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245030)

作品数:57 被引量:548H指数:14
相关作者:冯仲科姚山臧淑英罗旭王小昆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6篇农业科学
  • 9篇天文地球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地理信息
  • 8篇信息系统
  • 8篇遥感
  • 7篇地理信息系统
  • 6篇林业
  • 5篇土地利用
  • 4篇物量
  • 4篇林分
  • 4篇GIS
  • 3篇油松
  • 3篇人工林
  • 3篇组件
  • 3篇网络
  • 3篇林场
  • 3篇林木
  • 3篇覆被变化
  • 2篇单木
  • 2篇单木生物量
  • 2篇遥感影像
  • 2篇蒸腾

机构

  • 49篇北京林业大学
  • 5篇哈尔滨师范大...
  • 2篇贵州大学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北京市测绘设...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徐州师范大学
  • 2篇甘肃林业职业...
  • 2篇国土资源
  • 2篇太岳山森林经...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北京农业职业...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深圳职业技术...
  • 1篇有色金属矿产...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44篇冯仲科
  • 6篇姚山
  • 5篇罗旭
  • 5篇臧淑英
  • 4篇王小昆
  • 4篇马钦彦
  • 4篇刘永霞
  • 4篇胡林
  • 3篇康峰峰
  • 3篇郝星耀
  • 3篇韩光瞬
  • 3篇景海涛
  • 2篇姜萍
  • 2篇胡涌
  • 2篇梁长秀
  • 2篇郭清文
  • 2篇李树彦
  • 2篇聂玉藻
  • 2篇张彦林
  • 2篇谭伟

