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15B07)

作品数:13 被引量:307H指数:9
相关作者:李增嘉宁堂原迟淑筠江晓东田慎重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小麦
  • 5篇免耕
  • 5篇秸秆
  • 5篇秸秆还田
  • 5篇还田
  • 5篇耕作
  • 4篇少免耕
  • 3篇麦田
  • 3篇耕作措施
  • 3篇保护性耕作
  • 2篇冬小麦
  • 2篇玉米
  • 2篇土壤
  • 2篇农田
  • 2篇农业
  • 2篇秸秆腐解
  • 2篇腐解
  • 2篇不同耕作
  • 2篇不同耕作措施
  • 1篇氮量

机构

  • 8篇山东农业大学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中国科学院遗...
  • 2篇山东省作物生...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电子工程学院
  • 1篇宁阳县农业局

作者

  • 10篇宁堂原
  • 10篇李增嘉
  • 6篇迟淑筠
  • 5篇江晓东
  • 4篇田慎重
  • 3篇韩惠芳
  • 3篇胡春胜
  • 3篇王芸
  • 3篇王瑜
  • 2篇李洪杰
  • 2篇陈素英
  • 2篇董文旭
  • 1篇仲惟磊
  • 1篇李丽
  • 1篇王丙文
  • 1篇裘立群
  • 1篇邵国庆
  • 1篇薄存瑶
  • 1篇赵建波
  • 1篇徐东东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农机化研究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整秸覆盖下小麦免耕播种技术研究与试验被引量:2
2008年
为解决我国华北一年两熟区冬小麦保护性耕作的问题,进行了在玉米整秸覆盖下的小麦免耕播种试验。在60cm的夏玉米种植行距内,将玉米秸秆整株压倒和梳顺,覆盖于玉米行上的20cm内,采用所研制的4JS-2型玉米秸秆梳压机和2BMF-6型小麦全免耕播种机组在玉米行间免耕播种小麦,机组的作业动力与费用比传统的深耕、旋耕作业动力和费用分别减少了67.7%~73.7%和41.1%~48.7%,节水保墒效应为150~300m3/hm2,配套增加播种量和增施底化肥的比例等技术措施的实施可实现小麦高产。
张西群陈素英胡春胜董文旭
关键词:免耕播种
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小麦、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1
2010年
为了研究高产条件下秸秆还田与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灌溉农田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在山东龙口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高产条件下,短期(2 a)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增产效果不显著,但可以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延长面团稳定时间,改善加工品质。麦季施氮240 kg/hm2(N2)和减氮处理168 kg/hm2(N1)、玉米季施氮皆为112.5 kg/hm2条件下,N1、N2处理间小麦产量2 a均无显著差异,麦季氮肥后效对玉米季产量亦无显著影响。试验第1年,N1、N2处理对小麦和玉米籽粒品质无显著影响,试验第2年,小麦籽粒湿面筋含量及淀粉含量,N1处理显著高于N2处理,N2处理玉米籽粒的淀粉含量显著高于N1,同时也改变了玉米籽粒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比值。综合比较认为,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用量以麦季168 kg/hm2、玉米季112.5 kg/hm2较适宜。
江晓东迟淑筠宁堂原李增嘉Xiao-dong Shu-yun Tang-yuan Zeng-jia
关键词:秸秆还田施氮量籽粒蛋白质含量面团稳定时间麦季湿面筋含量
少免耕模式对冬小麦花后旗叶衰老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3
2008年
小麦开花后旗叶的生理活性对产量存在显著影响。为了研究少免耕耕作体系对冬小麦旗叶衰老状况的影响,采用4种土壤耕作模式(常规耕作秸秆还田、旋耕秸秆还田、耙耕秸秆还田、免耕秸秆覆盖)在山东龙口进行了3年田间试验,研究了耕作模式对小麦产量及花后不同时期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秸秆还田模式相比,旋耕秸秆还田和耙耕秸秆还田模式旗叶衰老过程中活性氧清除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强,SOD、POD活性变化幅度较常规耕作模式平稳;免耕覆盖模式小麦旗叶在蜡熟期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模式,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表现出明显的贪青晚熟的特点。旋耕秸秆还田和耙耕秸秆还田模式产量与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差异不显著,免耕秸秆覆盖模式产量显著低于其他耕作模式。研究表明短期(1~3年)少耕耕作模式可以在该地区应用,而免耕覆盖则不适宜。
江晓东迟淑筠李增嘉宁堂原王芸邵国庆
关键词:少免耕冬小麦旗叶衰老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不同养分形态的影响被引量:16
2008年
