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SWKQ1008)

作品数:6 被引量:40H指数:3
相关作者:詹英陈军高建瓴张玉坤刘莉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脂多糖
  • 2篇乳酸
  • 2篇乳酸清除率
  • 2篇清除率
  • 2篇重症
  • 2篇重症监护
  • 2篇重症监护病房
  • 2篇耐药
  • 2篇监护
  • 2篇监护病房
  • 2篇多重耐药
  • 2篇病房
  • 1篇低血容量
  • 1篇低血容量休克
  • 1篇动态监测
  • 1篇毒素
  • 1篇毒素血症
  • 1篇多发伤
  • 1篇多糖
  • 1篇休克

机构

  • 6篇苏州大学

作者

  • 6篇詹英
  • 5篇陈军
  • 4篇高建瓴
  • 3篇张玉坤
  • 2篇臧守华
  • 2篇刘莉
  • 2篇单希胜
  • 1篇王丽娜
  • 1篇王扬

传媒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江苏医药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雷公藤甲素对内毒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价雷公藤甲素对内毒素(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5只,体重200~2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组,n=5):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同时腹腔注射1%二甲基亚砜(DMSO);LPS组(L组,n=15)和不同剂量雷公藤甲素组(TP1-3组,n=15):尾静脉注射LPs5mg/kg,同时腹腔分别注射1%DMSO和雷公藤甲素25、50、100μg/kg。于给药前1h和给药后1、3、6、12h时行动脉血气分析;给药后12h时心脏采血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和BALF中TNF-α浓度;测定肺组织湿重(W)和干重(D),计算W/D比;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并进行弥漫性肺泡损伤评分(DAD评分);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肺组织Toll样变体4(TLR4)mRNA表达;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肺组织TLR4蛋白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L组和TP。组给药后3、6和12h时Paq下降,DAD评分及W/D比升高,L组、TPl组和TR组血清和BALF中TNF-α浓度升高,肺组织TLRg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TP,组血清和BALF中TNF-α浓度降低,肺组织TLR4mRNA及其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L组和TP,组相比,m组和TB组给药后6和12h时PaO:升高,DAD评分、W/D比、血清和BALF中TNF-α浓度降低,肺组织TLR4mRNA及其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TP2组相比,TP3组血清和BALF中TNF-α浓度降低,肺组织TLRR4mRNA及其蛋白表达下调(P〈0.05)。L组和TP1组间、哦组和吧组间血气指标、DAD评分及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1-3,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较L组减轻。结论雷公藤甲素可减轻LPS诱发的大鼠急性肺损伤,且与剂量有关,其机制与抑制TLR4表达的上调,减少TNF-α的释放有关。
高建瓴陈军詹英王丽娜
关键词:二萜类脂多糖类急性肺损伤
苏州地区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为预防其感染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本医院综合性重症监护室(SICU)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非多重耐药株感染的药敏结果和相关因素的暴露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年龄、基础疾病、手术史、感染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侵入性操作、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等。选择同时期非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患者作为对照。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回顾性调查分析ICU内患者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结果多重耐药组比非多重耐药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升高;气管插管/切开、使用三代头孢、碳青霉烯抗生素以及抗生素使用>7天者比非多重耐药组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第3代头孢抗生素的使用(OR=2.379,95%CI=1.098~5.155),APACHEⅡ评分(OR=1.332,95%CI=1.123~1.581)、SOFA评分(OR=0.706,95%CI=0.530~0.941)的升高、气管切开/插管(OR=2.636,95%CI=1.118~6.216)是发生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析,发现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多在50%以上,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耐药率为12.2%。结论第3代头孢的使用,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升高,气管切开/插管是发生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臧守华詹英陈军高建瓴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重症监护病房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脂多糖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TP结合盒转运体A1表达的影响
2014年
