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1075)

作品数:11 被引量:285H指数:10
相关作者:张晓平李媛芳孙磊黄娉婷吴文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制造业
  • 1篇地理加权回归
  • 1篇都市
  • 1篇都市圈
  • 1篇英文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影响因子分析
  • 1篇市制
  • 1篇投标
  • 1篇企业
  • 1篇企业区位
  • 1篇汽车
  • 1篇汽车产业
  • 1篇区位
  • 1篇住宅
  • 1篇住宅价格
  • 1篇租金
  • 1篇熵权
  • 1篇熵值法
  • 1篇京津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国际工程...

作者

  • 10篇张晓平
  • 4篇李媛芳
  • 3篇孙磊
  • 2篇吴文佳
  • 2篇黄娉婷
  • 1篇王兆红
  • 1篇封强

传媒

  • 3篇经济地理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Chines...
  • 1篇Journa...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年份

  • 4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68
2012年
制造业的空间扩散是推动城市空间结构呈现多极化、多中心地域系统的主要驱动力,对制造业区位变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是认识城市空间重构机制的微观基础。本研究基于北京市1996、2001、2010年制造业企业数据,以邮政编码区为空间单元,刻画了北京市制造业空间集聚格局及演化特征。采用计量模型,检验了导致北京制造业空间重构的主要区位因子,对比了这些影响因子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在制造业行业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北京市的制造业在中心城区的集聚度明显减弱,呈显著的郊区化集聚;主要集聚区位于距市中心半径为15~35km的空间范围内,总体空间格局呈现出大都市区尺度上的扩散以及产业园区尺度的再集聚特征。计量模型计算结果显示,区位通达度、集聚经济、科技园区规划与政策引导是北京制造业总体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但不同区位因子的作用强度存在行业间差异。本研究揭示了北京市的制造业空间重组机制是政府规划引导下的市场经济作用机制。认识到城市经济活动空间重组中市场与政府的交互作用机理,有助于决策者对转型期大都市区制造业空间集聚和扩散格局进行更加有效地引导,以优化大都市区的空间结构与功能体系。
张晓平孙磊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区位
北京市景观可达性与住宅价格空间关联被引量:35
2014年
随着城市居民对住宅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景观对城市住宅价格分异影响日趋显著。分析景观对住宅价格分异格局的影响,可为城市住宅空间结构的规划提供依据,为规划与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以北京城区二手房小区为样本,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和特征价格模型,探讨景观因素对北京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格局的影响。以主流房地产交易网站二手商品房报价资料为基础数据,共采集到2012年1月北京市城六区有效住宅小区样本3174个,对住宅样点进行空间化处理,并建立住宅空间信息数据库。运用密度分析、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北京市住宅空间分布特征与价格空间分异格局。核密度分布图显示:北京市住宅空间分布呈现显著的向心化与离心化并存现象,总体上以天安门为中心向周边呈衰减趋势,在地铁转换站点形成了多个集聚次中心。在此基础上,从住宅属性、交通因素、区位特征等方面选择主要解释变量,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住宅价格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重点探讨景观可达性(如绿地、水景、山景等)与住宅价格的关联。结果表明:次中心与住宅价格关联最为显著,绿地、水景、山景与住宅价格存在一定程度关联。其中,山景和高绿化率对住宅价格增效明显;由于水质较差,北京城六区内河流与住宅价格存在负相关;污水处理以及丧葬场所等污染源与住宅价格也存在显著负相关。远离污染源、靠近宜人景观、低容积率、高绿化率是居民选择住宅的需求。
吴文佳张晓平李媛芳
关键词:地理加权回归住宅价格
Evaluation of Urban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in China Based on the DEA Model被引量:13
2014年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spatial variations in urban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REE) amongst 285 cities in China using 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model, and examines the factors that have had the greatest effect on this spatial pattern by regression models. The results gave an average urban REE of 0.6381, and an average pure technical efifciency (PTE) and scale efifciency (SE) of 0.6964 and 0.9225,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existence of a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REE and income level, which means that an increase in urban GDP does not result in an equivalent increase in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Economic growth affects REE in three ways: scale effects (population scale and urbanization rate); composition effects; and spatial effects. Improvements in urban resource use and environmental efifciency depend upon bot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ffective governance. Policies designed to achieve these improvements should therefore be implemented at al levels of government and local enterprise.
张晓平李媛芳吴文佳
京津冀都市圈汽车产业空间布局演化研究被引量:50
2014年
产业的集聚与扩散所形成的产业结构变迁,带动城市空间发生重构。随着产业不断发展成熟,生产片段化的趋势日益显著,对地区产业链的研究有助于寻求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途径。本文基于企业层面的数据,刻画京津冀都市圈汽车制造业企业的空间分布格局,考察汽车企业在都市圈范围内集聚与扩散特点,探讨汽车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地域特征差异,并分析影响微观企业空间布局的驱动力量。研究结果表明,1996年京津冀都市圈汽车产业集聚程度较低,2001年出现少数集聚中心主导的向心集聚,2010年核心城市与多个新兴集聚点共存;北京的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朝阳、通州、大兴等)、天津市环城4区(西青、东丽等)以及河北的沧州、廊坊是汽车零部件和配件企业的主要集聚区,而汽车修理企业则倾向于在北京的城市功能拓展区(丰台、朝阳)、天津市内六区和滨海新区以及河北的唐山和石家庄布局。基于条件logit模型的定量研究,验证了市场条件、集聚经济和政策引导等因素是影响京津冀都市圈汽车企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黄娉婷张晓平
关键词:汽车产业京津冀都市圈
基于动态偏离—份额法的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分析被引量:25
2011年
运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北京2000~2007年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各行业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既有较好的发展条件,又有较强的竞争力;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缺乏竞争力和发展潜力;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虽有一定竞争力,但增长处于劣势.在未来的发展中,北京需要大力发展电子与信息制造行业,扶持潜力性强的行业,调整产品结构,增强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国内外竞争能力.
王兆红张晓平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
北京制造业空间布局演化及重心变动分解分析被引量:33
2012年
