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10100005-9)
-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3
- 相关作者:曹辉庆何海波罗海斌潘有强郭元元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土壤自然干旱胁迫对甘蔗幼苗根系保护酶系统的影响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甘蔗苗期根系保护酶系统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甘蔗苗期根系对干旱胁迫的应答机制。【方法】以新台糖22号为材料,在甘蔗苗期进行土壤自然干旱胁迫,测定甘蔗根系保护酶系统及质膜过氧化产物相关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强,根系中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含量逐渐增加,细胞膜脂过氧化保护酶系统的酶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干旱胁迫处理15d后SOD和POD活性达到峰值然后降低,CAT活性于11d到达峰值后下降。甘蔗苗期根系保护酶活性与膜脂过氧化作用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甘蔗根系保护酶系统的干旱胁迫响应机制为:轻度干旱与中度干旱时表现为积极应对,重度干旱时则为被动忍耐。根系保护酶系统与甘蔗抗旱性的关系密切。
- 郭元元罗海斌曹辉庆何海波杨翠芳邓智年魏源文李杨瑞
- 关键词:甘蔗幼苗根系土壤干旱胁迫保护酶系统
- 甘蔗抗虫转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2年
- 甘蔗是世界最重要的糖料作物,但日益严重的虫害给甘蔗产量及品质造成了重大损失。目前甘蔗抗虫转基因育种已成为甘蔗抗虫育种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近年来,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南非、古巴、泰国、印度、新加坡、中国及一些国际大型公司等都相继开展了甘蔗抗虫转基因研究,主要集中于转Bt基因、GNA基因、PI基因等甘蔗材料的筛选,并获得一批抗蔗茎螟的CryⅠA(b)转化植株、抗Chilo infuscatellus的转Cry1Ab基因甘蔗植株、抗绵蚜的转GNA基因甘蔗植株、抗甘蔗白螟的转PⅠ基因甘蔗植株、抑制蛴螬幼虫生长的转PiⅡ和GNA基因甘蔗无性系G87、UP87及600多份转cry1C*基因甘蔗无性系,部分学者还对转Bt基因甘蔗植株的生理、抗虫性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由于抗虫转基因甘蔗研究起步晚,受抗虫基因来源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限制,其研究进展缓慢,目前尚未培育出优良的甘蔗抗虫品种并推广种植。今后需对外源基因在转基因甘蔗无性后代中的整合、遗传表达特性及甲基化修饰等影响表达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研究,提高外源基因在甘蔗无性繁殖中遗传和表达的稳定性;此外,还需对抗虫转基因甘蔗的抗虫机理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为筛选出优良的、稳定遗传的抗虫甘蔗品种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育种材料。
- 邓智年魏源文潘有强郭文锋何海波曹辉庆罗海斌郭元元李杨瑞
- 关键词:甘蔗抗虫育种转基因甘蔗
- 干旱胁迫下甘蔗苗期根系全长cDNA文库构建及EST序列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构建甘蔗根系全长cDNA文库,并进行测序,为分离克隆甘蔗抗旱候选基因奠定基础。【方法】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以新台糖22号甘蔗根系为材料,采用SMART技术构建cDNA文库,并进行EST序列分析。【结果】文库构建质量鉴定结果显示,文库库容量为1.0×106PFU/mL,重组率约95%,文库插入片段长度在500~2000bp,平均长度约1102.1bp。挑选526个阳性克隆进行单向测序后,共获得523个ESTs序列,去除载体、接头序列以及长度低于100bp的序列后,进行聚类分析并组装,共得到468个Uni-ESTs,其中congtig29个,singlets439个,分别占总数的6.5%和93.5%。通过与NCBI非冗余蛋白库进行BLASTX比对,发现444个Uni-ESTs在GenBank有同源序列,占94.87%;获得24个未知蛋白功能基因,占5.13%。【结论】构建了干旱胁迫下甘蔗苗期根系全长cDNA文库,获得523个ESTs序列和468个Uni-ESTs,并获得一批新的未知蛋白功能基因。
- 罗海斌曹辉庆魏源文邓智年潘有强郭元元何海波李杨瑞
- 关键词:甘蔗根系表达序列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