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06JSCZX001)

作品数:3 被引量:47H指数:2
相关作者:赵华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伦理
  • 1篇普世伦理
  • 1篇网络
  • 1篇网络红人
  • 1篇网络伦理
  • 1篇网络伦理问题
  • 1篇网络虚拟
  • 1篇伦理反思
  • 1篇伦理问题
  • 1篇伦理主体
  • 1篇红人

机构

  • 3篇南京大学

作者

  • 3篇赵华

传媒

  • 1篇道德与文明
  • 1篇唯实
  • 1篇中共南京市委...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从主体看网络伦理问题的产生及对策被引量:4
2009年
在对网络这一新媒介的研究中,主体问题已被越来越多地关注。网络主体与现实主体有诸多的不同,这些不同导致一系列伦理问题的产生,因此,采取可能的对策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以促使人们认真反思科技所带来的新媒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赵华
关键词:伦理主体
对“网络红人”形成原因的伦理反思被引量:42
2007年
从木子美现身网络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走红开始,"网络红人"已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对象。"网络红人"的出现,既有客观的主体虚拟的原因,也有主体自身的角色变换及相关主体的评价失衡原因,因而"网络红人"的形成实际上是网络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不仅是技术的产物,也是人与人之间新的伦理关系的产物,是新的利益关系的产物。
赵华
关键词:网络红人伦理反思
“网络荣辱观”的形成何以可能被引量:1
2009年
网络的虚拟性使网络伦理的建设往往只停留在理论探索阶段,而很难深入到现实操作层面。其实,任何伦理道德的建设,荣辱观的形成都是前提和必要条件,网络也同样如此,因此强调"网络荣辱观",对网络伦理的建设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网络荣辱观"可能形成的困境分析,提出了其可能实现的条件并探索了它的实现途径。
赵华
关键词:网络虚拟普世伦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