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00170)
-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建赵玉涛戴起勋何加武王轲道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大学临沂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茅家港突堤工程建造前后滩面沉积物粒度变化及其原因分析被引量:2
- 2005年
- 为研究茅家港附近岸滩面沉积物粒度的变化,在对茅家港近岸滩面沉积物粒度研究的基础上,于1993年9月、1994年1月进行了两次野外采样调查,在室内进行了粒度测量。通过测得的一手资料,绘出不同时间的粒度空间分布图和不同位置的剖面图,对茅家港滩面沉积物粒度的空间分布、季节变化及其反映的水动力变化和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述了茅家港工程建造前后滩面沉积物粒度变化的规律和原因。研究发现:工程建成后,因突堤内水动力减弱,突堤内滩面沉积物的粒度变细,且比突堤外的细,航道不再淤积,使航道的位置和深度稳定,有效地保护了航道;随着离岸距离增加,因水动力逐渐增强,滩面沉积物的粒径逐渐变粗;因冬季的水动力比夏季的水动力强,冬季滩面沉积物粒度比夏季粗。
- 王建王轲道何加武
- 关键词:水动力
- 太阳池灌注卤水净化实验与中试研究被引量:7
- 2005年
- 采用化学、物理方法分别对盐田废弃卤水进行净化,降低卤水浊度,用于灌注太阳池,既可节省建池费用,又起到环保的作用。针对卤水的高粘度、高盐度特点,讨论了卤水净化与淡水净化的异同。中试结果,卤水浊度分别降至10.0NTU,5.0NTU以下,符合灌注太阳池要求。
- 王禄孙文策马伟刘茹李海燕
- 关键词:太阳池卤水浊度
- 断裂体系对海岸线分形性质与分维值的影响被引量:4
- 2003年
- 理论分析、计算模拟以及实例验证表明,断裂体系对于海岸线的发育及其分形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海岸线发育受到两组或者多组不同方向断裂的影响,并且影响程度相当或者比较接近,那么海岸线的分维值较大;如果海岸线倾向于由单一方向的一组断裂控制,那么海岸线的分维值较小。福建海岸主要受到NE向和NW向两组断裂的控制,因此海岸线的分维值较大;台湾东海岸受单一方向(NNE向)大断裂的控制,海岸线分维值接近于1 0。该项研究对加深海岸线分形机理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 王建陈霞巫锡良柏春广朱晓华
- 关键词:海岸线分形分维值
- 块体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5年
- 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是由纳米级金属或非金属增强体弥散分布在金属或合金基体中而制成的。该材料粤兼有金予和纳米相而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和物理、力学及化学性能,近年来备受关注并成为一种新兴的纳米复合藉尊童新型金属功能材料。综述了块体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归纳了该材料的分类、制备方法和性能:并讨论了其应用前景。
- 汪小燕赵玉涛戴起勋李桂荣张红杰
- 茅家港滩面沉积物粒度变化及其与水动力的关系被引量:6
- 2005年
- 根据野外观测的原始资料,绘出粒度的分布图和不同位置的剖面图,客观地分析了茅家港滩面沉积物粒度空间分布、季节变化、粒度变化与水动力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离岸向海距离的增加,中值粒径逐渐变小,粒径逐渐变粗。突堤内的中值粒径比突堤外的细。冬季的中值粒径比夏季的粗。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水动力逐渐增强,导致滩面沉积物的粒径逐渐变粗;突堤内的水动力比突堤外的水动力弱,致使突堤内滩面沉积物的中值粒径比坝外的细;冬季的水动力比夏季的水动力强,致使冬季滩面沉积物中值粒径比夏季粗。
- 王轲道王建何加武
- 关键词:粒度水动力
- 海冰对温带淤泥质潮滩发育的影响——以江苏弶港潮滩为例被引量:1
- 2003年
- 江苏弶港潮滩地处北温带,是典型的淤涨型淤泥质潮滩。通过对 2001 年冬季弶港潮滩的野外观测和样品的室内处理,在分析江苏淤泥质潮滩海冰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探讨了温带潮滩上海冰的分带性;阐析海冰作用下潮滩微地貌类型——擦痕、冲刷坑和泥斑的形成机制;最后对浮冰带的稳定性、潮沟和盐沼植被对浮冰形成的影响,海冰对潮间上带淤积过程的作用和浮冰作用形成的侵蚀型微地貌在地层中保存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 李加林张忍顺沈永明燕守广王艳红
- 关键词:浮冰擦痕冲刷坑
- Al-Zr(CO_3)_2体系反应合成复合材料的反应机制及动力学模型被引量:9
- 2005年
- 开发了Al-Zr(CO3)2体系熔体反应法合成新型(Al3Zr+Al2O3)p/Al复合材料,研究了Al-Zr(CO3)2体系的反应热力学、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制.结果表明:Al-Zr(CO3)2体系起始反应温度为850℃,且在铝熔体(850~1100℃)温度范围内反应能自发进行.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反应合成的强化相为Al3Zr和α-Al2O3颗粒,其尺寸为0.1~1 μm,且在基体中弥散分布.反应过程中复合熔体水淬实验分析表明:反应析出的Zr量随反应时间延长而增大,当反应进行10 min就达到了总增量的90%,整个合成反应时间为15 min,且合成过程前期(反应3 min前)主要受化学反应控制,合成过程后期(反应10 min后)主要受扩散控制.Al-Zr(CO3)2体系中关键反应ZrO2与Al按反应-扩散-破裂机制进行,并建立了反应原理图、反应动力学模型和反应时间的动力学方程.
- 赵玉涛孙建祥戴起勋程晓农林东洋
- 关键词:动力学模型熔体反应法原位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