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

作品数:1,648 被引量:21,080H指数:59
相关作者:何怡刚何满潮陈建峰陈喜陈文琳更多>>
相关机构:合肥工业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37篇期刊文章
  • 90篇会议论文
  • 48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98篇天文地球
  • 162篇医药卫生
  • 156篇理学
  • 144篇电子电信
  • 139篇电气工程
  • 11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5篇农业科学
  • 100篇化学工程
  • 90篇环境科学与工...
  • 85篇金属学及工艺
  • 71篇矿业工程
  • 64篇生物学
  • 53篇石油与天然气...
  • 48篇机械工程
  • 46篇经济管理
  • 45篇建筑科学
  • 42篇动力工程及工...
  • 41篇水利工程
  • 25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2篇网络
  • 42篇细胞
  • 37篇合金
  • 36篇数值模拟
  • 36篇值模拟
  • 35篇传感
  • 33篇电力
  • 33篇土壤
  • 33篇盆地
  • 33篇纳米
  • 32篇光纤
  • 30篇基因
  • 29篇感器
  • 29篇传感器
  • 29篇催化
  • 26篇蛋白
  • 21篇巷道
  • 20篇复合材料
  • 20篇复合材
  • 17篇调制

机构

  • 184篇合肥工业大学
  • 89篇东北大学
  • 82篇中国矿业大学...
  • 73篇北京邮电大学
  • 69篇兰州大学
  • 64篇华中科技大学
  • 63篇天津大学
  • 63篇中国矿业大学
  • 49篇河海大学
  • 49篇清华大学
  • 47篇北京大学
  • 46篇上海交通大学
  • 42篇北京化工大学
  • 40篇西安交通大学
  • 40篇浙江大学
  • 39篇北京中医药大...
  • 39篇湖南大学
  • 37篇南京大学
  • 35篇四川大学
  • 32篇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68篇何怡刚
  • 43篇何满潮
  • 32篇陈建峰
  • 26篇陈喜
  • 22篇薛向欣
  • 21篇陈文琳
  • 20篇凌洪飞
  • 20篇骆清铭
  • 19篇曹一家
  • 18篇王成山
  • 18篇田环环
  • 18篇丁明
  • 18篇檀结庆
  • 17篇沈禹颖
  • 17篇刘铁根
  • 16篇曹昺焱
  • 15篇彭苏萍
  • 14篇朱晓临
  • 14篇王文科
  • 13篇张国荣

