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8GG1005010)

作品数:6 被引量:57H指数:4
相关作者:潘鲁青王琳许超群刘娜苗晶晶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海洋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扇贝
  • 3篇栉孔扇贝
  • 3篇蛤仔
  • 3篇菲律宾蛤仔
  • 2篇生物标志
  • 2篇生物标志物
  • 2篇四溴联苯醚
  • 2篇CD2
  • 2篇DNA损伤
  • 2篇标志物
  • 2篇P
  • 1篇毒性
  • 1篇多氯联苯
  • 1篇幼贝
  • 1篇原代培养
  • 1篇鳃丝
  • 1篇污染
  • 1篇胁迫
  • 1篇基因
  • 1篇基因表达

机构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6篇潘鲁青
  • 4篇王琳
  • 3篇许超群
  • 2篇刘娜
  • 1篇苗晶晶
  • 1篇刘静
  • 1篇王静
  • 1篇宫晓莉

传媒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汞、镉和苯并[α]芘、多氯联苯对栉孔扇贝幼贝单一与联合毒性的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研究了重金属Hg2+、Cd2+和苯并[α]芘(B[α]P)、多氯联苯(PCB1254)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幼贝的单一与联合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Hg2+、Cd2+对栉孔扇贝幼贝单一毒性实验24、48、72、96 hLC50分别为2.0、1.95、1.38、0.847mg/L和4.48、3.16、2.25、1.62 mg/L,因此2种重金属对幼贝的单一毒性Hg2+>Cd2+;B[α]P、PCB1254对栉孔扇贝幼贝单一染毒的LC50>10 mg/L。Hg2+、Cd2+分别与B[α]P、PCB1254联合毒性效应基本相当,但联合毒性Hg2++B[α]P>Cd2++B[α]P,Hg2++PCB1254
王琳潘鲁青苗晶晶
关键词:苯并[A]芘多氯联苯栉孔扇贝
四溴联苯醚对菲律宾蛤仔组织解毒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样本壳高(2.76±0.18)cm,壳长(4.11±0.22)cm;四溴联苯醚(BDE-47)梯度设置为0.25、6.25μg/L,以海水组为对照,取样测定时间为0、1、3、6、10、15和21 d。结果表明:BDE-47对菲律宾蛤仔鳃丝和消化盲囊AhR、CYP4、GST-pi和Pgp mRNA表达影响显著(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在实验时间内,各处理组鳃丝和消化盲囊AhR基因表达呈峰值变化,分别于第6天、第1天时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各处理组组织CYP4和GST-pi基因表达均呈峰值变化,分别于第3天、第1天达到最小值和最大值,其中消化盲囊CYP4基因表达在3 d后保持稳定,且被显著抑制,而组织GST-pi基因表达则在6d后趋于稳定,0.25、6.25μg/L处理组表现为高于和低于对照组水平;各处理组鳃Pgp基因表达在实验时间内呈峰值变化,分别于第1天、第10天达到最大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而0.25、6.25μg/L处理组消化盲囊Pgp基因表达在21d内分别呈逐渐升高和峰值变化,6 d后表现为被诱导和抑制。由此可见,菲律宾蛤仔在BDE-47胁迫下组织解毒代谢基因表达均被显著诱导或抑制,其中GST-pi基因在低浓度处理组被诱导,高浓度组被抑制,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性,可作为BDE-47污染评价的生物效应指标。
潘鲁青宫晓莉许超群王琳
关键词:四溴联苯醚菲律宾蛤仔鳃丝基因表达
栉孔扇贝在B[a]P胁迫下生物标志物筛选的研究被引量:14
2012年
研究采用染毒→清除→二次染毒实验,研究了B[a]P对栉孔扇贝组织解毒代谢酶活力和DNA损伤的影响,筛选了栉孔扇贝在B[a]P胁迫下的生物标志物。结果表明:B[a]P对栉孔扇贝鳃丝、消化盲囊芳烃羟化酶(AHH)、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GSH)及DNA损伤影响显著(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在一次染毒(0—15d)期间,除0.05μg/L B[a]P处理组鳃丝AHH活力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外,其他处理组组织AHH活力均被显著诱导,于15d时达到最大值,GST活力和GSH含量则呈逐渐下降趋势,5d时达到最小值,之后趋于稳定;而组织DNA链断裂(F值)基本呈下降趋势,DNA-蛋白质交联(DPC值)呈逐渐升高,至15d时分别达到最小值和最大值。在清除(15—45d)阶段,各处理组组织AHH活力逐渐下降,GST活力和GSH含量则逐渐升高,在25—40d时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各处理组组织F值和低浓度处理组(0.05、0.5μg/L)DPC值分别呈逐渐升高和下降趋势,于35—40d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而高浓度处理组(5、10μg/L)DPC值仍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在二次染毒(45—60d)期间,除鳃丝AHH活力在50d时达到最大值外,其他指标变化趋势与一次染毒基本一致。由此可见,栉孔扇贝在B[a]P胁迫下组织解毒代谢酶活力和DNA损伤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性和稳定性,依据相关性分析,提出以鳃丝AHH活力和消化盲囊GST活力为防御型生物标志物,鳃丝、消化盲囊DPC值为损伤型生物标志物,并将AHH、GST活力和DPC值整合作为B[a]P毒性评定的组合型生物标志物,全面评价PAHs的污染毒性。
