度减小。试验表明,小麦生产中可以通过施用氮肥和控制花后土壤水分含量技术,调节植株氮代谢,提高子粒蛋白质含量。
马东辉王月福赵长星林琪
关键词:小麦施氮量土壤相对含水量氮代谢蛋白质含量
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6
2006年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高产麦田中施氮量和底施与追施氮肥的比例对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共设7个处理,对照为不施氮肥(N0);在施纯氮量为168和240kg/hm2条件下,各设底肥氮量与追肥氮量比例(底追比例)为1∶1(N1和N4)、1∶2(N2和N5)、0∶1(N3和N6)。结果表明,播种至拔节期植株积累的底施氮占植株全生育期积累底施氮总量的78.04%~89.67%;小麦植株对追肥氮的利用率显著高于对底肥氮的利用率,适当增加追施氮肥的比例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其中N2处理的最高。在相同底追比例下,不同施氮量处理相比较,植株与籽粒中的氮素积累量均无显著差异;施氮量相同,随追施氮肥比例的增加,开花前贮存氮素的转运量和转运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N2和N5的转运量及转运效率最高;开花后氮素的同化量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则随追施氮比例的增加而提高;籽粒氮素积累量在N2、N3、N5和N6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N1和N4。适量施氮并增加追施氮肥的比例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N2、N5和N6均效果较好。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168kg/hm2及底追比例为1∶2的处理是兼顾产量、品质和效益的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石玉于振文王东李延奇王雪
关键词:施氮量底追比例氮素吸收转运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