本试验采用田间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保护性耕作模式对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动态分布的影响。在0-10cm土层,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秸秆还田各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无秸秆还田处理都有大幅度提高,但在10—20cm土层,深松秸秆还田处理和常规秸秆还田处理的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保护性耕作处理;0—20cm土层的碱解氮含量无秸秆还田处理总体上高于秸秆还田处理,而在20—40cm土层的碱解氮含量无秸秆还田处理总体上低于秸秆还田处理碱解氮含量,以耙耕处理提高的幅度最大,深松处理提高的幅度最小;0—20cm土层秸秆还田处理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无秸秆还田处理速效磷含量,0—20cm土层的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20—40cm土层,在20—40cm土层,保护性耕作处理秸秆还田与非秸秆还田处理之间差异很小;0—20cm土层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20—40cm土层,在0—20cm土层秸秆还田处理高于对应的无秸秆还田处理,在0—20cm土层中,常规耕作处理无论是秸秆还田处理还是无秸秆还田处理整体上都比保护性耕作处小,这可能与常规翻耕后秸秆的深埋有关,但在20—40cm土层中,常规耕作处理在整体上却显著高于其他保护性耕作处理。保护性耕作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有表层富集、下层贫化的现象;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保护性耕作0-1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0—20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非秸秆还田处理大于秸秆还田处理,但在20~40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秸秆还田处理大于非秸秆还田处理,说明土壤的氮素供应情况秸秆还田处理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
田慎重李增嘉宁堂原王瑜李洪杰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土壤养分
不同耕作措施对华北地区麦田CH_4吸收通量的影响被引量:24
2010年
华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其农田土壤CH4的吸收与排放对我国准确合理的估算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制定合理的农业减排和适应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华北地区麦田5种不同耕作模式在不同生育时期土壤CH4通量的动态变化和日变化,试验结果表明:5种不同耕作模式在不同生育时期土壤CH4通量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不同的耕作处理都表现为CH4的净吸收汇。整个生育期,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处理≈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处理>耙耕≈旋耕>深松耕>免耕。CH4吸收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吸收通量白天高夜晚低。处理间比较,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处理>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处理>免耕。结论: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处理CH4的吸收通量较高,但此种耕作方式不利于土壤耕层的保护,而耙耕、旋耕这两种保护性耕作方式使表层土壤具有较好的保墒保肥能力,对土壤扰动小,且只比常规无秸秆还田的CH4吸收值低5.35%和6.31%,较有利于农业减排,所以从环境效益和土壤保护这两个方面来看,耙耕和旋耕这两种保护性耕作处理较为理想。
田慎重宁堂原李增嘉王瑜李洪杰仲惟磊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华北平原秸秆还田
现代循环农业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被引量:9
2010年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4R+3U+2E→1RUE"的现代循环农业原则与目标体系:即新4R原则包括再利用(Reuse)、再联合(Reunit)、再循环(Recycle)和可控制化(Regulating);3U分别为用养统筹(Unification of land use and soil improvement)、农牧统筹(Unification of crop and livestock)和城乡统筹(Unification of urban and rural);2E是指循环农业强调经济效益(Economic)和改善环境(Environment)的同步实现;1RUE是指循环农业要实现最高的资源利用效率(Resource Use Efficiency),显著提高肥、水、土、光、热等的资源利用效率。认为现代循环农业是解决我国粮食生产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粮食主产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并分析了循环农业在粮食生产中的功能及主要发展模式。提出我国粮食主产区发展现代循环农业需要正确处理国家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政府与市场、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区域间循环、循环农业与循环经济等方面的关系。探讨了粮食主产区发展现代循环农业需要的理论与保障体系创新。
宁堂原李增嘉韩惠芳
关键词:现代循环农业粮食主产区可持续发展国家粮食安全
少免耕模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24
2009年