潘鲁青刘娜王静
关键词:苯并(A)芘栉孔扇贝DNA损伤生物标志物
栉孔扇贝血细胞活性检测方法的筛选与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筛选栉孔扇贝(Chalmys farreri)血细胞活性的检测方法,研究苯并[a]芘(B[α]P)对栉孔扇贝血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96孔培养板中栉孔扇贝血细胞接种密度在(1-32)×10^4cell/孔时,血细胞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细胞存活率在97.42%-98.82%之间,台盼蓝排斥法、四甲基偶氮唑(MTT)、二甲氧唑黄(XTT)比色法、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法均可作为栉孔扇贝血细胞活性的测定方法,而当血细胞接种密度在(12-32)×10^4/孔时,中性红比色法亦可作为血细胞活性的检测方法;同时实验采用Eagle培养液进行血细胞原代培养在0-24 h内血细胞活性较好。采用中性红比色法检测B[α]P对栉孔扇贝血细胞活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抑制程度与B[α]P作用浓度、时间呈正相关,其余方法均未检测出B[α]P对血细胞活性的影响。由此可见,B[α]P对栉孔扇贝血细胞活性具有免疫毒性作用,中性红比色法可以作为评价B[α]P对栉孔扇贝血细胞免疫活性的敏感指标。
刘静潘鲁青
关键词:栉孔扇贝原代培养
Cd^(2+)-B[α]P复合污染对菲律宾蛤仔急性毒性和解毒代谢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15
2011年
文章研究了Cd2+-B[α]P复合污染对菲律宾蛤仔的急性毒性和鳃丝、消化盲囊解毒代谢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d2+对菲律宾蛤仔48、72、96h LC50分别为50.41、24.12、14.68 mg/L,Cd2+-B[α]P对菲律宾蛤仔的联合急性毒性48—96h表现为协同作用。Cd2+、B[α]P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菲律宾蛤仔鳃丝、消化盲囊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显著(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单一染毒组组织GSH含量在12d内呈峰值变化,分别于1d、3d达到最大值,12d后保持稳定,表现为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或被诱导;复合污染处理组组织GSH含量除Cd2++B[α]P(15μg/L+0.01μg/L)处理组在3d内呈峰值变化外,其他处理组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均于12d后稳定,被显著抑制。各染毒处理组组织GST、SOD活力在12d内呈峰值变化,分别于1d、3d达到最大值,12d后各处理组GST、SOD活力趋于稳定,GST活力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SOD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由此可见,菲律宾蛤仔在Cd2+-B[α]P复合胁迫下急性毒性效应明显,组织解毒代谢酶活力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性,鳃丝、消化盲囊GSH含量和SOD活力可作为菲律宾蛤仔Cd2+-B[α]P复合污染评价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王琳潘鲁青许超群刘娜
关键词:复合污染菲律宾蛤仔急性毒性
四溴联苯醚(BDE-47)对菲律宾蛤仔组织解毒代谢酶活力与DNA损伤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研究了四溴联苯醚(BDE-47)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鳃丝和消化盲囊芳烃羟化酶(AHH)、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DNA损伤(F值)的影响。结果表明:BDE-47对菲律宾蛤仔鳃丝和消化盲囊AHH、GST、SOD活力和GSH含量、F值影响显著(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在实验时间内,除0.01μg/L BDE-47处理组鳃丝AHH活力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外,其它处理组组织AHH活力表现为显著的诱导作用,且在15 d内呈峰值变化,15d后趋于稳定;低浓度(0.01,0.05和0.25μg/L)处理组组织GST、SOD活力和GSH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分别于3 d或1 d达到最大值,10 d后保持稳定,表现为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或被诱导和抑制,而高浓度(1.25和6.25μg/L)处理组则呈逐渐下降趋势,均被显著抑制,至10 d或15 d后变化平稳。除0.01μg/L处理组外,各染毒处理组组织F值均被显著抑制,呈明显下降或峰值变化,至15 d后均保持稳定。同时各处理组组织AHH、GST、SOD活力和GSH含量、F值在稳定后分别与BDE-47浓度呈显著的正、负相关性(P<0.05)。由此表明,在BDE-47染毒作用下菲律宾蛤仔组织解毒代谢指标和DNA损伤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性,经相关性分析提出菲律宾蛤仔鳃丝、消化盲囊SOD活力和组织DNA损伤可作为BDE-47污染评价的生物标志物。
许超群潘鲁青王琳
关键词:四溴联苯醚菲律宾蛤仔DNA损伤生物标志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