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微光夜视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J20110509)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孙宇楠史继芳解琪曹锋李宏光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南京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微光夜视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篇增强器
  • 3篇像增强器
  • 2篇针孔
  • 2篇微光像增强器
  • 2篇光斑
  • 2篇光子
  • 2篇光子计数
  • 1篇调制度
  • 1篇噪声
  • 1篇噪声特性
  • 1篇照度
  • 1篇声特性
  • 1篇图像
  • 1篇图像处理
  • 1篇分辨力
  • 1篇背景噪声

机构

  • 3篇西安应用光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史继芳
  • 3篇孙宇楠
  • 2篇崔东旭
  • 2篇李宏光
  • 2篇解琪
  • 2篇曹锋
  • 1篇韩占锁
  • 1篇杨斌

传媒

  • 2篇光学精密工程
  • 1篇应用光学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光子计数法测量微光像增强器背景噪声分布特性被引量:2
2013年
针对微光像增强器噪声特性,理论上分析了微光像增强器背景光子噪声特点。设计了采用光子计数法及使用类针孔微弱光照度计对微光像增强器的背景噪声进行测量的方案。在三代微光像增强器信噪比测量装置中,采用类针孔微弱光照度计对微光像增强器无光照时荧光屏上Ф0.2mm光斑的照度进行了测量实验。对于空间特性,以荧光屏中心点为圆心的同心圆上照度值不均匀性小于1%;对于时间特性,在微光像增强器工作大约270min后,荧光屏中心点照度值会达到稳定状态。以各个空间点和时间点照度值为基础分析了无光照时像增强器背景噪声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特性,为评价微光像增强器的噪声特性提供了数据支持。
史继芳崔东旭贺英萍解琪李宏光孙宇楠曹锋
关键词:光子计数微光像增强器噪声特性
光子计数法测量类针孔成像光斑照度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精确测量三代微光像增强器的信噪比,采用光子计数法研制了瞬态类针孔弱光照度计来实现微光像增强器阴极面上Ф0.2mm类针孔成像光斑的1.08×10-4 lx照度测量。首先,分析了色温为2 856K的光源形成的类针孔弱光光斑的光子分布概率及光子数涨落偏差等光子统计特性,计算了平均光子通量。然后,针对类针孔弱光光斑的光子通量特点及成像特性,研究了光子计数法测量弱光照度原理。最后,介绍了瞬态类针孔弱光照度计的组成及测量方法。对三代微光像增强器的信噪比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显示:三代微光像增强器信噪比测量装置的照度测量偏差为0.4%,像增强器信噪比测量不确定度为5.0%,表明基于光子计数法研制的瞬态类针孔弱光照度计有效提高了类针孔光斑极弱照度测量的准确度。
崔东旭史继芳李宏光孙宇楠曹锋
关键词:光子计数像增强器
基于双重模型客观评价微光像增强器的分辨力被引量:6
2013年
以光学调制度模型和归一化互相关模型为基础,以模板匹配和光学调制度双重判据为核心算法,研究了微光像增强器分辨力的客观评价方法,构建了微光像增强器分辨力客观评价系统。光学调制度模型和归一化互相关模型既互相独立又相辅相成。首先,利用归一化互相关模型中的模板匹配系数进行定位和初步评价;然后,用光学调制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这种先定性后定量的图像处理模式提高了微光像增强器分辨力测量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实现了对微光像增强器分辨力客观、准确的评价,避免了目视观察法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的弊端。实验结果表明,由CCD采集得到的微光像增强器分辨力与人眼观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提高了本评价方法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该方法也可推广至CCD、ICCD、EMCCD等可见光探测成像系统分辨力的客观评价。
史继芳杨斌韩占锁解琪孙宇楠
关键词:微光像增强器图像处理分辨力调制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