土壤耕作影响土壤呼吸。为了研究耕作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高产灌溉农田全年土壤呼吸的影响,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采用了翻耕、旋耕、耙耕和免耕4种土壤耕作模式在山东龙口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全年土壤呼吸速率翻耕>旋耕>耙耕>免耕,平均分别为515.70,491.08,485.63,455.65 mg/(m2.h),模式间差异显著。各模式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土壤温度的相关性最大。翻耕、旋耕、耙耕和免耕模式全年秸秆腐解率分别为91.94%,89.72%,86.86%和66.22%,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正相关。3年定位试验后,翻耕、旋耕、耙耕和免耕模式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7.66,8.62,8.93,8.07 g/kg,皆高于定位试验开始时的7.61 g/kg,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农田土壤为碳汇,旋耕和耙耕两种模式的碳汇功能最强。
江晓东迟淑筠宁堂原李增嘉
关键词:少免耕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土壤有机碳含量
耕作措施对冬小麦田杂草生物多样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3
2011年
在连续5a秸秆全量还田的免耕、旋耕、耙耕、深松和常规耕作试验地中,设置了除草和不除草处理,研究了其对杂草总密度、优势杂草种类、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了杂草与小麦间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麦田杂草主要有7种,分别是麦蒿(Descuminia sophia(L.)Webb ex Prantl)、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L.)Medik)、燕麦(Avena sativaL.)、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L.)、刺儿菜(Cirsium setosum(Willd.)Bieb.)、繁缕(Stellaria media(L.)Vill.)、麦家公(LithospermumarvenseL.)。在未除草条件下,免耕、深松的杂草总密度显著提高;而在除草条件下,杂草密度显著下降。免耕、深松、常规耕作在未除草条件下,优势杂草种类为麦蒿、荠菜,旋耕、耙耕条件下的优势杂草为麦蒿;而除草后各处理的优势杂草均只有麦蒿。耙耕、常规耕作措施在未除草条件下杂草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无论哪种耕作措施,除草能提高冬小麦产量,其中以深松耕作结合除草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在小麦抽穗期,未除草处理杂草株高接近或高于小麦株高,会造成杂草与小麦间的光竞争,对小麦的生长状况有显著影响,从而导致小麦产量降低。
田欣欣薄存瑶李丽徐东东宁堂原韩惠芳田慎重李增嘉
关键词:耕作措施农田杂草生物多样性小麦产量
不同耕作措施的温室气体排放日变化及最佳观测时间被引量:34
2012年
在连续6 a耕作模式的基础上,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常规耕作与免耕条件下小麦生育后期麦田CO2、CH4、N2O通量日变化进行了连续48 h观测,并确定1 d中最佳的观测时间。结果表明,常规耕作与免耕条件下小麦生育后期麦田CO2、CH4、N2O通量具有显著的日变化特征,常规耕作处理和免耕处理土壤表现为CH4的吸收汇、CO2、N2O的排放源。CH4日均吸收通量: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处理(AC)>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处理(PC)>免耕(PZ);CO2日均排放通量: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处理(PC)>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处理(AC)>免耕(PZ);N2O日均排放通量: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处理(PC)>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处理(AC)>免耕(PZ)。相关性分析表明,常规耕作及免耕条件下CO2、CH4、N2O通量日变化与地表温度和5 cm地温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的正相关关系,温度是决定温室气体日变化的主要决定因素。通过矫正系数和回归分析表明,在小麦生育后期(4—6月),CO2的最佳观测时间段在8:00—10:00,CH4为8:00—10:00,N2O为8:00—12:00。
田慎重宁堂原迟淑筠王瑜王丙文韩惠芳李成庆李增嘉
关键词:耕作措施温室气体日变化
少免耕模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被引量:46
2007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华北平原山前平原区不同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的生长发育进程的变化及对产量的影响。根据冬小麦播种前的土壤耕作方式的不同,设深耕处理、少耕处理和免耕处理3类、6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耕作方式明显影响小麦的出苗率,传统翻耕处理出苗率比免耕高出27.1%~46.2%。由于秸秆的覆盖,免耕处理小麦返青期低温偏低,导致生育期推迟7~10d,后期作物生长受到明显影响,是造成免耕处理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由于免耕处理蒸发较小和小麦根系不发达,NO3^--N淋失到土壤剖面的100cm以下,不仅使氮肥利用率低,也是造成免耕减产原因之一。
董文旭陈素英胡春胜尹春梅
关键词:少耕免耕冬小麦秸秆还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