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60126)
-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学学卫荣江世臣更多>>
- 相关机构:新疆大学清华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维医沙疗热力学效应研究
- <正>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颈椎病等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以来给众多患者的身心带来了莫大痛苦。医学界以往通常采用的药物治疗等常规方法,效果并不理想。维医沙疗作为维吾尔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些慢性疾病有显著疗效。
- 迪丽娜.马合木提亚里坤热夏提居来提
- 文献传递
- 皮肤组织传热过程的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为了获得生物皮肤组织在不同条件下传热特性的数学模型及其传热规律,分别在一维直角坐标系和一维圆柱坐标系下,建立了稳态条件下基于皮肤组织单层结构和多层结构的传热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获得了不同皮肤组织结构模型下上臂皮肤组织内的稳态温度场和90℃高温热源作用15 s后皮肤组织内的温度分布,以及皮肤组织热损伤深度的变化、常热流作用下皮肤组织表面的温升曲线和表面绝热条件下皮肤组织内的稳态温升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皮肤组织的多层传热数学模型更能真实地描述皮肤组织内的传热过程,因此值得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 迪丽娜.马合木提江世臣张学学
- 关键词:皮肤组织温度分布
- 维医沙疗皮肤组织的热效应分析被引量:13
- 2005年
- 目的探讨维医沙疗的生物组织热效应。方法采用2700型多通道数据采集仪,采集沙疗过程中人体体表温度的动态变化数据,应用皮肤表层组织温度响应方程,计算人体皮肤浅层组织在不同时间段及温度场的热效应状况。结果每年6月中旬至8月中旬,下午15∶00~18∶00时沙疗所气温为(40±2.3)℃,离沙丘表面10~20cm深处沙温可保持在(38.0±4.6)℃。沙疗过程中人体皮肤表层在43℃热沙作用下皮肤表面温度迅速升高(达39℃以上),由于汗液蒸发散热(释热)等,从皮肤表面到皮肤浅层组织的温度逐渐下降,皮肤浅层(X=2.08mm)的温度是(36.0±0.3)℃。2~3h后,皮表温度降至(36.0±0.6)℃,并保持基本不变。结论43℃热沙对皮肤组织不会产生损伤,人体与沙体逐渐达到热平衡,是较理想的沙温;维医沙疗较佳条件为:每年6月中旬至8月中旬,每天下午15∶00~18∶00时,气温在(40.0±2.3)℃,离沙丘表面10~20cm处,沙温保持在(38.0±4.6)℃,每次埋沙0.5~1.0h。
- 迪丽娜.马合木提卫荣欣咔莲咔.柳玻芙.尼库拉耶夫纳张学学
- 关键词:皮肤组织沙疗维医组织温度热效应
- 维医沙疗生物传热实验研究
- <正> 新疆维医沙疗是一种自然疗法,集热疗、光疗、磁疗为一体,具有镇痛,镇静,消炎,消肿,降压,止泻等作用。沙疗对风湿病有特殊的疗效,特别是对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显著。沙疗主要在新疆吐鲁番地区特定气候,特定环境,强日光照射...
- 迪丽娜.马合木提热夏提居来提于其勇哈丽达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