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522802)

作品数:28 被引量:141H指数:7
相关作者:孙蓉王均宁张成博黄伟于鹰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天津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毒性
  • 5篇配伍
  • 5篇中药
  • 5篇减毒
  • 3篇中毒
  • 3篇水提
  • 3篇水提组分
  • 3篇嬗变
  • 3篇历史嬗变
  • 3篇明清
  • 3篇方剂
  • 3篇肝毒
  • 2篇代谢
  • 2篇药毒
  • 2篇药毒性
  • 2篇远古
  • 2篇镇痛
  • 2篇中毒反应
  • 2篇中毒预防
  • 2篇中毒原因

机构

  • 23篇山东中医药大...
  • 15篇山东省中医药...
  • 6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省千佛山...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济宁市中医医...
  • 1篇山东医学高等...

作者

  • 14篇王均宁
  • 14篇张成博
  • 14篇孙蓉
  • 5篇平静
  • 5篇于鹰
  • 5篇黄伟
  • 3篇迟雪洁
  • 2篇张玉修
  • 2篇王亮
  • 2篇徐男
  • 2篇鲍志烨
  • 2篇黄幼异
  • 2篇李进
  • 2篇吕莉莉
  • 1篇陆俊仙
  • 1篇钱晓路
  • 1篇栾永福
  • 1篇王懿
  • 1篇时海燕
  • 1篇李晓宇