传媒

  • 35篇物理学报
  • 25篇电信工程技术...
  • 24篇电力系统自动...
  • 22篇合肥工业大学...
  • 20篇工程热物理学...
  • 19篇岩石力学与工...
  • 18篇化工学报
  • 18篇东北大学学报...
  • 17篇中国矿业大学...
  • 15篇光学学报
  • 13篇功能材料
  • 13篇中国电机工程...
  • 12篇计算机工程与...
  • 12篇中国科学(D...
  • 1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0篇环境科学学报
  • 10篇光电子.激光
  • 10篇岩石学报
  • 10篇传感器与微系...
  • 8篇科学通报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13篇2019
  • 23篇2018
  • 39篇2017
  • 70篇2016
  • 130篇2015
  • 139篇2014
  • 114篇2013
  • 88篇2012
  • 107篇2011
  • 142篇2010
  • 195篇2009
  • 156篇2008
  • 149篇2007
  • 142篇2006
  • 119篇2005
  • 74篇2004
1,6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浓度CO_2气氛下燃煤氮、硫污染物的释放特性被引量:12
2008年
采用污染物在线分析仪、气相便携红外分析仪研究了程序升温条件下改变氧化介质时煤中氮、硫的释放特性以及含硫物相的浓度变化规律,探讨了不同气氛,CO_2浓度与O_2浓度单独变化时对NO、SO_2析出特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O_2/CO_2燃烧气氛下NO、SO_2排放峰值及总量均低于O_2/N_2气氛.CO_2气氛下烟气中存在大量的CO,有利于NO的降解,同时也促进了烟气中其他含硫物相的形成,随着CO_2浓度的增加,特别是在燃烧后期,NO、SO_2的排放显著降低.O_2浓度改变对NO和SO_2的释放影响不同:O_2浓度升高促进了SO_2的析出;但是O_2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对NO的排放并无明显影响,随着O_2浓度进一步增加,NO的释放峰向低温区迁移,同时排放量降低.
刘豪邱建荣徐志英成斌王小华孔凡海曾汉才
关键词:CO2气氛
A+OSA活性污泥工艺剩余污泥减量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采用自动热量计对Anoxic(A)+oxic-settling-anaerobic(OSA)系统解偶联池进出污泥进行热值分析,以考察污泥量变动与能值变动的相互关系;通过解偶联池参数调整,了解污泥减量趋势,结合能量和物质平衡与常规水质指标测试,推测减量途径和特性.结果表明,解偶联池水力停留时间为5.56、7.14和9 h时,整个系统污泥减量分别为1.236、0.771和0.599 g/d.进出解偶联池的污泥含能水平发生了变化,随停留时间增加出流污泥的单位热值有高于进流污泥单位热值的趋势:5.56 h时,进出水热值没有显著差异;7.14 h时,进出水热值差值在99-113 J/g之间;9 h时,差值在191-329 J/g之间.解偶联池发生了污泥的衰减,停留时间延长,衰减程度越高.A+OSA系统污泥减量是解偶联池污泥衰减与AO主体反应区污泥产生率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高旭卢艳华郭劲松
关键词:剩余污泥减量量热能量平衡
粤北302铀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40
2010年
位于粤北诸广山岩体东南部的302铀矿床是我国规模较大、埋藏较深的花岗岩型铀矿床之一。该矿床产于印支期油洞岩体和燕山早期长江岩体的断裂蚀变带内,矿区内NWW向基性岩脉十分发育,矿体呈似脉状、扁豆状或透镜状。同位素研究表明,矿石的沥青铀矿Sm-Nd和U-Pb等时线年龄(70 Ma)与油洞岩体(232 Ma)、长江岩体(160 Ma)的年龄相差巨大;主成矿期成矿流体的δDH2O值为-65‰~-82‰(平均为-75‰),δ18OH2O值为6.8‰~0.6‰(平均为3.9‰),反映出成矿流体主要由地幔流体组成;方解石的δ13C值为-8.4‰~-5.3‰,表明矿化剂ΣCO2也来自地幔;矿区内辉绿岩的(87Sr/86Sr)i值为0.70861~0.70882,花岗岩的(87Sr/86Sr)i值为0.73519~0.77152,萤石的(87Sr/86Sr)i值为0.71474~0.71697,表明成矿组分Sr可能来源于基性脉岩(幔源)与赋矿花岗岩体(壳源),并呈不同程度的混合,而主成矿组分铀主要来源于赋矿花岗岩体。
沈渭洲凌洪飞邓平朱捌黄国龙谭正中
关键词:同位素地幔流体成矿物质来源
一种改进的基于纹理合成的图像修复算法被引量:13
2011年
文章介绍了纹理合成技术中的Criminisi算法,并对其计算边界点优先权的算法模型作了改进;针对Criminisi算法计算优先权时只考虑信任项和数据项的缺陷,增加了边界因素对优先权的影响,使得修复结果更为合理;改进的计算优先权模型灵活性较强,可以对不同特征的图像选择不同的参数,从而扩大了可以修复的图像范围。实验表明,改进的算法更为合理,修复后图像的视觉效果更好。
黄淑兵朱晓临许云云朱坤
关键词:纹理合成优先权图像修复
一种基于反相器减小传感器信号线间串扰方法
2015年
传感器信号传输时由于信号线间的电磁耦合产生不可避免的串扰。信号线间串扰严重影响信号线系统信号完整性。针对传感器信号线间串扰提出一种抑制方法,基于反相器防护线减小信号线间串扰方法,该防护线物理结构非常简单,从而很好地减小物理设计成本。通过PSpice软件搭建仿真电路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未采用反相器防护线的受害线受到串扰严重且信号发生误码现象,而采用反相器防护线后受害线串扰现象明显改善且传输信号和原始传输信号100%吻合,从而验证了反相器防护线具有很强的抑制传感器信号线间串扰能力。
章玉珠何怡刚袁莉芬陈欢李珊
关键词:反相器串扰传感器信号线
庐枞地区A型花岗岩类与橄榄安粗岩系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庐枞地区(庐江、枞阳)在中生代发育有两个岩石学上重要的组合,一组为庐枞盆地橄榄安粗质火山岩,另一组为安庐A型花岗岩类。对二者进行岩相学、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比较研究可知:岩石组合上从橄榄安粗岩系向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变化,不属于过钾质岩石(K2O/Na2O<2,MgO<3%);微量元素和稀土配分形式大致相同(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i等高场强元素,LREE富集);主量元素显示具有同源岩浆结晶分异的特征(Al2O3,MgO,FeO*,TiO2,CaO,P2O5都与SiO2呈现良好的负相关)。结合构造背景分析A型花岗岩类晚于橄榄安粗岩系形成,是碰撞后岩浆演化末期的产物。
向文帅杜杨松曹毅
关键词:A型花岗岩碰撞后橄榄安粗岩
超重力法纳米肤色氧化锌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15
2004年
文中研究了在超重力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的过程中加入少量表面修饰剂进行原位修饰 ,制备肤色ZnO的新工艺 ,并对其表面修饰机理和对紫外 可见光吸收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红外光谱、紫外 可见光漫反射、TEM ,XRD等手段对所得产品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该法制得的肤色ZnO粒径小 ,分散性较好 ,形貌为类球形 ,对紫外线的屏蔽优于普通氧化锌 ,适用于化妆品。
蔡意文毋伟陈建峰
关键词:超重力法
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RASSF1A是一个位于3p21.3染色体上的抑癌基因。该基因在多种肿瘤的细胞系和原发肿瘤组织中的失活是很普遍的。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肿瘤发生的早期事件并可能做为早期诊断的重要分子标志。
任涛李锋
关键词:RASSF1A甲基化肿瘤
基于改进HSMM的滚动轴承健康状态评估研究
滚动轴承作为广泛应用于大型旋转机械设备中的基础零部件,同时也是承受载荷和传递运动的关键零部件,滚动轴承的运行状态对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滚动轴承经常运行于高速、重载的工况环境下,并且持续承受着交变应力...
肖启黎
关键词:滚动轴承
马铃薯连作栽培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80
2010年
利用BIOLOG技术研究了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连作、冬麦连作、倒茬利用方式对土壤生物学特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总体表现为冬麦连作(对照)〉迎茬马铃薯〉马铃薯连作栽培;马铃薯连作栽培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马铃薯连作5年、10年及迎茬栽培马铃薯土壤在培养48 h时,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值)分别比对照土壤提高了9.91,10.98,2.86倍。马铃薯持续连作多年后,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底物的利用能力仍然较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的功能多样性也较高。培养96 h时,各供试土壤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土体中多聚化合物、氨基酸、碳水化合物是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根际土壤中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为氨基酸、多聚化合物、糖类物质。马铃薯迎茬、连作栽培后土壤细菌/真菌的比例和对照土壤相比,分别减少了64.70%,9.18%~32.11%,连作会使土壤类型从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化。
马琨张丽杜茜宋乃平
关键词:马铃薯连作迎茬微生物群落
共17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