21世纪之初,北京正由一个工业城市逐步向适合首都特点的新经济型城市转变,其都市国际化、经济服务化、区域一体化和产业轻型化的四化经济发展战略都将对北京制造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以空间布局为着眼点,分别运用功能分区的圈层划分方法和基于邮区尺度的重心计算方法,对近10年北京制造业的空间布局演化过程进行刻画,并且利用重心变动的分解分析对影响制造业布局的动力因素进行定量描述。研究表明,研究期内北京制造业的布局正在经历由城市功能拓展区向城市发展新区调整的过渡阶段;近10年间北京制造业的就业和企业分布重心都出现了向东偏移的趋势,但是南北方向有所不同:前者向东北偏移,后者向东南偏移。对北京制造业的就业重心变动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效应和空间效应对就业重心偏移的贡献同样显著,推动就业重心向东北偏移。北京应继续深化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工业的结构调整,优先发展适合首都特点的都市型工业和高新技术工业;要继续引导产业转移,推动制造业"东移南扩"的布局调整,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大都市区产业空间格局。
孙磊张晓平
京津都市区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分解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以北京和天津为主体的大都市区,不仅是华北地区的经济核心区,更承担着全国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职能,其中制造业仍是区域竞争能力演变的重要驱动因子,因此,增强京津都市区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提升本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该研究旨在对京津地区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变化进行结构解析,明晰该区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变化的结构来源,为打造新型产业分工提供决策参考。研究表明,自1997—2007年间,北京和天津制造业的总体劳动生产率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大约相当于全国的2倍;研究期内京津地区的制造业生产效率均有显著增长,且自2005年以后天津制造业总体劳动生产率高于北京。采用Laspeyres指数分解法对京津两地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变化的结构分解结果表明:纯生产率效应即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是导致制造业整体劳动生产率变化的主要源泉,由劳动力等要素的流动导致的行业结构调整即"结构红利"效应并不显著。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行业分解结果表明:京津两地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主要源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技术与规模经济指向型行业。结论主张京津地区制造业要尽快以新型产业分工为基础,根据城市自身优势,实现制造业产品和功能的差异化战略,共同打造全球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张晓平孙磊
关键词:制造业劳动生产率
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分析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英文)被引量:10
2014年
旨在对中国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估.首先构建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子系统在内的较为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在运用熵值法对各指标客观赋权后,运用灰色关联法计算基于熵权的关联度,对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东部城市总体上可持续发展能力强于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但某些城市的各子系统之间发展不均衡,存在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短板;部分中西部城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表现突出,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由于受到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大多数西部城市的污染物排放强度较高,在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表现欠佳.
李媛芳张晓平
关键词:熵值法灰色关联可持续发展
Spatial Evolution and Locational Determinants of High-tech Industries in Beijing被引量:20
2013年
Using datasets on high-tech industries in Beijing as empirical studi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erpret spatial shift of high-tech manufacturing firms and to examine the main determinants that have had the greatest effect on this spatial evolution. We aimed at merging these two aspects by using firm level databases in 1996 and 2010. To explain spatial change of the high-tech firms in Beijing, the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method was used for hotspot analysis and detection by comparing their locations in 1996 and 2010, through which spatial features and their temporal changes could be approximately plotted. Furthermore, to provide quantitative results, Ripley′s K-function was used as an instrument to reveal spatial shift and the dispersion distance of high-tech manufacturing firms in Beijing. By employing a negative binominal regression model, we evaluated the main determinants that hav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spatial evolution of high-tech manufacturing firms and compared differential influence of these locational factors on overall high-tech firms and each sub-sector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high-tech industries in Beijing, in general, have evident agglome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at the hotspot has shifted from the central city to suburban area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ipley index, this study concludes that high-tech firms are now more scattered in metropolitan areas of Beijing as compared with 1996. The results of regression model indicate that the firms′ locational decisions a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spatial planning and regulation policies of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In addition, market processes involving transportation accessibility and agglomeration economy have been found to be important in explaining the dynamics of locational variation of high-tech manufacturing firms in Beijing. Research into how markets and the government interact to determine the location of high-tech manufacturing production will be helpful for policymakers to enact effective policies toward a m
ZHANG XiaopingHUANG PingtingSUN LeiWANG Zhaohong
关键词:BEIJING
大都市区工业重心时空变动轨迹分析:以天津市为例被引量:28
2012年
区域重心模型能够直观地衡量经济属性的动态演变过程以及区域差异,反映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研究采用1989—2009年天津市人口与工业总产值数据,引入重心测度模型,以人口重心为参照,对天津市工业重心在时空上的动态演变轨迹进行实证研究;结合各区县工业差异变动规律,对重心迁移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析。结果表明:与人口重心在北辰区内缓慢移动不同,21年来天津市工业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由市中心移动到市区外围,且在东西方向的不均衡性显著大于南北方向。区位条件、政府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会对工业布局产生影响,引起工业重心迁移。
黄娉婷张晓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