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6016)

作品数:10 被引量:78H指数:5
相关作者:陈亚平林陈敏田莹周兵王伟晗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换热
  • 5篇换热器
  • 4篇折流板
  • 4篇制冷
  • 4篇吸收式
  • 4篇吸收式制冷
  • 4篇螺旋折流板
  • 4篇螺旋折流板换...
  • 4篇传热
  • 3篇余热
  • 3篇余热回收
  • 3篇氨水吸收
  • 3篇氨水吸收式
  • 3篇氨水吸收式制...
  • 2篇性能实验
  • 2篇三分螺旋折流...
  • 2篇壳侧
  • 2篇传热传质
  • 1篇导流器
  • 1篇性能系数

机构

  • 10篇东南大学

作者

  • 10篇陈亚平
  • 4篇林陈敏
  • 3篇田莹
  • 2篇王伟晗
  • 2篇周兵
  • 2篇施明恒
  • 1篇李彦晴
  • 1篇王雷
  • 1篇施晨洁
  • 1篇刘化瑾
  • 1篇尹涵纾
  • 1篇朱洪明

传媒

  • 4篇能源研究与利...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化工学报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化工设备
  • 1篇节能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分椭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被引量:1
2008年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是以很小的压降实现强化传热的新型换热设备,但已有的1/4椭圆螺旋折流板方案不适合用于占管壳式换热器绝大多数的正三角形排列布管方案。文中介绍一种新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由每层3块三分椭圆折流板首尾相接而形成壳侧螺旋通道,每块折流板的边都位于管束的自然间隔中。由于每块折流板的基准边与椭圆之长轴重合或平行,并与正三角形排列布管的各管孔的一条中心连线平行;另一条边也与另一方向的管孔中心连线平行,因而其管孔的定位划线和制造容易实现。
陈亚平
关键词:螺旋折流板换热器
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在渔船尾气中余热利用分析被引量:13
2008年
渔船出海作业时,需携带冰块为渔产品保鲜,而100t以下的中小型渔船因经济性的限制,不宜安装压缩式制冷机。文中介绍了一种渔船利用自身动力柴油机的尾气驱动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技术,该技术采用可提高循环效率的溶液冷却吸收和溶液加热发生的循环方式,计算表明该改进型循环比传统循环的COP提高20%左右。
林陈敏陈亚平田莹
关键词:氨水吸收式制冷余热回收
钎焊板式换热器传热与压降性能实验被引量:2
2008年
钎焊板式换热器具有高效、紧凑、节能、节材且密封性好等特点受到许多行业的青睐。文中介绍对钎焊板式换热器进行的水-水传热性能实验和根据实验结果测得的传热系数和压降的性能曲线。
王雷朱洪明陈亚平
关键词:板式换热器
双面膜反转强化吸收过程传热传质被引量:10
2008年
提出了一种双面液膜反转方案,竖直布置2组或2组以上交叉双尺度波纹板束为传热面,在上板束各对板底部设置耙形导流器,交叉地将上板束各对板两侧的液膜引至下板束异侧,然后利用液膜与具有水平沟槽的波纹板片上的表面张力作用使反转后的下降液膜均匀化,以此实现液膜反转和交叉双尺度波纹板技术的复合强化。建立了溴化锂水溶液在2段光滑平板上降膜反转吸收过程的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给出了反转液膜前后液膜内流场、温度场、质量分数分布计算结果,并讨论了溴化锂水溶液降膜吸收传热和传质过程中反转次数对传热和传质系数的影响。
陈亚平施晨洁施明恒
关键词:溴化锂吸收式制冷降膜
双面液膜反转耙型导流器液膜流动的数值模拟
2009年
现有液膜反转方案都只利用一半的传热面积,本文介绍了一种双面液膜反转方案,用耙型导流器连接上下波纹板束。耙型导流器交叉地将上波纹对板两侧液膜引导到下波纹对板的对面,双面液膜反转后液膜的均匀性对于在下板束的波纹板上的传热传质效率十分关键。作者利用VOF法建立了液膜在耙型导流器单元上的动态气-液两相流CFD模型,并进行了模拟计算。导流器单元中的流场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溴化锂溶液液膜流过导流器时在重力和表面张力作用下从导流舌中间和沿圆弧缺口边分成三股流体流下并逐步扩展汇合,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液膜分布均匀化,表明耙型导流器结构可以胜任双面液膜反转对液膜均匀性的要求。