目的 评价脂多糖(LPS)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以1×106个/ml密度接种于6孔培养板(2 ml/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C组,n=24)、0.2 μg/L LPS组(L0.2组,n=12)、2.0 μg/L LPS组(L2.0组,n=12)、20.0 μg/L LPS组(L20.0组,n=60)、200.0 μg/L LPS组(L200.0组,n=12)和20.0 μg/LLPS+ ABCA1小干扰RNA·组(L20.0+ siRNA组,n=12).C组常规培养,L0.2组、L2.0组、L200组和L200.0组分别加入0.2、2.0、20.0、200.0 μg/L LPS孵育,L20.0+ siRNA组加入50 nmol/L ABCAI小干扰RNA后12 h时再加入20 μg/L LPS.C组分别取6个培养孔、L0.2组、L0.0组和L200.0组于LPS孵育24 h时分别取6个培养孔,L20.0组于LPS孵育2、6、12、24 h时分别取6个培养孔,测定ABCA1 mRNA及其蛋白表达;C组分取6个培养孔,L20.0组和L20.0+ siRNA组于LPS孵育12 h时取6个培养孔,测定Toll样受体4(TLR4)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L0.2组、L2.0组、L20.0组和L200.0组ABCA1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下调,L20.0组及L20.0+ siRNA组TLR4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P<0.05);L20.0组随着LPS孵育时间的延长,ABCA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逐渐下调(P<0.05);与L20.0组比较,L20.0+ siRNA组TLR4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P< 0.05).结论 LPS可下调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BCA1表达,而ABCA1可抑制TLR4合成.
臧守华高建瓴詹英陈军张玉坤刘莉王扬
关键词:内毒素血症ATP结合匣式转运子
动态监测乳酸对多发伤患者预后评价的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乳酸水平在多发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多发伤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6h、24h作动脉乳酸水平测定,并作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乳酸清除率≥30%定为高清除率,10%~29%为中清除率,〈10%为低清除率.根据多发伤患者预后不同分为好转组和终点事件组(多器官功能障碍或28d内死亡),比较两组患者与乳酸清除率关系.结果 终点事件组17例(入院28d内死亡6例,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11例),24h内乳酸、APACHEⅡ评分终点事件组均高于好转组,入院时及6h、24h时乳酸清除率终点事件组均低于好转组.随着乳酸清除率的降低,终点事件发生率逐渐升高.结论 动态监测乳酸水平可以早期评估多发伤患者预后转归.
单希胜张玉坤陈军詹英
关键词:乳酸乳酸清除率多发伤预后
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早期监测乳酸清除率与休克转归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研究失血性低血容量性休克早期监测乳酸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4月失血性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53例,检测入院时、入院6h股动脉血乳酸浓度,计算入院6h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50%为高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30%或<50%为中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30%为低乳酸清除率。记录入院24h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观察休克好转率及血流动力学。记录乳酸浓度与休克指数、体循环血管阻力(SVR)、CVP、心脏指数(CI)的相关性。结果乳酸浓度与休克指数、SVR呈正相关(r=0.762,0.587,P<0.01),乳酸浓度和CVP、CI呈负相关(r=-0.647,-0.477,P<0.01),随着乳酸清除率的降低,入院24h休克好转率明显降低、尿量明显减少(P<0.05)。入院6h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685,)。结论动态监测乳酸可提示失血性低血容量性休克早期复苏。
单希胜詹英
关键词:低血容量休克乳酸清除率乳酸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监测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探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以及多重耐药菌(MDRB)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SICU收住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资料,分析MDRB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分离出MDRB 57株,前三位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42.1%)、金黄色葡萄球菌(19.3%)和铜绿假单胞菌(1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1.871,95%CI:1.012-3.460)、ICU住院时间(>2周)(OR:2.192,95%CI:1.161-4.138)、ICU住院次数(>1次)(OR:4.267,95%CI:1.689-10.780)、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4.373,95%CI:2.277-8.397)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OR:2.577,95%CI:1.324-5.067)为MDRB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减少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严格遵守ICU收治指征并尽量缩短ICU住院时间有利于预防下呼吸道MDRB感染。
刘莉陈军高建瓴张玉坤詹英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多重耐药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