传媒

  • 44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测绘科学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工业建筑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生物数学学报
  • 1篇测绘工程
  • 1篇中南林业调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7篇2006
  • 43篇2005
  • 3篇2004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WEB的林业科技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被引量:9
2005年
为有效解决当前林业科技管理能力的滞后问题,作者以“甘肃省林业科研管理能力建设”课题为基础,于2004年至2005年进行了基于WEB的林业科技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课题以网络(Internet/Intranet)为技术核心,以ASP技术为手段,以Visual FoxPro为后台数据库,将ASP与Visual FoxPro结合,开发了科研项目合同及科技成果管理等模块组成的科技管理网络信息系统.系统利用Internet/Intranet实现科技成果、项目管理等信息的远程录入、查询、统计、文件上传等功能,实现了科技管理工作的集成化、数据传输网络化、成果信息传播应用管理的大众化.
闫秀婧巩文
关键词:林业科技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基于DGPS的林业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被引量:7
2005年
论文介绍了一套后差分GPS的林业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信息采集系统软件主要是为解决GIS和GPS之间的逻辑联接而开发的GIS和GPS的集成应用软件,其分为三部分:GPS外业数据记录软件,外业数据采集软件和内业处理软件。文章中对该系统的设计、功能以及软件在林业中的应用等方面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刘永霞冯仲科王小昆韩光瞬
基于广义3S技术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系统建设被引量:30
2006年
针对我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处于比较粗放的水平,将现代测绘科学与林业相结合,构建基于广义3S技术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系统。
冯仲科臧淑英姚山
关键词:知识发现
单木生物量模型误差分析与定权方法探讨被引量:9
2006年
长久以来,在林业上人们总是习惯于从已直接观测到的数据的拟合情况来选择生物量数学模型、讨论模型的精度,而缺乏对生物量数据本身的误差分析,因而很容易导致生物量数学模型在参数估计上产生偏差。因此,文章从生物量数据的获取着手,引入误差理论,详细地分析了生物量测定的误差来源,并由此详细讨论了在单木生物量模型建立过程中生物量测定误差和生物量数学模型误差的影响。同时引入了误差传播定律、协方差传播定律,从而在理论上证明了生物量拟合误差随自变量增大而增大的异方差性分布特点;根据生物量异方差性的误差分布特点,对生物量模型解算过程中的合理选权问题进行了探讨。
郭清文冯仲科张彦林韩光瞬
关键词:生物量误差分析
灰色理论在沉降监测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06年
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随着楼层的增加和沉降变形增大,建筑物是否安全、其变形是否超标、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如何,需要随时掌握,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针对建筑基础沉降的特点,建立相关的预测模型;在已有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基础上,求出预测参数,然后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可以对不同施工期间建筑沉降进行预测,以便确保施工安全。对北京某建筑工程进行了实例分析,通过6期监测结果的分析和后续变形的预测,经过工程实测对比和验证,其预测精度与实测相吻合,预测结果令人满意。
罗旭胡晓民高学斌
关键词:沉降观测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评价的3S技术体系被引量:20
2005年
为给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评价提供技术思路,在总结国内外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3S技术集成及其在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评价中的作用,主要指出3S技术集成能够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评价提供精确、详实的技术手段.然后,提出了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评价的3S技术体系,主要包括:①GPS基础控制网系统;②监测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因子的GIS系统;③监测数据处理系统;④基于GIS和数据库的森林健康评价系统.
胡涌李吉跃冯仲科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
试论森林植被恢复重建工程的系统集成原理
2005年
为解决以往我国森林植被恢复重建工作中存在的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根据与森林生态恢复工程相关的自然与社会科学原理及工程技术方法,提出了森林植被恢复重建工程系统集成的概念、技术流程和技术集成体系.技术流程包括:①森林退化的监测与诊断;②森林植被恢复重建工程的可行性分析;③集成规划与设计;④集成实施;⑤评估;⑥集成管理体系等.技术集成体系有:①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监测、诊断、发布与预测的集成技术;②不同层次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重构或重组集成技术;③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经济价值恢复的集成技术;④森林生态系统信息网络重构与延展的集成技术;⑤森林植被恢复重建工程管理的系统集成技术.
胡涌李吉跃冯仲科
关键词: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生态恢复工程系统集成
基于共享的林业地图点状符号库的设计被引量:9
2005年
为解决由于利用各种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制作的符号没有统一的数据结构,而使不同系统间符号信息不能无隙共享的问题,该文从信息共享的角度出发,将符号广义扩展为一种字体,采用代数的方法,在字体制作软件中直接制作点状符号库,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编辑符号技术进行各种符号的绘制,从而将符号的制作和符号的绘制完成独立开来.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TrueType格式的与系统无关的林业点状符号库,方便用户在不同系统中使用该符号库,为无损共享符号信息和跨平台林业制图奠定了基础.
姚山冯仲科
关键词:代数方法符号库TRUETYPE字体信息共享
基于组件GIS的森林景观四维可视化系统的构架研究被引量:16
2005年
针对森林分布广阔、林木生长周期长、调查费时费力、更新困难的特点,作者设计了基于组件GIS的森林景观四维可视化系统(FLFVS).该文首先介绍了FLFVS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能性,然后重点阐述了该系统的功能、集成框架和关键实现技术,及其在北京市房山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的初步应用.该系统不仅可以实现森林资源动态管理,结合树木生长模型,三维动态地表示林分生长过程,而且可以在三维虚拟场景中模拟森林的经营和管理措施,包括抚育间伐、更新造林等,动态直观地表示森林经营的结果,为森林经营决策服务.
刘永霞冯仲科
关键词:组件GIS森林景观可视化技术
基于空间句法的北京房山区林火分布的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该文用空间句法对林火分布与道路连通度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房山区的纸质地形图进行扫描,制作房山的道路分布专题图,并将GPS采集的林火火点位置转入ArcView GIS,制作林火火点位置图;用Axwoman扩展模块勾绘了道路,进行了道路连通度的分析,并以勾绘的连通线作了1 000 m的缓冲分析;以连通度与相应的缓冲区内的林火火点数作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林火火点数与道路的连通性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即连通度低的道路两侧发生的林火次数以及连通度高的道路两侧发生的林火次数少,林火主要发生在连通度居于中间水平的道路两侧.
胡林冯仲科
关键词:空间句法网络分析连通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