传媒

  • 8篇中国药物警戒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山西中医学院...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现代中医药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西部中医药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远古至秦汉中药毒性理论及嬗变的文献研究
'毒性'是中药的自然属性之一,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远古至秦汉之际,中药的毒性理论,经历了萌芽、发展、深化、充实、提高的嬗变过程,至汉代形成了首次理论总结,具有划时代意义,为后世中药毒性理论的深化发展直至成熟完...
平静王均宁张成博
关键词:毒性无毒历史嬗变
文献传递
基于方剂组成统计分析的山豆根减毒增效配伍规律探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基于山豆根的古今方剂组成统计数据,探讨其减毒增效配伍方法,为揭示其控毒机制、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构建山豆根方药数据库分析平台,利用SPSS 17.0多元统计软件中的因子分析,考察山豆根与各药物(组)间的配伍关系。结果:频数统计显示,各类药物与山豆根配伍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清热药、活血药、化痰药、止血药等;单味药与山豆根配伍所占比例居前者依次为甘草、桔梗、玄参、薄荷、黄芩等。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出20个对山豆根功效或毒性影响较大的药物(组)。结论:通过以润制燥、以甘缓毒等配伍,可减山豆根之毒;通过宣泄化痰以利肺气、寒凉相助以解热毒、宣上利下以消肿痛、疏散宣透以解郁火等配伍可增其效。
李进王均宁孟丽萍
关键词:山豆根减毒配伍规律统计分析
基于能量代谢机制的柴胡总皂苷对小鼠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单次给予柴胡总皂苷致小鼠肝毒性损伤的机制及其时毒、量毒关系。方法:按小鼠急性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方法进行,"时-毒"关系研究:小鼠灌胃一定剂量(36.075 g/kg)的柴胡总皂苷提取物,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检测血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量-毒"关系研究:给小鼠灌胃不同剂量(36.075、21.650、12.975、7.925、4.675 g/kg)的柴胡总皂苷提取物,于给药后2 h检测血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对柴胡总皂苷致小鼠肝毒性"时-毒"关系研究显示:小鼠单次灌胃柴胡总皂苷提取物后1 h血清GST、LDH水平开始升高,与0 h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血清GST、LDH水平均于药后12 h达到峰值,之后逐渐恢复。对柴胡总皂苷致小鼠肝毒性"量-毒"关系研究显示:小鼠单次灌胃不同剂量的柴胡总皂苷提取物后2h血清GST、LDH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呈现一定的剂量相关性。结论:小鼠单次灌服一定剂量柴胡总皂苷提取物可造成急性肝损伤,并呈现一定的时毒、量毒关系;影响肝脏能量代谢是柴胡总皂苷致小鼠肝毒性损伤的途径之一。
孙蓉黄幼异黄伟吕莉莉钱晓路陆俊仙王懿
关键词:柴胡总皂苷能量代谢小鼠肝毒性
提取方式对香加皮“质量-毒性”综合评价模式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对香加皮不同组分中4-甲氧基水杨醛的含量及小鼠急性毒性大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不同提取方式对香加皮质量与毒性之间相关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制备香加皮全组分、水提组分与全组分样品,运用HPLC法与经典的小鼠急毒实验方法,进行香加皮不同组分中主要成分4-甲氧基水杨醛的含量测定及急性毒性比较研究。结果 4-甲氧基水杨醛的含量大小依次为香加皮全组分>醇提组分>水提组分;香加皮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强度为:醇提组分>水提组分>全组分,全组分MTD值为16.0 g·kg-1·d-1,水提组分与醇提组分LD50按含生药量计算分别为93.578 g·kg-1·d-1和61.388 g·kg-1·d-1。结论不同组分中4-甲氧基水杨醛含量与小鼠急性毒性大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全组分4-甲氧基水杨醛含量最高,醇提组分急性毒性最大,4-甲氧基水杨醛是否为香加皮的毒性物质基础之一尚需进一步研究确证。
鲍志烨迟雪洁孙蓉
关键词:香加皮水提组分4-甲氧基水杨醛急性毒性
益母草醇提组分致大鼠肾毒性病理损伤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长期大量给予益母草醇提组分致大鼠肾毒性的病理损伤机制。方法:按45 d毒性实验方法,进行益母草醇提组分高、中、低剂量组的肾组织病理学检查;检测大鼠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总巯基(-SH)的含量和活性。结果: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益母草醇提组分高、中、低剂量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肾小管损伤,且损伤程度随剂量增加而加重,与空白组相比有明显差异;血清酶学检测发现,益母草醇提组分可导致MDA、总-SH含量增加,SOD,GSH-Px活性下降,GSH含量降低,上述变化随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加重,与空白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氧化损伤机制可能是益母草导致肾毒性病理损伤的机制之一。
黄伟孙蓉
关键词:益母草95%乙醇毒性
提取方式对北豆根“质量-毒性”综合评价模式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对不同提取方式制备的北豆根中生物碱的含量和急性毒性大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不同提取方式对北豆根"质量-毒性"综合评价模式的影响。方法以0.5%硫酸为溶剂,用热回流法、超声法、渗漉法、温浸法4种方法提取北豆根总生物碱,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了总生物碱的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物中蝙蝠葛碱的含量,用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法进行急性毒性比较研究。结果不同提取样品中总生物碱含量大小依次为:超声法>渗漉法,热回流法和温浸法所得提取样品总生物碱含量无法测出。蝙蝠葛碱的含量是热回流法大于温浸法,但超声法和渗漉法未测出蝙蝠葛碱含量。不同提取方式对小鼠急性毒性最大给药量(MLD)大小为:渗漉法>超声法>热回流法>温浸法,以温浸法所得提取样品的急性毒性最大。结论提取方式不同,北豆根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和毒性大小不同,而且其毒性大小与总生物碱和蝙蝠葛碱含量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完全一致。说明提取方式对北豆根"质量-毒性"综合评价模式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此综合评价模式确定有毒中药的提取方式,更全面客观合理。
罗栋郑丽娜孙蓉
关键词:北豆根总生物碱蝙蝠葛碱急毒
提取方式对艾叶“质量-毒性”综合评价模式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对艾叶不同组分中主要成分含量及小鼠急毒大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不同提取方式对艾叶质量与毒性之间相关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制备挥发油、全组分、水提组分、醇提组分样品,运用药典挥发油测定法、UV法与经典的小鼠急毒试验方法,进行艾叶不同组分中主要成分挥发油及黄酮类的含量测定及急性毒性比较研究。结果艾叶中挥发油含量为0.76%,总黄酮含量大小依次为醇提组分>水提组分>全组分;艾叶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强度为:挥发油>水提组分>醇提组分>全组分,挥发油与水提组分LD50按含生药量计算分别为1.673 mL·kg-1、80.228 g·kg-1,95%可信区间分别为1.5538~1.7954mL·kg-1、77.407~83.405 g·kg-1;醇提组分最大耐受量MTD为75.6 g·kg-1,相当于临床70 kg的成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588.0倍;艾叶全组分最大给药量MLD为24.0 g·kg-1,相当于临床70 kg的成人每公斤体重日用剂量的186.7倍。结论艾叶挥发油对小鼠可产生明显的急性毒性反应,是其毒性物质基础之一,不同组分中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但通过实验未发现其与小鼠急性毒性具有相关性,总黄酮是否会产生肝毒性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确证。另外,除挥发油外艾叶毒性物质还包括一些水溶性及醇溶性成分,尚需进一步考察。
迟雪洁孙蓉
关键词:挥发油总黄酮急性毒性
提取方式对山豆根“质量-毒性”综合评价模式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对不同提取方式制备的山豆根样品中毒性物质基础生物碱类物质的质量研究,并结合前期的急性毒性研究,探讨提取方式对山豆根"质量-毒性"综合评价模式的影响。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豆根水提组分、醇提组分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对山豆根不同提取方式制备的样品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测定,发现苦参碱的含量大小为:水提组分>醇提组分,氧化苦参碱的含量大小为:醇提组分>水提组分。结论山豆根不同提取方式制备的样品中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含量大小与急性毒性间均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完全一致。说明提取方式对北豆根"质量-毒性"综合评价模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通过"质量-毒性"综合评价模式确定有毒中药的提取方式,更全面客观合理。
郑丽娜孙蓉
关键词:山豆根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急毒
魏晋至明清对中药“毒性”认知发展的文献研究
中医药学对中药"毒性"的认知历史悠久。从魏晋至明清,对中药"毒性"的认知更加深刻全面,其显著特点是愈加强调和突出"毒-效-证"之间的关联关系,即在辨证用药的动态过程中探讨毒的内涵与特征。明确毒之内涵包括药之效能、偏性、峻...
于鹰王均宁张成博
关键词:中药毒性
文献传递
有毒中药吴茱萸的本草学考证被引量:6
2013年
历代本草几乎都有吴茱萸的相关记载。本文从吴茱萸的药性、功效主治及配伍、炮制、毒性反应及使用注意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以探求用药经验,总结减毒增效规律特征,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于鹰平静王均宁张成博
关键词:有毒中药药性配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