林陈敏陈亚平施明恒
关键词:波纹板VOF法液膜
利用工业余热的溶液冷却吸收式双级氨水制冷循环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溶液冷却吸收式氨水制冷循环利用吸收器出口经泵升压后的浓溶液来冷却吸收过程的前段,回收了部分吸收热,从而可使浓溶液在逆流式溶液热交换器中部分发生,减少了对外界热源蒸汽的需求量。该循环流程同样也适用于利用工业余热等低品位能量作为发生器加热热源的双级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计算表明该改进型循环比传统循环的COP提高23%左右,同时换热器所需的总传热面积也有所减少。
田莹陈亚平林陈敏尹涵纾
关键词:氨水吸收式制冷性能系数余热回收
适合于正三角形排列布管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被引量:38
2008年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中流体以螺旋运动方式冲刷管束,克服了弓形折流板换热器中蛇形流动存在的局部压力损失、流动死角以及弓形缺口处部分管束支撑跨距过大易产生共振而造成振动破坏等缺点。针对绝大多数管壳式换热器都是正三角形排列布管的特点,在1/4椭圆-扇形螺旋折流板基础上改进设计出三分椭圆螺旋折流板。三分椭圆螺旋折流板可按特定布管方式的自然间隔来分块,也可以采用1/3分区布管。此方案可以应用于几乎所有目前采用弓形折流板的正三角形排列布管的换热器场合,且管孔的定位划线和制造加工工艺容易实现。
陈亚平
关键词: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倾斜角
渔船尾气驱动的氨水溶液冷却吸收式制冷(英文)被引量:5
2010年
提出了一种溶液冷却吸收的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方案,即利用来自吸收器的浓溶液冷却吸收过程的前半部分以回收部分吸收热.由于进入溶液热交换器的浓溶液温度提高,在其出口浓溶液将部分沸腾,因而可减少外界热源的消耗.计算结果显示,在典型条件下改进循环的性能系数(COP)比传统循环提高约28.3%,而该循环所有换热器所需的总换热面积则比传统循环略有减少.在同等条件下与吸附式制冷方案相比,改进循环的制冷量可增加1倍多.渔船采用改进循环的制冷机后用其自身柴油机废气足以提供渔品保鲜用的制冷量.
陈亚平林陈敏田莹
关键词:氨水吸收式制冷余热回收传热传质COP
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侧换热系数的关联式被引量:9
2010年
对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和对比方案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传热和压降性能进行实验测试,其中,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包括倾斜角分别为10,°15,°20°的扇形折流板,倾斜角为15°的椭圆折流板和倾斜角为20°的扇形搭接折流板5种方案.实验结果表明,20°倾斜角扇形折流板方案的壳侧换热系数最高且压降较低;折流板轴向搭接方案并不合理;当量螺旋角对换热器的性能起决定作用.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出含有倾斜角修正因子的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侧换热系数的关联式,所计算的10,°15°和20°扇形折流板方案的数值与实验值相比误差大多小于±10%.
李彦晴陈亚平刘化瑾王伟晗周兵
关键词: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三分螺旋折流板性能实验
管壳式换热器壳侧强化传热与管束支撑方式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9年
从管壳式换热器壳侧管束支撑方式和强化传热的角度,综述了从弓形折流板换热器、折流杆式换热器到螺旋折流板式换热器的研究进展,特别介绍了一种适合正三角形布管的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新型结构,并指出非连续折流板螺旋换热器中相邻折流板形成的三角区的泄漏是方向指向上游的有益流动,而目前常用的螺旋折流板轴向搭接方案则开启了一条指向下游的旁通捷径,将影响绕行主流正常流动和传热。
周兵陈亚平王伟晗
关键词:管壳式换热器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三分螺旋折流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